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勝樂

  如是我聞一時,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這天,瓶沙王去拜訪了尊者優陀夷,寒暄落座後,請教了尊者一個問題:世尊關於種種受是如何開示的呢?

  尊者優陀夷說:大王,世尊講過受有三種,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瓶沙王覺得跟他理解的不一樣,說道:世尊沒這麼說過吧?苦樂兩種覺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苦不樂不就是寂滅了嗎?哪還有第三種受呢?

  尊者優陀夷說:我是聽過世尊講有三受的...

  瓶沙王說:我覺得應該只有二受...  

 結果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有一起去請教世尊了。

  兩人向世尊行過禮,尊者優陀夷就把兩人爭論的問題講了一遍,請世尊定奪。

  世尊告訴優陀夷:我有時說一受,有時說二受,有時說三受,有時說四受,有時說五受,有時說六受,有時說十八受,有時說三十六受,也有時說一百零八受,更有時說無量受。枚舉如下:

  一受:所有受本來皆悉是苦受

  二受:身受、心受

  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四受:欲界系受、色界系受、無色界系受、不系受

  五受:樂根生受、喜根生受、苦根生受、憂根生受、舍根生受

  六受:眼觸生受、耳觸生受、鼻觸生受、舌觸生受、身觸生受、意觸生受

  十八受:隨六喜行受、隨六憂行受、隨六舍行受

  三十六受:依六貪著喜受、依六離貪著喜受、依六貪著憂受、依六離貪著憂受、依六貪著舍受、依六離貪著舍受

  一百零八受:過去三十六受、未來三十六受、現在三十六受

  無量受:細說的種種受名,就無法計算了。

  優陀夷,我講過的種種受,如實講說,各有涵蓋,一般人了解得都很片面,所以產生種種誤解,實際都沒有真正理解我講的種種受的深意。若是能對這種種受如實認知,就不會有各種誤會了。

  然而,優陀夷,除了這種種通過分析世間法而總結的受,尚有更為真實殊勝的種種出世間受。

  在此欲界受中,若比丘能遠離這種種欲受,進入禪境,覺知觀照持續不斷,此時因為遠離五欲,而從內心中自然生起超越五欲的喜樂感受,此受是得初禪境界時的受,名為離欲受。

  若有人於此宣稱得到初禪後的快樂,是最高級的,再沒有更快樂的了。這是不對的,因為更有勝樂超過初禪的快樂。如有比丘在初禪的基礎上,放下覺知觀照,內心清凈安寧,因為深沉的安定而湧現出喜樂,此喜樂比初禪更深更殊勝。隨著禪境越深,所得禪定中的快樂就更殊勝,直至四禪八定中最後的非想非非想入處定。

  若有人認為到此為止,不會再有更殊勝的快樂了,也是不對的,因為更有勝樂超過四禪八定(註:印度當時的外道所共認同的禪定境界只有四禪八定)的快樂。若比丘超越非想非非想入處定,進入滅受想定,此中樂更勝於四禪八定之樂。

  若有其他教派的說,沙門釋種子只是把泯滅想受當做至樂,這也是不對的,應該告訴他,這不是世尊所說的受樂,世尊所說的畢竟殊勝之樂有四種,為離欲樂、遠離樂、寂滅樂、菩提樂。

  佛說此經後,尊者優陀夷,以及瓶沙王,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

雜阿含經(四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瓶沙王詣尊者優陀夷所。稽首作禮。退坐一面。時。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言。云何世尊所說諸受

優陀夷言。大王。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瓶沙王白尊者優陀夷。莫作是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正應有二受。樂受.苦受。若不苦不樂受。是則寂滅。如是三說。優陀夷不能為王立三受。王亦不能立二受。俱共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時。尊者優陀夷以先所說。廣白世尊。我亦不能立三受。王亦不能立二受。今故共來具問世尊如是之義。定有幾受

佛告優陀夷。我有時說一受。或時說二受。或說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時說無量受

云何我說一受。如說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我說一受。云何說二受。說身受.心受。是名二受。云何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云何四受。謂欲界系受.色界系受.無色界系受。及不系受。云何說五受。謂樂根.喜根.苦根.憂根.舍根。是名說五受。云何說六受。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云何說十八受。謂隨六喜行.隨六憂行.隨六舍行受。是名說十八受。云何三十六受。依六貪著喜.依六離貪著喜.依六貪著憂.依六離貪著憂.依六貪著舍.依六離貪著舍。是名說三十六受。云何說百八受。謂三十六受。過去三十六.未來三十六.現在三十六。是名說百八受。云何說無量受。如說此受彼受等。比如是無量名說。是名說無量受

優陀夷。我如是種種說受如實義。世間不解。故而共諍論。共相違反。終竟不得我法.律中真實之義以自止息。優陀夷。若於我此所說種種受義。如實解知者。不起諍論.共相違反。起.未起諍能以法.律止令休息

然。優陀夷。有二受。欲受.離欲受。云何欲受。五欲功德因緣生受。是名欲受。云何離欲受。謂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是名離欲受

若有說言眾生依此初禪。唯是為樂非余者。此則不然。所以者何。更有勝樂過於此故。何者是。謂比丘離有覺有觀。內凈。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是名勝樂。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入處。轉轉勝說

若有說言。唯有此處。乃至非想非非想極樂非余。亦復不然。所以者何。更有勝樂過於此故。何者是。謂比丘度一切非想非非想入處。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是名勝樂過於彼者

若有異學出家作是說言。沙門釋種子唯說想受滅。名為至樂。此所不應。所以者何。應當語言。此非世尊所說受樂數。世尊說受樂數者。如說

優陀夷。有四種樂。何等為四。謂離欲樂.遠離樂.寂滅樂.菩提樂

佛說此經已。尊者優陀夷及瓶沙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推薦閱讀:

TAG:阿含經 | 快樂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