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權健健康知識科普:不要誤入腫瘤「陷阱」

隨著腫瘤發病率的日趨增高,我們對「腫瘤」的關注已經不分季節和「紀念日」,但是對於喜歡設「陷阱」的腫瘤卻認識不足,導致我們過於緊張或者耽誤治療時間,因此對於腫瘤的認識我們還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下面就跟著權健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說過:「世界上最動聽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老百姓常說的「癌症」其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良性腫瘤的特點是不會轉移,生長速度較慢,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肝臟囊腫、脂肪瘤、乳腺纖維瘤等。惡性腫瘤具有無限制向外周擴散、浸潤、轉移的特點,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當大。常見的有肝癌、肺癌、大腸癌等。因此,並不是所有腫瘤都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良性腫瘤具有向惡性轉化的可能,如乳腺纖維囊性增生(俗稱乳腺增生症)、大腸息肉等。惡性腫瘤也不一定就是絕症,部分癌症如甲狀腺癌的預後較好,而且現在的醫學治療手段發展較快,所以惡性腫瘤在某種程度上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癌症不可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稱,癌症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最大致死原因。

  癌症,是指我們的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有個別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導致細胞過度生長。但幸運的是,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免疫系統,能及時識別並消滅這些異常細胞,避免了癌症的發生。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時,便給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以可乘之機,發展成癌症。

  由此可見,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持一個健康強壯的免疫系統有多方面因素,如飲食營養、體育鍛煉、情緒調節、工作節奏、人際關係、生活環境等。

常規體檢能保證及時發現癌症?

  體檢結果可以反映出一定時間內的身體健康狀況,但血液的檢查結果經常發生變化,有時一天內的結果都不相同,而影像方面的檢查結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

  很多癌症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出現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惡性腫瘤,常規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最好半年體檢一次,或者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特定的醫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例如,常年吸煙、酗酒而且家族中患有肺癌、肝臟腫瘤的人,僅僅拍X光片、做B超就不夠了,最好進行螺旋CT或強化CT檢查,以便更為精確地檢查。

常食大蒜、蔥頭、蘑菇不得癌?

  大蒜和其他蔥屬植物常被列入能降低癌症風險的推薦蔬菜目錄中。大蒜與蔥頭的確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愛吃大蒜與蔥頭的人,患大腸癌、卵巢癌與喉癌等癌症的風險較低。

  在癌症初起階段,堅持吃菇類蔬菜有一定的抑癌作用。這是因為菇類不但含多糖,還含有干擾素的誘導劑——雙鏈核糖核酸,能夠進入癌細胞抑制其增殖。在各種癌症手術後,持續食用菇類有助於防止癌細胞的轉移。

  但必須指出的是,引發癌症並不是單一的因素,經常吃大蒜、蔥頭和菇類等,對身體有益,但不一定保證不得癌症。均衡膳食,才是健康之道。

癌症等於絕症?

「腫瘤君」的威懾力很強,很多人將它和不治之症聯繫在一起。一旦被確診是癌症,有的患者的精神就立刻崩潰,家屬也往往不知所措。

  其實,相當一部分癌症是可以治療甚至可以治癒的。比如,肺癌如果發現時是中晚期,治癒率不到10%,但如果是早期肺癌,治癒率能達到90%。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新的治療措施不斷推出,尤其是基因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的出現,使一些原本無法治療的癌症患者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或帶瘤長期生存。

  電影主人公熊頓,是因為淋巴瘤去世的。這些年,人們對淋巴瘤不太陌生。央視著名播音員羅京、《情深深雨蒙蒙》方瑜的扮演者李鈺、台灣知名歌手阿桑都是因為淋巴瘤離開了我們。

  在《滾蛋吧!腫瘤君》電影裡面有一個橋段,醫生在查房時非常嚴肅地說:「淋巴瘤非常難治癒,5年生存率只有20%。」實際上,這個觀點有些誤導觀眾,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淋巴瘤歸類為可治癒的疾病。《2014年北京市健康白皮書》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淋巴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8.57%。北京大學腫瘤醫院1995年至2012年共診治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達52.98%,10年生存率也高達42.45%。一旦被「腫瘤君」盯上,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腫瘤可以被「餓死」?

  腫瘤能不斷擴散,最終奪取患者的生命,是因為腫瘤似乎能夠在人體內自製新血管,供其吸取氧和養分。因此推斷,廢去腫瘤製造血管的能力,使其「餓死」,便能減慢甚或停止擴散。

  腫瘤病人往往有個很大的顧慮:因擔心營養促進腫瘤生長,因此不敢多「補」。更有甚者,希望通過飢餓去「餓死」腫瘤。但是,患者若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撐,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病人而不是腫瘤細胞。而且,營養不良的人更加容易發生腫瘤,且併發症更多、生活質量更低、臨床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營養支持應該成為他們的基本治療措施。

癌症趨向低齡化?

  青年歌手姚貝娜、漫畫家熊頓等人是在最好的年華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年僅8歲、曾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鳴賀小朋友,也因白血病過早離去,這讓很多人非常擔心癌症發病的低齡化趨勢。

  其實,我國的癌症發病並未呈年輕化趨勢,相反倒是呈現了老齡化:例如,肺癌平均發病年齡達到71歲;乳腺癌三四十歲有一個高峰期,60歲以後有一個高峰期;肝癌、胃癌都在60歲以後。

  電影中,吳彥祖主演的梁醫生對熊頓說的一句話讓很多人覺得很帥:「我負責治病,你負責相信我。」的確,「腫瘤君」很狡猾,需要醫患相互配合來戰勝它。比如,淋巴瘤的病理類型就有七十多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的原則不一樣。如果患者和醫生不能相互信任、協同作戰,很可能被病魔趁機作亂。

因此權健小編提示,患上腫瘤疾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癌症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積極面對就一定可以戰勝它!

內容來源:北京青年報


推薦閱讀:

腫瘤也能被模仿,結果查出痛風石
你的年紀最怕什麼癌?
腫瘤液體活檢有效性遭美權威學術組織質疑 | 前沿
重磅研究!世界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可用於癌症早篩及溯源
自利還是自毀——腫瘤血管生成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