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侵的女孩:要穿得多樸素,才能證明我無辜
以前怕黑怕鬼,現在更怕人。
前兩天,一名女性爆料自己差點被強姦,最令人寒心的是,事情發生後,在場的男性,全部選擇了圍觀。
女生自稱是攝影師,當晚和朋友一起到上海一家店裡吃飯。她和店主周某算熟識,經常有合作。
飯後有些醉意的她想回家,周某卻說時間還早,讓司機將車開到他們曾光顧過的酒吧。
酒吧里多是「老朋友」,所以女生的朋友和周某下了車,想和他們打個招呼。
頭暈的女生單獨和司機留在車裡。而這,成了噩夢的開始。
司機以為她不省人事,對她上下其手,將手伸進她的內衣和裙子。
幸好車門沒反鎖,女生朋友發消息來,她才得以掙脫下車。
當她大聲質問時,圍觀的人里很多是女生認識的男性,卻沒有一個上前幫忙。反而紛紛說,不要把事情鬧大,報警沒用。
事後,老闆周某的回應也顯得輕描淡寫,還不以為然地開玩笑。
如果說店員的行為讓人氣憤,旁觀者的包庇則讓人心寒。
在女生事後的講述中,反覆強調,「我沒有喝醉」、「衣著得體」、「平日里也自尊自愛」。
女生講述事情經過 / 微博
相似的事情,這幾天還發生過一起。
3月30日這天,微博一位網友@孟婆講述了她打車時面臨的危險:
晚上10點半,孟婆準備打車回酒店。車輛到達後,孟婆坐到了副駕駛。
走到中途,司機對她說:「咱也別說破,心裡明白就得了,你做一個多少錢。」
任憑孟婆如何解釋自己不是特殊職業工作者,司機都不信。到後來,他甚至開始拽手、拉扯。
僥倖脫險的孟婆意識到自己被性騷擾,就連行駛方向都不對,和自己本來的目的地背道而馳,她投訴到了該打車軟體的客服。
客服問她:「是不是給過他暗示,是不是他理解錯了?」
當聽到孟婆描述司機對自己性騷擾時,客服笑出了聲。
孟婆解釋自己做媒體後,客服又說,那也許他是想問做一次廣告多少錢。
「司機當時應該是身體不舒服。他對你有進行實質性的傷害嗎?我們可以給你退款,但你說的是不是性騷擾我們不知道,已經通知司機去警察局了。你還有別的要求嗎?」
孟婆敘述,客服對司機行駛方向不對做出的解釋
巧合的是,孟婆跟客服的交流時,也需要強調,自己當時穿的是職業裝。
好像除了這樣解釋,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證明,她們真的是無辜的受害者了。
「你活該得不到尊重」
什麼樣的女孩才是該被尊重的?
每次出現性騷擾或強姦案時,總會率先出來一種聲音:穿得少還在大晚上出來,不是活該嗎?
有位網友留言道:「單身女生為了減少性侵害,至少不要穿太短的裙子,一定要遮住乳溝,而且走夜路一定要走路燈明亮處,有條件的最好隨身攜帶防狼噴劑和強光手電筒。法律要求女生穿樸素一點,這樣可以減少或避免男生做壞事的概率。」
看到漂亮女生會心動正常,但能夠剋制自己的原始衝動,卻是每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在電影《嘉年華》里,有一段看完讓人很不是滋味的場景:
因為唱歌太晚回家會被媽媽打,12歲的小文跟著同學新新、新新的乾爹一起暫住酒店,結果兩人都被性侵。
小文的媽媽知道後,第一反應不是關心,而是扯掉小文的裙子,甩了她一巴掌,指責小文穿著不三不四的衣服出門,還剪去了小文的頭髮,說她披頭散髮不檢點。
被剪掉長發的小文
撩人的頭髮和「不三不四」的衣服,成了引起別人性侵的原因,錯都在女孩身上。
這種所謂的觀念,是強調被害者本身的行為是錯誤的所以才會引來麻煩。
什麼時候,一個遭受侵犯的受害者,代替性侵者,變成「有罪的人」了?
事實上,在任何時候,不論人打扮成什麼樣,都有可能遭到性騷擾。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小鎮上,舉辦過一個非常特殊的展覽,展覽的內容是女性慘遭性侵時穿的衣服。
展覽中有長褲、T恤、運動裝,每一件衣服看上去平凡有普通,跟情慾沒什麼關聯。
這其中,甚至有6歲女童的衣服。
這也給在慶幸的女孩敲了警鐘。因為很多人認為「穿著暴露」才是被性侵的原因,而自己不穿這樣的衣服就不會遭到不幸。
但事實往往更可怕:每一種毫不起眼的打扮都可能招致不幸,被性侵的女性和普通女性,在穿著和行為上,沒有區別。
你離性騷擾有多近
性騷擾離我們有多近?大多數人都沒有概念。
豆瓣曾有人做過一個調查,讓遭遇過性騷擾的女生回複數字1,從未經歷性騷擾的回複數字0。下面的幾百條回復,內容幾乎全是1。
《中國在校和畢業生遭遇性騷擾狀況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6531名受訪者中,近七成遭受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
公共場所的性騷擾,同樣是平靜下波瀾四起。
二月份,未婚的黃女士陪朋友去銀行辦事。
在一旁等待時,遭遇了一個三四歲小男孩的「咸豬手」,小男孩摸了黃女士的腿和臀部,又跑去摸了黃女士的朋友。
面對黃女士的投訴,孩子的爸爸笑嘻嘻的教育兒子:「這麼小,就知道占女孩子便宜了呀」。孩子的媽媽在一旁說:「這麼小他知道什麼呀......」
性教育缺乏、舉證困難、犯錯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狀,讓大多數被性騷擾者都成了沉默的羔羊。
2012年08月23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海南嬉水節上數十名女性被扒衣、襲胸、性騷擾。/ 視覺中國
公共交通中,還存在著一個喪心病狂的群體——頂族。他們喜歡在公共交通上,用手或生殖器在女性身上反覆猥褻。
一篇論文中的數據顯示,在中國26.6%的人稱遇到過公交車性騷擾,而在公共場合遭遇性騷擾的比例則高達39.1%。
為避免女性遭遇性騷擾,廣州地鐵一號線專設了女性車廂 / 視覺中國
社交平台中,存在著大量「頂族」群,他們聚在一起交流經驗,展示戰果,分享信息。
某「頂族」交流群 / 珠海公安
一位經常遭遇頂族猥褻的女性在訪談中說:
「對於頂族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身邊帶著小孩,怕對小孩有什麼不利。
第一次遇到這種事,覺得挺可怕,遇到太多次了,就覺得無所謂了。
遇到這種事,自己也有原因,公交車那次我就穿了一條有點緊身的新牛仔褲,性騷擾發生在我身上並不是偶然。」
在另一起關於公交騷擾的案件中,施害男子當場被公安拘捕,相關報道的網路跟帖下,有人留言道:「該中年男子找錯人了,不該找少婦,如果找少女或未婚女青年,一般會不好意思忍了算了。」
性騷擾面前,苦於沒有證據、沒有他人幫助或出於羞恥心的女性們,只能忍氣吞聲。
2017年,美國女演員艾麗莎·米蘭諾在社交網路上發起「Me too」運動,旨在鼓勵遭受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女性站出來。一周時間,使用「Me too」標籤的用戶數就超過百萬。
反抗性騷擾的「Metoo」遊行活動 / dailynews
而在中國,面對性騷擾,絕大多數普通人,至今無能無力。
女性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BBC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令人震驚的「吉米·薩維爾性侵案」,一個著名的音樂節目主持人曾性侵數百名受害者。
英警方發布BBC前主持人性侵案調查報告 / 視覺中國
這些受害者揭開自己的傷疤,說出慘痛的回憶時,卻遭到了攻擊。
很多人不相信她們的話,認為她們看到明星肯定巴不得撲上去。
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被狠狠傷害過的受害者身上,又刺了一把把刀。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女性?這是一個直逼心靈的問題。
網路上,充斥著大量如「女博士」「女司機」等明顯帶著性別歧視的辭彙,三言兩語就給廣大女性群體貼上標籤。
家庭里,很多家長覺得女兒需要依賴男性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
佟麗婭和陳思誠結婚時,爸爸交代她要「多干一些活,伺候陳思誠。
職場上,長得好看的女孩,通常會被定義為花瓶;而一旦獲得了成功,就少不了引發「背後有人」的陰暗猜測。
一些電影里,透露著貶低女性的價值觀。
前年《女漢子真愛公式》,公開稱「女人就像是書架上的書,如果沒被翻過只能證明她一點都不吸引人。」「很難找到男人吧,你現在是女漢子,老了以後就是光棍女老漢。」
很多人忘了,女性也有自主選擇權,可以對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說「no」。
惡性事件發生後,總有家長發出追問:我花了二十年教女兒學自保,你為什麼不願花20分鐘,教會兒子尊重女性。
但追問過後,同樣的悲劇,還是在不斷發生。
那些被性侵過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少有人再去關注。
心理學分析,性侵對受害者人格的侮辱和精神的創傷,比肉體折磨要嚴重得多。
受害者患抑鬱症的幾率增加三倍,出現自殺傾向的幾率是平時的4倍。
也就是說,肆意侮辱女性作惡者毀掉的,很可能是一個女孩的一生。
美國長盛不衰的動畫喜劇《辛普森一家》中,父親在舞台上呼籲:
塗口紅、穿短裙、鞋跟高、化濃妝,但女性不是玩物。
「我的權利,不能成為你猥瑣的借口。」
{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jinkan7(今看)}
推薦閱讀:
※女人如何分清「性騷擾」和「原來我的魅力這麼大呀」?
※東莞理工命案中的嫌犯既然供認不諱了,為什麼還會有兩個月的審判而無結果?受害者很多,但為什麼沒一個報案?
※北電老師「潛規則」女生 違法、犯罪嗎?
※智商測試|當郭敬明遇到「烏合之眾」
※在大學校園內遭遇性侵犯後,如何幫助被害者走出陰影,更好地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