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年輕人最需要學什麼?
01
我現在還記得剛大學畢業那會兒,在工行一個月能拿到4000塊錢工資,住著單位分的宿舍,每個月的房租好像只有300塊錢,幸福感超強。
要知道在大學的時候一個月的生活費可能也得一千塊錢,那時我們這批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快有點「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的狀態。
真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
工作了兩三年之後各項開支上去了,我也開始有了養家的壓力,但是每個月的工資還是幾千塊錢,雖然比之前多了但其實多不了多少。
因為錢不夠用了,那時我每個月都在扳著指頭算,還有幾天到10號發工資的時候,這種感覺其實挺難熬的
然後突然有一天,有家培訓公司跟我講說我們現在需要演講培訓的老師給騰訊講課,我問了一下他們給的課酬之後我就爽快的答應了。
原因是他們給的一天的課酬,大概相當於我一個月的工資...
其實,深圳也有演講老師,為什麼從珠海請我去深圳教這些學員呢?
事後我才了解到他們也是有做過篩選的,我對於18分鐘的演講形式有一定的研究,而且做了五年多的演講相關的活動,輔導過100多位+講者。
騰訊是家大公司,HR在挑培訓老師的時候也會看這個老師的專業背景,因為我那個時候已經是香港衛視的策劃顧問和福布斯中文網專欄作家,所以,我的專業性和我的知名度都通過了鵝廠HR的層層篩選。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表達紅利?
也有一點小懊悔,為什麼自己沒有早一點明白?
根據矽谷教父保羅格雷厄姆在他的著作《黑客與畫家》裡面所講到的一個公式
收入=提供給單一用戶價值x用戶數
表達紅利 就是通過積極的表達塑造你的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讓更多人知道你,最終讓你服務的用戶數x10甚至x100,自然而然你的收入也就會上一個數量級,甚至兩個數量級。
我在工行工作的時候,每個月扳指頭數等著10號發工資。而現在我的自媒體 賀嘉老師 已經有一定流量的情況下,只要我每天有優質的文章產生出來,我的網易雲課堂的課程或者是自己的30天演講訓練營,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訂單。
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數一數微信支付里的收款記錄,這種感覺簡直不要太棒。
02
前面講過,一個人的收入和他的影響的用戶數量是有關係的,我想分享的第二個故事是在如何影響更多人這件事情上我的一次思維的突破。
對於一名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如何抓住職業或者事業的機會脫穎而出,是大多數人感興趣的話題。
14年的時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那個時候因為因為經常接觸一線的互聯網創新的原因,所以受邀在福布斯中文網寫關於科技和創新的專欄。
當時想著為了之後寫的專欄文章能看的過去,要不先開個公眾號來練練手...
開公眾號的第一個月還算順利,靠著朋友圈和家人的轉發一個月漲了一千多的關注。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 這第一個月也是我開公眾號後的前三年漲粉最多的一個月,之後每個月最多也就漲個兩三百。
可以這麼說,我完美的錯過了公眾號14、15、16三年的用戶增長紅利期。
當然這個故事沒有結束,2014到2016的3年我的公眾號總共只積累了4000關注,但是2017年這1年里我的關注數量增長10倍到了40000關注。
每一個數量級的差異背後,潛藏的是行業規律。
2014到2016的3年三年里,我基本上只關注了內容產生,主要靠自己寫原創文章,但是完全忽略了流量運營這件事。
我的公號最誇張的時候做到每天更新,但是很快自己扛不住了,一方面是我的精力跟不上,另外一方面的是自己的見識沒有辦法支撐這麼高頻率的輸出,想不出來那麼多東西可以寫。
在2017年的時候,我很偶然知道之前在行約過我的一位學員,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面,從1萬快速積累了80萬公眾號粉絲,成為了一名真正有影響力的大V。
我真的受到刺激了,我突然意識到之前一味只顧寫作,完全忽視與運營的做法是在閉門造車……
於是我花了大概6000多塊在行上約了超過十位自媒體大v和他們請教他們做自媒體的內容生產流程和運營套路,我從2017年1月開始在深圳組織自媒體大v聚會。
2017年5月份的時候熊太行、蕭秋水、高太爺、剽悍一隻貓這些有的幾十萬粉絲的大v,每人幫我推了一篇介紹我的乾貨,大概每篇文章給我帶來將近一千多關注,我的公號粉絲很快從4000多突破到了一萬。
再後來靠著優質的內容和多平台的導流,我的公眾號賀嘉老師關注在17年突破了4萬粉絲。
10倍的用戶增長,背後其實是我運營思路的突破。
要和真正的高手學習,才能實現10倍速的成長...
03
從開始做自媒體以後,我寫過的文章沒有一千篇,也有800篇。
但是我會發現,其實我自己的作品裡閱讀量特別高的文章並不多。
累計寫了800篇文章,其中只有1篇文章《你點菜的水平,反映了你的層次》實現了全網閱讀量100w+,被30多個百萬粉絲的大號轉載。
同時也只有1篇文章《離開騰訊後,照樣可以賺10萬》給我增加了1w多公眾號粉絲...
我的感受是優秀是稀缺的,不論是人還是文章。
寫不出廣泛傳播的文章,一定是你對生活觀察的深度不夠,或者是你的寫作技巧還欠火候。
不同領域的規律是相通的,比如演講和寫作都強調用戶洞察,強調邏輯,也強調用內容調動用戶情感共鳴
真正優秀的文章不僅包含了對於人性的洞察,更包含著作者對於一個時代根本問題的深刻理解...
我們現在的很多自媒體文章,其實主打的是大家的階層焦慮,對於愛和親密感的渴求,聚焦點還是太小。
我最近在閱讀《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里的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篇文章是毛主席寫給黨內一些年輕的軍隊領導,他們對於「紅旗還能打多久?」產生了疑問。
毛主席的文章從敵我力量對比上指出「我們還很弱小,但是反動派的力量,也並不強大。
不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工業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他指出了統治階級無限制地增加軍隊,會讓士兵,農民和商人包括學生的經濟狀況越發惡化。
中國全國都已鋪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
時隔幾十年再讀這篇文章,深深打動我的是一代偉人的思考深度,在大家看到的更多是革命困難的時候,他能夠看到反動派的根本問題所在。
04
離開鵝廠開始全職做自媒體之後,我養成一個習慣
每天和不同的用戶去交流,看看他們怎麼看我的每一篇文章。
這個小習慣也和我在騰訊的老闆Stonehuang有關係,他和我講過一個他在QQ空間當時處理用戶反饋的技術問題的故事。
每一個1個留言反饋背後,可能是1000甚至於10000個有類似遭遇的用戶。
我的讀者裡面就有不少BAT這些大互聯網公司的總監,也有剛畢業沒幾年的職場菜鳥,我在不同的場合調研過,他們對於我文章的看法。
包括他喜不喜歡我的某一篇文章?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他會不會轉發?轉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會發現:好的表達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高管們而言有啟發的內容,對於職場新人而言不僅理解不了,而且也沒有機會實踐...
比如有一篇文章《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很多大公司里的總監們覺得有深度,有啟發。因為裡面講到了一些,當你離開大公司大平台之後,如何通過投資他人來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一些思路。
這篇文章閱讀量並不高只有2000多,想來是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還沒有到這個階段,也沒有機會去理解我所講的這些與投資他人有關的事情...
另一篇文章《你點菜的水平,暴露了你的層次》,我讀者里大公司的中高層們覺得自己都會點菜,大多沒有仔細看。但是,對於很多二三線城市的用戶而言,他們會覺得這篇文章第一個是跟他有關,第二覺得我裡面一些點菜的常識,他們之前真的不知道...
這篇文章在我的公號里閱讀近10000,實現了全網閱讀量100w+,被30多個百萬粉絲的大號轉載。
通過這四年的近800篇文章的新媒體寫作,我真的發現所謂「好的表達是因人而異的」...
小結:
現在這個時代,得益於社交媒體的興起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包括用戶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習慣的養成。
任何一個有才華、有學習能力,注意到了表達紅利的年輕人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一千個鐵杆用戶。
不論你是在金融、地產這樣的傳統行業,還是在互聯網,電商這樣的新興領域,你都有機會藉助於表達紅利,服務於之前十倍以上的客戶。
莫欺少年窮,前提是少年自己不能慫。
PS:辛苦寫的2000多字,覺得有點用的同學,歡迎給個贊支持...
送你一本99頁的《賀嘉演講指南》電子書PDF.
關注公眾號: 賀嘉老師 ( ID:kuajie123),回復關鍵字「演講」領取。
經常有朋友問我的成長之路,如何跨界轉型和變牛x的,如何獲得機會給長江商學院CEO班講過課,給騰訊、國信證券這些公司中高層做私教的故事。
關注公眾號:賀嘉老師(公眾號 ID:kuajie123),回復關鍵字「套路」 查看。
推薦閱讀:
※20幾歲,是一個尷尬而美好的年紀
※TED:為什麼20歲之後的十年至關重要【085】
※有哪些建議可以送給 20 歲的年輕人?
※為什麼說:在你20多歲時的那次重創性分手,對你來說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