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毒的自戀者(Narcissists)和受害者們
自戀
我想所謂孤獨,
就是你面對的那個人,
他的情緒和你自己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理查德·耶茨
翻譯&內容補充 / 鄭子玲
來源 / Psychology Today
我們常常聽到「自戀」 (Narcissism)這個詞,但實際上這個詞在心理學層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自戀僅僅指的是某人喜歡成為關注的焦點,或者是他們對自己的外貌特別自信,還是說還有別的更多的意思?
眾多精神病學的文獻在定義自戀者(Narcissists)時會認為他們有特定的特點,例如優越感(認為自己有權利去做一些事)、需要來自外部的大量的讚揚和欣賞等等。這些聽起來都好像蠻寬泛的,到底那些「自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呢?
每個和自戀型人生活過或工作過的人都告訴你:自戀型人認為自己和其他人都完全不一樣,換個說法也可以說是優越感。
所以關鍵來了:
他們會認為世界就應該圍著自己轉。
一個兩歲小孩需要外界對他們不斷的關注我們會覺得很正常,因為這是學齡前兒童發展階段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一個四十歲的人還需要外界這種程度的關注,並且會以不斷犧牲他人利益的方式去獲得這些關注,這就有點問題了。
自戀型人會和周圍的人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是不會為任何人改變的。」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表達自我的描述聽起來很酷啊沒毛病啊,但如果你知道自戀型人是如何利用這句話來犧牲周圍人的利益,你就知道這句話多有毒和極端了。
如果你的老闆是個自戀者,那我敢保證他會讓你身心俱疲。如果你和自戀者一起生活,那我真的很為你擔心。我敢這麼說這是因為在我的書《危險的人格》中,我做了一系列的調研,深刻地了解到與自戀者相處的人們受的傷有多深。
在我的調研中,我和那些受害者們進行訪談,聽他們訴說那些被偷走的童年、災難般的婚姻、不堪重負的戀愛,一個一個故事下來我發現了這些悲劇背後有個共通的主題:
自戀型人把自己看得太過於獨特,以至於其他人都無足輕重——沒有人比他們更重要。
隨著時間過去,自戀者身上的病理特徵和由此引起的行為會給他周圍的人帶來很多痛苦和折磨。
但別只聽我說,聽聽受害者們怎麼說。這是我從他們的故事中學到的——那些醫學書不會教你的。他們是我們都要吸取和警惕的教訓。
自戀型人如何看他們自己:
How Narcissists See Themselves
1. 我很愛我自己,我也知道你愛我。事實上,每個人都愛我——我壓根想像不到會有人不喜歡我;
2. 我壓根不需要向誰道歉,反倒是你,你必須要理解我、接受我,不管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都應該包容我;
3. 這個世界上我就沒遇到幾個和我勢均力敵的人——至今仍未遇到。我就是最好的(領導、生意人、愛人、學生等等。)
4. 絕大部分的人都做不了事。沒有我的領導,其他人都活不下去;
5. 感謝世界上有規則規範和責任義務,但那些只適合運用在你們身上,因為我壓根就沒那個時間也不想去遵守。還有,規則是給一般人的,我可不是一般人;
6. 我希望你能夠感恩、感激所有我為你做的所有事情——因為我是那麼棒,那麼完美;
7. 我真的希望我們是平等的,但我們不是,也永遠不會平等。我會不斷提醒你我是最聰明的人,不厭其煩地和你說我在學校、在公司表現多棒,我是多麼完美的父母,而你必須要為此感激我;
8. 有時候我可能看起來會傲慢又目中無人,不過我覺得沒問題啊——我就是不想和你們一樣;
9. 我希望你無時無刻要保持對我的忠誠,不管我做了什麼;然而我可不會保證我會一直對你專一;
10. 我會批評你,並且我期待你能夠接受我的批評,但如果你批評我,尤其是在公眾場合這麼做,我會大發雷霆。
還有一件事,我永遠不會忘記,不會原諒,我會各種方式來報復你——因為我可是玻璃心,你們傷不起;
11. 我希望你們會對我做的所有事,說的所有話題都感興趣。而我,很抱歉呵呵,我對你們的經歷,對你們想要分享的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不要期待我對你們的生活有什麼好奇心或者興趣,其實我壓根不在乎;
12. 我一點都不操縱別人;不管別人什麼想法和感受,不管多麻煩,我就喜歡事情按照我想要的方式來發展和實行;
13. 我希望你們時時刻刻表達對我的感激,即使是我做的事情是多麼微不足道。至於你們,我只希望你們按照我說的做就好了;
14. 我只和最優秀的人相處,而老實說,你和你的絕大部分朋友都不夠資格;
15. 如果你一開始按照我說的做,事情肯定會做得更好。
正如你所看到的 ,要和以上思維的人相處或共事真的是夠嗆。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什麼都記不住,沒關係,只需要記住一點:
自戀者會拔高自己的價值,並且貶低他人的價值,這裡的他人指的就是你。
你永遠不可能被平等對待,不會得到尊重,會經常就因為瑣碎小事被他們貶低和批評,這樣他們才能凸顯自己的高價值。
和自戀者如何相處?
Tolerating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了解自戀者的人格特徵和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是非常有用的,但同樣,了解如果你要繼續和他們相處會發生什麼對你也同樣重要。
雖然我是這麼說,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老人或者企業並沒其他選擇。在絕大多數個案中,我們作為朋友、親戚、老師、教練、熟人或者同事,也能盡我們所能去和他們相處。
同樣,還有另外一些情況,可能因為財產、環境或者因為處於一段關係或婚姻中,也不是說斷就能斷的。對他們,我會提醒:
你會成為受害者,會付出代價,不管是軀體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經濟上的。
這個提醒是從眾多受害者的故事中得出的,他們的悲劇至今仍在我心中徘徊,沉甸甸的。
不過,如果你選擇繼續和自戀者生活或共事,做好心理準備,你需要接受以下的一些事實:
1. 你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因為自戀者的字典里沒有平等二字;
2. 你目前所體驗到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難過都是真實的,並且將持續下去;
3. 因為自戀者把他們自己看的很重,所以你遲早會遭到他們的貶低,並且在那之後會不斷受到他們的批評和貶低。
漸漸的你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會慢慢被蠶食,變得自卑、孤僻、自我懷疑,並將自己和他捆綁在一起;
4. 他可能會以你匪夷所思地口吻和你說話,對你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你要做的只有忍受;
5. 自戀型人格個體的所想所需所欲都優先於他人,不管你會多波折多麻煩,你都要優先滿足他;
6. 做好心理準備,不管上一秒你們的互動有多溫情積極,他下一秒隨時會和你反目,或者冷暴力。
當他們突然這樣的時候也許你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其實沒有,這就是和自戀型個體相處時會遇到的事情;
7. 當自戀型個體對你好的時候,他們會對你非常好;但如果你還是感覺沒有安全感,那是因為這只是一個假象,並非真實的情感;友善只是他們在社會上生存的手段——一種他們為了從你身上攫取利益的手段而已;
8. 做好心理準備,當自戀型個體爆發的時候,他們不僅僅是生氣,他們是大發雷霆、暴跳如雷,非常嚇人和可怕!你會感覺自己收到攻擊,你的尊嚴會被他們狠狠地踐踏;
9. 道德、倫理和友善對他們來說僅僅只是口頭上的——自戀型人格個體利用它們,而非本性如此;
10. 自戀型人格會經常撒謊,他們不在乎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因為謊言他們控制和操縱別人很好的手段。當你發現他們在撒謊,他們會倒打一耙,反過來說你才是那個撒謊的、有錯的人,或者你誤會他意思了。做好心理準備你會被攻擊,反過來被控訴噢;
11. 如果你發現對方好像一直都只會談論自己,只關注自己,即使在一些最奇怪的場合(比如葬禮啊、婚禮啊、別人失戀啊)也是如此的話,那絕對不是你想多了。自戀型人格個體只談他們最關注的東西——他們自己;
12. 自戀型人格個體會和一些你沒法欣賞的人來往,因為他們會吸引那些認為自戀是寶貴品質的人——渴望權力,不擇手段,奸商,投機主義者等等;
13. 永遠不要期待自戀型個體會承認錯誤或者道歉,永遠不要!他們的指責永遠只會朝向外部,也就是你和他人,反正永遠不會朝內反省自己。自戀型個體是沒有自我反省或者自我覺察這回事的,他們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陷倒是很快很迅速;
14. 他們會要求你原諒他,忘記他們犯過的錯,永遠不要挑戰他們的權威,也不要在公眾場合讓他們感覺沒有面子;你要時刻謹記,他們在公眾場合會想以完美的形象出現,千萬別讓他們丟臉,否則你會付出代價;
15. 你要習慣會失眠、焦慮、焦躁、情緒失控、每天如履薄冰、緊張兮兮,甚至可能會因為長期心理壓力而生病的日子;和他們在一起,這就是你遲早會經歷的。那些恐懼和不安全的本能無時無刻都在警告你,告訴你要趕緊離開;
16. 他們對你沒有興趣,更不會設身處地去為你著想,顧及你的感受,自戀型個體只會覺得這些都是煩人的社交負擔,他們會轉身離開,獨留你一人感覺被剝奪、空虛、沮喪和痛苦;
17. 他們不會樂意認可任何一件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有多平常。他們只會不斷貶低你,讓你感覺自卑和空虛;
18. 你將學會以下一或者兩種方式去應對他們的冷漠:更努力更小心以獲得他們的關注——基本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自戀型人不在乎——或者你會變得順從、空虛,沒有了自我,因為他們一次次不斷蠶食著你的自尊;
19. 你要學著365天全年做他們的啦啦隊,即使在你最脆弱、最需要鼓勵和安慰的時候;
這麼直白地暴露自戀者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行動、會讓你產生什麼感受似乎有點殘忍。我也很希望能夠為你們勾勒一副美麗怡人的畫,但和與自戀型個體相處的受害者交談,他們只會告訴你:
這種體驗很糟糕,簡直有毒。
為什麼這麼說?正如Stuart C. Yudofsky在他的書《致命缺陷》中提到的:和有人格障礙或性格缺陷的人相處只會帶來災難性的關係,而自戀型人格體征則是「嚴重性格缺陷」。
有些人會問:那我該怎麼辦?那傳統觀點當然會建議他去求助於受訓和臨床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
這建議很明智,但要找到靠譜的心理治療機構、並且能夠有穩定寬裕的收入維持心理治療並不總是那麼容易;在我的經驗中,只有一種可行的方法:
一旦你發現某人有上述我們提到的一些跡象,最好儘快和他們保持距離。
能躲多遠就多遠,隨著你慢慢恢復,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你的自尊慢慢回來了。
雖然有時候要遠離他們是很難的,但往往這是停止傷害,重獲身心健康的唯一途徑。
原文作者:
Joe Navarro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安全部門行為分析組的前專家,主要負責通過肢體語言分析找出執行任務中的間諜,並將其繩之以法。他曾為美國國家安全司的行為分析項目服務25年。他是政府間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也是聖利奧大學的兼職教員。四十多年來,他一直在研究和教授面試、個性評估和法醫學中的非語言交際。
http://weixin.qq.com/r/10iju2TEJjlZrSDY9x3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