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認識一個人

怎麼認識一個人

我們經常會嘲諷一種人,在沒資格的地方亂說話,在不合適的地方秀恩愛,說他們「刷存在感」,什麼意思?就是他們很不適當的找周圍的人要反饋,這樣他們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那「存在感」的反面什麼?就是對自己「內心邊界」之外的東西的恐懼。

為什麼讓你照著PPT練習3次,你就會痛苦。而喬布斯為了蘋果大會對著PPT練習100次,依然樂此不疲。

為什麼你打掃衛生很痛苦,而有人打掃房間不厭其煩,一天掃三次?

這就是人的不同。你既可以把它解釋為他「內心邊界」內的「存在感」不同,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他「內心邊界」外的「恐懼」不同。

比如,一個人特別愛穿漂亮衣服,既可以解釋為她要靠這個刷到「存在感」,也可以解釋為她恐懼青春的流逝。

因為結婚也好,創業找合伙人也罷,都是非常重要的長期關係。

改變一個人,那是非常難的事情。

在開始長期關係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觀察一個人,進行是否適配的判斷,是更關鍵的。

結婚教練,就是用產品經理的專業視角,來訓練用戶如何去看一個人。

因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產品,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那麼所有的感受是混雜的,是混沌的。

你的情緒,一定會被你最有感覺的那個點牽制住,所以就會有強烈的認知偏差和情緒偏差。

並且在你沒有強烈感受的那些地方,還會有大面積的認知盲點和思維遮蔽。

產品經理則是有一個完整的框架體系來看一個產品。

不管你的第一直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其實你都可以用這套框架,相對完整地度量你對一個人的認識到底有多少。

人和產品的五個層次

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如何用一個產品經理看產品的專業化方法,去指導一個女孩兒去判斷她的相親對象。

其實,就是從外到內的五個層次,我來一一介紹一下。

第一層——感知層

一個產品,你拿到它,它設計的美不美,質感怎麼樣。一個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這個人的身材、相貌,說話什麼口音,穿衣服怎麼搭配,這個就是最外層的感知層。

第二層——角色框架層

角色是很重要的一個詞,我們會專門在第一模塊用一課的時間來講。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里,並且被角色馴化。

比如說你遇到一個銀行職員,一個軍人,或者是一個公務員,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時候,你就能明顯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

你在辦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其實大家的相處首先就是角色的對接。我們談什麼內容,我們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所以,基於表面的感知,基於角色化的接觸,都是非常淺層的關係。

也就是說,咱們日常和人的接觸多半都是淺層關係,因為大家上班都是基於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大家在接受各種服務。為你提供服務的那個人,其實也都是角色所設定好的溝通方式和交付內容,然後再與你進行溝通、交割和討論。

如果你和別人在角色扮演里對接,你就會被牢牢地捆在設定的角色中。

其實兩個人只是角色的對接關係,是沒有辦法達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層關係的。

什麼是深層關係?

那就要走到這個角色之下的下一層,第三層。從第三層開始就是一個人的深層部分了。

第三層——資源結構層

它可能會包括了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每個人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就是我們人生的歷程,其實大概在很多時刻,很多人都會處在同一個角色里,比如說我們都曾經是學生,或者是說畢業剛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是小職員。

但是接下來,因為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大家的精神資源不一樣,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脈資源不一樣等等。資源結構會推動每個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我們可能都曾處在某一個角色中,但未來會進入到不同系統的不同角色中。

所以其實到了資源結構的這個層面,好多姑娘已經不會觀察,不會判斷了。

她會看一個人的外表、穿著,或者問一些非常表面化的問題,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錢?你有房有車嗎?

如果用我們產品經理的專業術語,這個叫做只抓表面數據,這種用戶研究行為其實是非常低級的。

如果是只能抓表面數據的產品經理,肯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就好像是說一個女生,如果她只能基於一個人的感知層、角色層進行交流,或者基於表面數據的存款和房車去對一個人進行判斷,那這個人也是沒有辦法和別人建立深度關係的。

一個人的內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在這個深度關係之外,再往下一層是什麼?這個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內核。下面還有兩層,我把它放在一起講。

第四層是人的能力圈。

第五層是一個人的內核,就是他對自己存在感的定義。

就是他對他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到底是怎麼感知的。什麼狀態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什麼時候他讓他不爽或者煩躁?

存在感之於人就好像生存之於動物一樣,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

你觀察一個動物,它的狀態、情緒,其實都是關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滿足。獅子為什麼要去咬長頸鹿,其實獅子也很吃力、很勉強,但是必須廝殺下去。

因為餓,因為生存條件不滿足,生存的需求在驅動它。如果它吃飽了,它才不這麼費勁呢。

所以一個人為什麼奔波、焦慮、不安,機關算盡,上竄下跳?其實是因為他的存在感還沒有被滿足。

動物其實只要生存條件滿足,它就很愉快了。

但是人和人又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只要能夠在一段關係里,比如說我在一個家庭中,我在和我的愛人的關係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對方給了我足夠的確認感,我就能夠滿足。其實很多女孩兒都是這樣的。

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夠在一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職場、在行業中、在社會影響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別人的重視。其實很多男人是這樣的。

所以,就像是生存在驅動動物奔波撕咬一樣,對存在感的尋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驅動男人、女人思前想後、廢寢忘食、找人找事找錢,去滿足自己,去確認自己的存在感。

動物其實是在奔波和廝打中強健了自己的肌肉,一個人是為了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衝右突里擴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最內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層是能力圈。

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感滿足了,其實他的能力圈就不會再擴充了。就好像說好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了,男人滿足了就不奮鬥了是一樣的。

因為擴充能力圈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想獅子為了吃飯去殺長頸鹿,其實它挨打也是極其痛苦的。

五個層次,層層深入

現在,我們再把一個人從外而內的五層再拎一遍。

最外層是感知層,是你看到的一個人的樣子,他的相貌、舉止、著裝。

其實當你看到這個人的時候,你要知道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其實是角色化的產物。

在感知層之內的第二層是角色框架層。

在角色框架層的再往裡的第三層是資源結構層,資源不只是大家一般都會認為的人脈和財產,還包括了一個人的精神結構和他的精神資源。

在這個資源結構層再往後的一層就是能力圈,在能力圈的裡面就是這個人對自己存在感的感知。

所以,如果你明確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你就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能力圈,改變自己的資源,然後甚至改變自己外在的樣子。

以上我簡單介紹了如何用產品經理看產品的認知框架,一層一層地去觀察和分析一個人。

對於淺層關係,最表層的感知層就夠了。

就像你只是打算購買一個產品,那你只要看到最表層就夠了。如果你只是想談個戀愛,並不打算和任何一個人的命運去深入勾連,那你看到最表層也就夠了。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關係和長期關係,那你需要看到的就絕不僅僅是表面上已經呈現出來的結果。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適配另一個人的成熟產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能夠持續讓自己變化的內在的動力。

然後在漫長的不確定的未來里,明確你們兩個人是不是能夠一起擁抱不確定,擁抱變化,在變化中變得成熟,彼此適配。

其實這個才是更關鍵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用戶,想短期關係、撿現成的,那你看到一個人的感知層和角色層就夠了。

但如果你是要結婚,你要投資一個人,或者你要選擇和某個人成為長期的合伙人。

那這個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自我設定和感知,他對自己的能力圈的建設和經營,他對自己的資源的建設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MU?Lg@

推薦閱讀:

拜託,請給我好一點的情敵
缺愛的男生,如何填補情感上的空缺?(穩定的方法)
2017年你有什麼遺憾清單?
女生長得漂亮是什麼感覺?
作為孤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