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口罩防霧霾嗎?
霧霾也來了。北方的小夥伴,大都會在聖誕的購物車裡添加了一樣特別的商品——口罩!
沒錯,就是它!不過,防霧霾的口罩種類那麼多,你知道哪種合適嗎?
有點研究的小夥伴可能會說,這是一道送分題啊,早就有人科普過了,用N95口罩就非常靠譜嘛。如果你也這樣想認為,那這就變成一道送命題了!
確實,N95是美國NIOSH(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對美國職業用防顆粒物呼吸器過濾效率級別的認定。意思是在標準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對非油性顆粒物(粉塵、漆霧、酸霧、微生物等)過濾效率至少為95%。
咳咳,現在劃重點了,美國的這個標準特彆強調過濾效果只是針對非油性顆粒物的。可是,霧霾中不僅僅只有非油性顆粒物!工廠排放的廢氣,炒菜燒烤的油煙,煤炭燃燒,汽車尾氣,抽煙都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細小油滴,這些油滴和水汽煙塵混在一起,擴散到空氣中,在一定到條件下就可能形成霧霾。而且油滴中還會混入金屬顆粒,粉塵,和亂七八糟的有機物,這些包裹了雜質的油滴就是油性顆粒物。防霧霾口罩理應能夠持續過濾這些油性顆粒物。可惜,我們常用的N95口罩並不適合過濾油性顆粒物。N95標準中的N表示的是not resistant to oil,翻譯過來就是不耐油性,意思是N開頭的口罩不適合過濾這種油性顆粒物。不過這也不代表N系列無法過濾油性顆粒物,不耐油性只是表示油性顆粒物會降低該類口罩的過濾效果。也就是說,如果污染物中有相當比例的油性顆粒物,口罩的整體效果就會慢慢減弱。
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常用的N系列口罩其實不防霧霾咯?
嚴格說來,還真不能這麼講。除了要看口罩濾料的耐受度還要考慮霧霾中油性顆粒物的比例。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在N95標準中找到適用的油性顆粒物範圍,也沒有查到霧霾成分中有關油性顆粒物佔比的官方數據。不過我們知道,為了控制霧霾,北京市出台了機動車限行,外遷工廠,煤改電工程,禁止露天燒烤等措施,這些措施都或多或少地在限制油性顆粒物的排放量。所以也只能得出一個不太嚴謹,但符合邏輯的結論,油性顆粒物在霧霾中的比例應該不太低。也只能猜測,N95口罩可能不完全適用於日常的霧霾防護。
正是因為有對油性顆粒物的過濾需要,美國人制定的NIOSH標準中還有一種P標準口罩。P取自oil proof,中文是防護油滴,意思是適合在油污的環境中使用。P標準口罩的濾料會經過特殊防油處理,當然價格也會貴上不少,比如某個大品牌的一隻N95口罩的售價僅為五六塊錢,而P95級別口罩售價通常要賣到30至40元之間,價格貴了六七倍。如果用P級別口罩,以一隻口罩使用4天計算,一個月的開銷就要200元以上。
即使用了P95級別的口罩,也不一定就能保證實際過濾效果能達到95%!因為你的口罩還可能漏氣!行內人把口罩漏氣的程度稱為密閉性。如果密閉不嚴,外界污染物會泄露到口罩內,再好的過濾效果也是白搭。我國的GB2626-2006標準就對口罩的密閉性有嚴格的規定和檢測方法。該標準規定受試者按順序完成5個基本動作,這5個動作包括頭部靜止、不說話,左右轉動頭部(約15次),抬頭和低頭(約15次),大聲閱讀一段文字或大聲說話,頭部靜止、不說話。每個動作持續2分鐘,一共檢測10分鐘。可見國標已經在考量在使用過程中的人體動作對口罩密閉性的影響,但是日常使用場景和身體運動情況更為複雜,單次使用時間也很可能超過10分鐘,標準測試很難面面俱到。不僅如此,該標準是針對工業用途的勞保用品,檢測過程中默認受試者掌握已經口罩的使用方法,佩戴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然而,當這些工業口罩被用於日常霧霾防護時,商家雖然會告知消費者注意事項,但不可能手把手培訓和糾正錯誤。
網路上甚至還有人寫了一份詳細的檢查方法:
每次佩戴口罩前,都要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口罩的密閉性檢查:
1、正壓密閉性檢測沒有呼氣閥的口罩,將雙手完全蓋住口罩,然後呼氣。口罩應向外輕輕膨脹。如果感覺氣體在面部及口罩間有泄漏,然後重新調整口罩位置並調節鼻夾,以達到密合良好,如果口罩不能與臉部密合良好,請勿進入污染區域,應該及時更換。2、負壓密閉性檢測
帶有呼氣閥的口罩,將雙手蓋住口罩,然後大力吸氣。口罩應向內輕微塌陷,如果感覺氣體在面部及口罩間有泄漏,要重新調整口罩位置並調節鼻夾,以達到密合良好,如果口罩不能與面部密合良好,也不能進入污染區域。
WTF!看到沒,這才是戴口罩的正確姿勢!按這個流程檢查口罩密閉性的人估計是極少數。如果你的姿勢不正確,實際佩戴時很可能達不到產品標稱的防護效果。更為矛盾的是,口罩佩戴的越嚴實,越容易憋氣。特別是兒童,由於呼吸肌力量較小,更不適合長期佩戴。有關專家甚至提醒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佩戴後可能會因為缺氧導致呼吸困難及癥狀加重。
別擔心,不要低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了解決這個生死難題,一些口罩型號中加入了呼吸閥。呼氣時排出的廢氣會頂開呼吸閥的閥片,而吸氣時的負壓會自動將閥門關閉,避免外界的污染物進入。這樣確實降低了呼氣阻力,但仍舊沒有解決吸氣時的憋悶感。GB2626-2006標準中明確規定防護口罩的「總吸氣阻力應不大於350Pa」,2016年最新出台的民用口罩推薦標準GB/T32610-2016則要求吸氣阻力不大於175Pa。在呼吸阻力指標上,新標準比原標準整整嚴格了一倍。可是,目前市面上防霧霾口罩大多採用的仍舊是2006年的工業標準。不僅如此,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污染物會吸附在濾料上,呼出的水蒸氣也會逐漸凝結在口罩內層,導致吸氣阻力越來越大。根據工業安全與環保期刊中《防霾口罩呼吸阻力的研究》1的調查結果,吸氣阻力與使用時長呈線性關係,佩戴2小時後吸氣阻力便會增加到初始阻力的2倍。因此,即使口罩符合國家標準,也不宜佩戴時間過長,口罩廠商建議使用時間一般是3-5天。《防霾口罩呼吸阻力的研究》通過實驗數據統計給出了各類口罩的建議使用時長,其中N90 和 N95 無紡布防霾口罩在空氣輕度污染下使用時長不超過 11 ~ 12 h,中度污染下不超過 8 ~ 10 h。至於重度污染嘛,enmmmmm...口罩姬,你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所以說,傳統口罩原本是為工業用途設計的,工業環境中的污染物相對固定,佩戴者也是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生活環境中的污染物顯然要複雜的多,工業口罩用於日常的霧霾防護本來就不專業。只是因為國內沒有相應的防霧霾產品,這種工業用途的口罩才迅速填補了市場空白。
期待能解決傳統口罩應對霧霾遇到的油性顆粒污染物過濾效率,口罩密閉性,以及舒適度的三大難題的革命性產品出現!
推薦閱讀:
※在北京,我如何呵護自己的呼吸道
※細密紗窗真能防霧霾嗎?
※霧霾的危害有哪些?
※DIY新風凈化過濾系統
※在這裡,我祝你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