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羅振宇:從販賣知識焦慮到製造教育恐懼

作為一個曾經得到產品的深度用戶,很關注少年得到的公測及上線。從上周得到的例會直播,到前段時間羅振宇在邏輯思維里開始預熱K12教育的一些論點。甚至再追溯到年前羅振宇開始大談特談應試教育(工業化教育)的創新效率高於素質教育,我就已經開始如鯁在喉,有些觀點不吐不快。

從販賣知識焦慮到製造教育恐懼

在前幾天的邏輯思維里,羅振宇在談到他們得到專欄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時聊到什麼是好的產品時,說目前的產品設計分兩類:一類是針對用戶的滿足感設計產品,目的是讓用戶「爽」,參考行業:遊戲、娛樂行業;一類是針對用戶的「恐懼」感設計產品,目的是幫助用戶抵禦「恐懼」,參考行業:醫療、教育。

說的沒錯,我對梁寧對產品的剖析非常佩服。所以我相信羅振宇也深得梁寧產品課的真傳,他創立的兩個產品,得到和少年得到,一個負責製造知識焦慮,一個負責製造教育恐懼。兩個產品真是相得益彰啊,在70後和80後兩代人身上不停試驗,可能也包括部分90後。

這就是少年得到的產品設計思維和商業邏輯。得到和少年得到抓住用戶群體對生存、職場競爭的正常應激、焦慮和上進,無限放大、擴散、傳播焦慮和恐懼,如羅胖自己在專欄所說:「這個世界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你們非常透徹地把這個理念灌輸到自己所創辦的教育產品少年得到里,心安理得地利用著人們的恐懼。

我只能說,非常好!從產品上可以說是成功了。少年得到上線首日據說有4萬用戶下載,首門大課《數學有意思》一天內訂單超過2000。但還是那句話,你賣月餅、紅酒,販賣知識,可以,沒問題。

成人世界有成人社會的遊戲規則,成人有自己的判斷力,有需要交的學費,有需要應對的危機。但你涉足K12教育,得到團隊,你們真的有專業底氣?你們網路的天下名師,到底都是什麼來頭?

《數學有意思》這門課到底專不專業?

今天好幾個教育都大號在自己文章里質疑這門課的內容專業性。我自己不是數學專業畢業,所以無法去評判專業度。孩子昨晚聽了兩節,第一節講了數數的知識,裡面提到了離散和抽象的的概念。我只能說這兩個概念真是抽象啊,抽象到孩子理解不了,我也解釋不了。

正巧,從事哲學研究的貝爸回來了,順便讓貝爸又給孩子解釋了這兩個概念。孩子仍然有些如墜雲霧,懵懵懂懂去睡了。作為一個哲學教授,貝爸順便看了一下這個產品,然後批評我讓孩子聽這種課不務正業。

貝爸是理科出身,高中時曾經拿過全國奧數的獎盃,進入大學後選擇了哲學專業,一直到現在從事哲學研究。就這樣一個大學哲學教授,有時候看到老大的數學卷子也會抓耳撓腮,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說實在的,如果少年得到請吳軍給孩子們講數學,我的期待會更高。但吳軍曾經在訪談里開玩笑,說他作為一個曾經的奧數全國冠軍,看到現在一年級孩子的奧數題竟然不會做。

玩笑歸玩笑,但真的時代在變化,學習方法在變化,作為一個K12階段的教育產品,真的適合這樣玩跨界嗎?一個哲學作家,雖然他不是哲學專業出身,確實不妨礙他對哲學的熱愛,也不否認他寫出了暢銷書。但他為啥不給孩子們講講哲學,非要講數學呢?是不是先來講講哲學比較科學?就算講哲學,為啥不讓傅佩榮給孩子們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曾經我很有熱情地想給孩子們做一門兒童哲學啟蒙課,本來想邀請貝爸,卻被貝爸拒絕了,他的理由是——哲學分支非常細,他自己研究的方向並不包含兒童哲學,如果我想策劃兒童哲學啟蒙的課,應該找兒童哲學啟蒙的專家老師,後來推薦了專門研究兒童哲學啟蒙的老師給我。專業學術圈當然有他們的考量標準,也不是所有的課程和研究課題都適合青少年去學。

少年得到—做的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從年前羅振宇在邏輯思維聊到工業化教育效率高於素質教育,就已經預示了他們要涉足的是K12階段的應試教育,目的就是幫助父母,進一步深度融入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從他們後續要上線的課程也可見端倪,閱讀課、寫作課、成語課,這些無一例外都是圍繞學校里學科知識體系。

說得倒也坦白,課都不超綱,都是孩子現在在學的,所以,父母們,買吧。但注意,有沒有效果,我可不保證!

且不說應試教育是不是會繼續改革,羅振宇鼓吹的這種「知識有用論」已經逐漸讓用戶疲軟。知識本身的價值一再被弱化,知識的「功利性」一再被放大,從成人知識服務,到現在孩子教育的涉足,作為一個互聯網知識類產品的領頭羊,一味營造一種功利性、利己性,得到團隊的價值觀一再扭曲。

無論是一個曾經的用戶,還是現在一個父母,都不再願意繼續被愚弄入坑,從而逐漸失去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教育終究是教育,面向父母的知識服務和面相孩子的教育服務肯定不是一碼事。為什麼給大學生講課的老師不一定適合給孩子講課?因為給孩子提供的課程服務,不僅僅只有專業本身,還有發展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因素。大學教授講課講得好,可並不代表給青少年們也能講好,受眾不一樣,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少年得到,這些,你確保都能做到嗎?


推薦閱讀:

得到App自造KOL,想讓更多人享受知識變現
8分鐘讀完這一天的全部得到付費訂閱專欄
吳軍《矽谷來信》
60秒語音改圖文,不過是羅輯思維「去羅胖化」的開始
得到App一周年/一年,加入「終身學習者」陣營

TAG:得到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