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清晰的秘訣:結構化思維(從下往上)

上一篇文章《思路清晰的秘訣:結構化思維(自上而下)》闡述了以下幾點:

結構化思維的原理

結構化思維是什麼

自上而下發散的栗子和應用

發散結構的技巧

接著上文,我們來看一下面對海量信息,如何利用結構樹從下往上總結。

○ 1 ○

萬能的結構樹

自上而下發散,是將一個論點、一個問題作為根節點(A)向下分類發散,將大概念拆解為易解決的小概念。

從下往上總結,則是當你面臨海量信息(C1C2C3…),將這些信息分類概括,得出結論。這適用於判斷他人邏輯、歸納信息等場景。

○ 2 ○

總結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徵

它們是什麼

它們屬於哪個方面

它們是否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屬性

第二步:找出事物的共同結果

它們都導致了什麼

導致的結果除了好的還有壞的嗎

對於物理實體等非事件類事物,通常是不需要第二步的。

為了避免遺漏第二步,我們可以在找出共同特徵後問「所以呢」,得出事物的結果。

○ 3 ○

舉栗子

還記得上文中的小遊戲嗎?

這個分類的過程就是利用了方法1-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徵-它們是什麼,蘋果、梨子、橘子都是水果,一下子就記住了吧~

人們對於同一分類里的相似事物記憶會更深刻。

總結報告

小紅想總結一下今年的學習情況,她羅列了以下內容:

①看了3本心理學的書

②參加了一個日語培訓班

③看了5本金融財經的書

④在網上買了一個管理學的視頻課

第一步:找出共同特徵

看書:①③,聽課:②④

第二步:找出共同結果

通過看書和聽課小紅在這幾個領域都學到了不少,但是小紅覺得聽課的效率更高,於是決定在明年的學習方式里增加聽課學習的比重。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學習總結、工作總結,羅列出所做的事,然後分類概括、評估結果,再作出調整策略,使自己進步更快。

假如你要向領導交一份年終總結報告,比起只陳述了做過的事情,再加上你的分類總結、優化方案,是不是會讓領導眼前一亮呢??

判斷邏輯

(1)聽不懂的本質

假如小明跟你說了一大堆話,每一句你都能聽懂,連在一起就覺得很混亂、聽不懂。

你聽不懂的原因,是因為你不知道小明想表達什麼,不知道他這段話的論點是什麼。

這時,你可以引導他說出結論。比如詢問他「這個事情導致的結果是什麼」「所以呢」之類的。

(2)保持懷疑

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微博、公號、新聞等等,當你發現你被灌輸一個觀念時,就要保持警惕了。

我們首先利用下圖的結構樹,分析作者的論點、理由、事實是什麼。

再分析事實是否能推出這個理由,這些理由又是否能支撐這個論點。

比如,公號上很推崇的成功雞湯學,就是要努力、要拼。

我們利用結構樹來討論:

1.作者的論點、理由、事實是什麼

論點:努力就會成功

理由:努力會使工作時間更長

事實:XXX每天只睡6小時然後加薪,YYY累到30小時不睡覺也要做方案最終升職,ZZZ打著吊瓶還要工作。

2.事實能推出這個理由嗎

是的,犧牲休息時間可以換取更長的工作時間。

3.理由能支持這個論點嗎

顯然不能。就算工作時間長,工作效率不如別人,還是白搭。

這個論點的核心問題就在於,它將導致成功的因素單一化了,只強調了努力。

很明顯,成功的因素,除了努力,還包括天賦、機遇、資源等。

該論點違背了上文所提的MECE原則。

以下是邏輯推理的乾貨

歸納法:窮盡所有事物,推出一般規律

比如:銳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鈍角三角形內角和為180° 。並且,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窮盡了所有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歸納法要符合MECE原則。

前文中成功雞湯學就不符合MECE原則,它並沒有窮盡所有導致成功的因素。

演繹法: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比如:

大前提:知識分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小前提:人民教師都是知識分子,結論:人民教師都應該受到尊重。

大前提要保持客觀事實,小前提中的事物是包含關係(知識分子包含人民教師),才能得出結論。

○ 4 ○

如何訓練結構化思維

(1)有效輸出,實踐應用

搭框架,寫文章。

找一個論點試著演講。

在思考問題時有意識地利用框架分散思維。

如果找不到框架,就羅列已知信息分類總結搭建框架。

這是我寫本文的框架:

(2)積累結構

積累知名理論結構

搭建自己的結構樹

知名理論結構,比如商業模式畫布、營銷4P理論、馬斯洛需求原理等。

搭建自己的結構樹,即歸納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比如我之前遇到一個事時慌亂無比,然後迅速做了錯誤的決定。(哭.jpg)

於是我搭建了這個結構樹:

所以以後我一旦慌亂,我就會告訴我自己,冷靜冷靜!!

然後再依照我的結構樹進入下一步。

積累結構樹,有助於我們在發散結構時更快速準確。

結構化思維就介紹到這裡了,希望大家都能理解結構樹並加以運用~

PS:第一次寫思維類文章,簡直太燒腦了。找了好多資料,收集了很多栗子,從中選了最簡單易懂的栗子。碼字時碼了一大篇又刪掉,因為覺得碼的栗子不夠通俗易懂。。

再PS:最近我領悟到【學以致用】真的很重要,學到了什麼一定要聯想、要運用,這樣記憶才會更深刻。

牛逼的人善於提煉規律

然後運用到其他事物中

weixin.qq.com/r/mSnXz6j (二維碼自動識別)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期待與你共同進步 :)


推薦閱讀:

色彩會有助提高寶寶的觀察記憶力嗎?
一些關於記憶力的常識
如何成為擁有萬分之一記憶力的那些少數人?
普通人真的沒法做到「過目不忘」嗎?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真的有用嗎?

TAG:邏輯思維 | 記憶力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