線上流量真的枯竭了么?

這些年,聽說馬化騰、馬雲和馬東敏干互聯網發了財,各行各業掙了大錢的老闆們和混不下去的老癟們,也紛紛掌中大數據、胯下雲計算,大肆進軍互聯網。

互聯網講究「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假裝以用戶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圓粘子和置杵。圓粘子就是獲客,也叫「用戶增長」;置杵就是掙錢,也叫「商業化」。關於用戶增長,這兩年大家最常聽到的論調,就是「線上流量枯竭了」。有這回事么?您聽我慢慢道來。

新產品獲客要投廣告,這個騙子都能理解:你要把「忘不了」賣進校園,靠放學的時候截住小學生一個個推銷是不行的。要麼,去電視台贊助個兒童節目,讓大家覺得不買這產品,孩子就要摔在起跑線上;要麼,就給各學校的校長提成,讓他們威逼利誘家長們買單。前者,叫做品牌廣告;後者,叫做效果廣告。

原理如此,不過實際上,近十年以來,隨著線上流量的高速成長,品牌和效果最重要的營銷陣地,早已從央視這種傳統媒體變成了各大網站和應用:莆田系醫院靠搜索,真假商品開店要開車,應用下載要投各大市場,就連撤下來的電視預算也大量投向了新興的視頻網站。

可是,最近兩年,形勢大變,推廣產品的人都說,獲客不好乾了:刊例價一個勁兒地漲,競價者越來越生猛,就是轉化率不見漲。不論啥平台,錢充進去噌噌就花完了,客戶倒是沒帶來幾個。要麼,把八成的利潤交給大媒體維持業務;要麼,跟那些價格誘人但的假量渠道打交道。總之,線上流量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於是,行業驚呼:線上流量已經枯竭了,現在是大力拓展線下流量的時候了!

拓展線下流量固然沒錯,可是線上流量真的枯竭了么?笑話!你算算自己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再去查查手機用戶的增長勢頭,就知道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規模,早已遠遠超過PC時代,流量簡直是泛濫而不是枯竭。實際上,只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傳播結構的根本變化,讓習慣了傳統投放邏輯的我們無所適從罷了。

諸位看官,請注意一個重點,CCAV也好,小學校長也罷,有一個共同特點:吃瓜群眾對他們的話深信不疑,也就是說,他們對受眾是有真實影響力的。不過,這都是舊石器時代的事了,現如今,禮崩樂壞,受了網路蠱惑的群眾們,連畝產萬斤的某日報都不再相信了,又怎麼會心甘情願買良心媒體推薦的忘不了呢?其實,媒體影響力弱化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嚴重過載,大家都在標題黨無盡的狂轟濫炸中變得麻木了。

問題來了:大媒體影響力下降了,誰的影響力提升了呢?由於移動互聯網迅速的社交化趨勢,每個人都成了能夠影響自己朋友圈那幾百人的一個小媒體,而對於這幾百個熟人而言,你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CCAV。為了嚴謹的科學實驗,我暗中觀察我媳婦很久,發現自有了微信以後,她80%以上的非標品購買決策,都來源於群里或朋友的推薦。

嚴格來說,這種熟人小圈子的傳播影響力,自我們的老祖宗從樹上下來就一直存在。不過在沒有社交網路之前,這種影響力的釋放只能在打牌、喝酒、村頭偶遇等線下接觸場景中,以串老婆舌頭的形式展開,遠非如今這樣簡單抄起手機,就能全年無休、去碼高清、添油加醋地進行。

簡言之,在社交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的有效路徑由下面的A圖變成了B圖:

注意,本文的高潮就要來了,給你一個B圖那樣的傳播環境,應該如果投廣告獲客呢?答案是耐人尋味的:別再把預算浪費在中心式的媒體上了,乾脆撒豆成兵,把錢投給千千萬萬能影響一小撮人的普通用戶!那麼,把廣告預算投給普通用戶,是什麼樣的營銷形式呢?

原來,你給媒體錢,媒體給你展示廣告,有時還承諾帶來多少銷售線索;現在,用戶給你帶來了銷售線索,你就把錢給到他本人,這是什麼形式呢?這個,不就是一級分銷嘛!相比媒體中心式的影響,一級分銷的模式正是利用了用戶之間的強關係帶來的影響力,其效果也遠遠超過媒體廣告的效果。

效果好,那麼量如何呢?每個人影響自己小圈子的傳播方法,比起大媒體觸達千百萬用戶的強力曝光,會不會慢很多?恰恰相反,別忘了社交關係組成的小世界網路有個六度理論,在利益的刺激下,接力棒傳上幾次就天下盡知了。

實際上,總結一下去年成功的營銷案例,基本上都利用了類似一級分銷的方法論。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是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的社交電商了。為了成團,用戶會主動把商品轉到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這相當於用傳播換取優惠,是典型的一級分銷模式。這樣的拼團模式,在基本不投放廣告的情況下,帶動了微信群里的瘋轉,也迅速佔領了淘寶京東都覬覦已久卻難以觸達的農村和老年市場。據說,2月份拼多多的GMV已經超過了500億人民幣,而且增速狂飈之勢不減。

拼團還有個有趣的轉基因模式——砍價:把你要買的商品轉給一個朋友,他打開看一下,就可以便宜幾分錢。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把廣告投給用戶時,按CPM結算嘛!營銷人的智慧真是無窮啊。

除了拼團,「頭腦王者」這個答題對戰小程序可能大家也熟悉。說起來,其一級分銷方法頗為簡單直接:把小程序轉到群里就送積分。就我觀察的數據來看,其傳播速度令人生畏:11月份我玩過幾天,當時同時在線人數是幾萬人多;等到2月份再看時,同時在線人數就到了上百萬,漲速令人生畏。

什麼,您說這個都是小團隊偷雞摸狗的營銷手段,大公司還是應該搞陣地戰式的硬廣?那可就錯了!不信,您看看下面兩個例子是怎麼回事?

其他精彩的例子還頗有一些,給大家留個作業:認真研究下你手機上的應用和小程序,看看都誰利用了一級分銷的用戶增長方式,在營銷設計上有什麼亮點,效果又是否令人滿意。而那些仍然固守傳統營銷思路,把大量預算砸向中心式媒體的產品,在燒完了錢以後能夠站穩腳跟的並不多,只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一級分銷模式的產品動力除了社交網路以外,移動支付的普及也是關鍵一環。這相當於在圈子傳播的基礎上,加上了金錢的槓桿,讓在早市上三分五分劃價慣了的你我之輩,盯著居然能達到數毛錢的獎勵血灌瞳仁,自發地加入傳播者的大軍。

這個模式有個重要運營環節,那就是對付刷單。其實,這方面的技術未必有想像的那麼難,更多情況下是平台為了沖數字,沒有那麼強的反刷單動力罷了。關於刷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我們的舊文《北冥乘海生 | 論刷單》。

注意,我們說的是「一級」分銷,當然就有二級或更高階的分銷,這就是營銷領域臭名昭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銷。實際上,移動互聯網的社交環境,也讓傳銷表演藝術家們如魚得水。在這兒,我們也舉個栗子,給大家提個醒兒。

去年,某些微信支付代理商引勢利導,設計出了一種巧妙的傳銷模式。騰訊給我的支付手續費是千分之二,我放給二級代理商,可是二級代理商的手續費跟他先交的會員費有關:交八千的,給千分之五;交兩萬的,給千分之三;交八萬的,至千分之二點五;下線拉的客也要給一定比例的提成。如此一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發展下線收會員費上,沒幾個人再去費功夫發展支付商戶了。

就傳播效果來說,傳銷當然比一級分銷還要更好。然而,過猶不及,傳播力太強不見得是好事,這會使得產品本身的價值不再重要,背離了正常獲客的商業本質。另外,一旦觸怒有司,抄家抓人,那就吃什麼也不香了。所以,真正想做好獲客的互聯網運營者,既要充分利用一級分銷的社交傳播模式,又要避免飲鴆止渴越過邊界搞傳銷,這才是移動互聯時代正確的用戶增長方法論。

對於線下小商家來說,社交網路里的一級分銷更加重要。除了那些有錢贊助電視台節目的,本地商家一直沒什麼好的效果營銷手段,團購也不過是把已經到店的客戶截了和。其實,在幾千年的商業社會裡,茶坊酒肆、秦樓楚館靠的是什麼?不就是客戶口口相傳嘛!現在有了社交網路和移動支付,何不給口口相傳的營銷模式加一把柴,讓火苗子蹭蹭地竄起來呢?所以,我認為,大趨勢並不是線上產品向線下要流量,而是線下商家向線上要流量,向社交網路要流量,向一級分銷要流量。

請跟我默念,在社交時代,把廣告投給普通用戶,才是四兩撥千斤的營銷王道。至於那些嗡嗡嗡像戰蠅一般,天天高喊著品效合一,按品牌廣告的價格賣給你銷售線索的大媒體廣告銷售們,還是讓他們找個清涼所在練劈叉去吧!


[我是@北冥乘海生,想吸收更多負能量,請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計算廣告」(Comp_Ad)和知乎專欄「計算廣告」!]


推薦閱讀:

國慶節放假, 在家反思今年的「內容營銷」做的如何?
《影響力》到營銷啟示 之二
從傳播角度談《產品手冊》規劃
4元素+5大招,父親節借勢營銷可以「爸氣十足」!
惠州營銷策劃公司哪家好

TAG:廣告 | 市場營銷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