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產業化系列F之五:不斷進化的石墨烯產業化模式

2018-04-02

成功,不代表一定偉大;但註定偉大的公司,只要方向正確,總會成功的!推動石墨烯產業化一路走來感觸良多,很多人會認為那麼多年過去了,怎麼還沒看到具體成效?這點我無法辯解什麼,簡單說就是資源不足。何況我現在不是把志陽自己做好就行,我想做的是建立個「石墨烯生態鏈」,很多主客觀因素還不成熟,更多的時間是花在跟些根深蒂固的舊勢力在搏鬥,但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的。一般來講,能夠經歷時間洗禮的東西肯定是有一定價值的,反過來講,沒有價值的東西是無法經歷時間的考驗的。這點,我是肯定石墨烯產業化會替這個世界帶來價值的!

我常想,志陽已經站在石墨烯產業的前沿,有材料、有技術、有產品、有頂層設計了,為何推動石墨烯產業化還是篳路藍縷呢?我想這要從幾個面向去思考,第一,在各地與政府領導的交流中,反映有太多偽石墨烯的套路,讓他們無法立馬判定真偽,所以選擇「停聽看」至少沒錯;第二,大部分企業對於投資新科技都是「沾醬油」的心態,最好是等你成熟後再來併購,甚至只想購買現成的石墨烯產品,這樣就可以降低風險及損失;第三,就各地政府的立場還是「引資」可以帶來指標的效果最快,要投資新業態企業的風險太高,審計起來麻煩;第四,就投資方的角度,只要有訂單能有穩定的營收、利潤,我就投資你。第五,站在課題組的角度,我的成果一定要以好價格賣出,至少讓自己後面的生活無虞。

這些都沒有錯,但要在這這場博奕中滿足各方的需求,我必須多走一步,但也必須思考其順序性,才能打通這個石墨烯生態鏈。首先,我必須把技術推進到產品,通過銷售才能創造流水及利潤。這裡我簡單算個帳,賣掉一噸石墨烯濾芯營收約 120 萬元,但同樣重量做成 100 萬片口罩可以創造營收 1200 萬元,利潤也接近 120 萬元,但營收就做高了,唯一要考慮的是販賣口罩的周期較長,所以找到渠道合作是關鍵!還有,你得準備 100 萬元當作營運周轉費用。

其次,在你創造獲利模式的同時,你可以跟政府先談合作。以往我是跟政府提到合資石墨烯研究院作為當地產業升級的基地,政府投資部分我在幾年內承諾回購,但只要涉及金錢就變得敏感了,這往往會讓領導卻步不前。所以最近我們又改變了思路,我們還是需要跟政府合作讓志陽能夠名正言順到各地發展,這樣吧,政府就以土地、廠房當作股權投資,我們還是承諾幾年內回購,這樣才有了突破點。有人說我很了解政府在想什麼,我跟各地領導打交道哪么久,早就久病成良醫啰!

第三,有了跟政府的合作關係只是個起點,我們一方面還是專註在創造利稅條件,另一方面就是通過項目來整合產學研平台。這點其實比較簡單,因為當初在一開始進行各類產品開發項目時,就已經朝「材料+科研+產品+產業鏈」的思維來布局了。不過,最近加入了資本操作的元素,爾後會通過資金變現進一步投資產業鏈內的企業或課題組,以爭取更多的主導權,但運營還是由被投資企業負責,我只負責做個號手及投資方,甚至打磨好的項目推介給資金市場創造多贏。

第四,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立即創造大量利稅,並可以最低的成本同步複製更多成功模式。畢竟,我是站在市場的角度引導各方跟著我走,但形成產業鏈卻可以減少彼此的資源投入,大家把精力全放在打通渠道上,自然可以吸引資金市場的青睞。從另一個角度,我就有更多的產業鏈可以幫政府創造增量的價值。如此一來,志陽想通過石墨烯來改造各種產業鏈、資金方想獲利、政府可以確保稅收及就業、科研轉化等可以落實,這不就是石墨烯生態鏈的最高境界嗎?

獲利?等這些實踐了自然會找上門,而且這種模式可持續、可複製,就是因為石墨烯技術可以延伸到各種產品上。回首這幾年堅持走對的路,雖然繞了點遠路,但也找出些做中學的真知,我相信這個志業會很快實現的,也期望更多方能夠一起來參與這個盛舉!


推薦閱讀:

石墨烯用於 FET場致晶體管的先期研究_光電 (#52*) *規劃中
石墨烯被製備前的科研背景是怎樣的?Geim當時是為什麼想得到石墨烯?
對不起 志陽來晚了-#7. 石墨烯應用技術的成功關鍵
如何評價 MIT 的 cao yuan 實現 nature 三連?

TAG:石墨烯 | 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