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道、吾自為德》19
04-24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譯文】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注釋】
l
【個人理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也!故令有所屬者也:見素而抱朴(pǔ);少私而寡慾;絕學而無憂。
【直譯】
杜絕背「道」而馳的政治理念,整個人類社會能夠做到棄絕聰明智巧的話,世人將會獲得極好的生存環境;能夠做到沒有這些所謂的仁愛和正義,世人也將回復尊老愛幼的狀態;能夠做到沒有巧詐和謀利,世人也不會想去做強盜和小偷了。聖智、仁義、巧利、以上三者,用來治理社會那是連一文錢的價值都不夠的啊!所以,要讓管理者的想法能夠被各層級的辦事機構所理解、接受和執行的話:就需要讓世人多去了解、認識、理解事物的原始本質,從而可以保持人們樸素無華的本性;讓世人減少利己的私心,從而可以使得人們對心中的慾望淡而無味;讓世人多去學習、理解聖人的治世之法,從而可以使得人們沒有什麼隱藏著的擾患。
e
推薦閱讀:
TAG:老子道德經注校釋書籍 | 哲學 | 道德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