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興衰——從2017年數據看中國產業發展態勢 | 寧南山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目前問題是,基建+房地產投資邊際收益在不斷遞減,第二大發動機在逐漸失速,中國經濟需要製造業以外的新動能推動。不過從2017年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已經形成了,而且這個新動能預計在2018年將會超過房地產和基建,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中國經濟第二增長動力來源,這就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在國家總體向前的大背景下,機會是很多的,只要內心積極樂觀,主動而不是被動的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只會過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
我們都說中國經濟的新動能,這個新動能究竟指的是什麼?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究竟從哪裡來,或者說未來十年,我們要從事哪些產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收入?
經常有讀者私信我,尤其是剛剛畢業的,或者畢業幾年的,例如我是去長江存儲呢,還是去東風汽車研發中心呢?我是去成都京東方呢,還是去武漢搞晶元研發呢?我是去一汽大眾做研發呢,還是去華為做行銷呢?
我想說,除非兩個選擇真的差距很大,否則別人沒辦法給出答案,因為這涉及到個人的興趣,努力,勤奮,知識儲備,性格,別人怎麼可能很容易的給出建議呢?畢竟關係著提問人的前途命運。
不過今天,我們可以從2017年的經濟數據簡單分析下,中國經濟哪些新產業在崛起,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產業,我們其實很容易從生活中觀察到,不過這裡,我們還是從數字從宏觀上看。
下圖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中國GDP的構成,羅列了十大產業,製造業毫無懸念是第一大產業,佔了GDP的29.32%。僅次於製造業的第二大產業是批發和零售業,77744億元,佔GDP總量的9.4%,增長為7.1%,和製造業總量增長是同步的。由於批發和零售也是銷售產品為主,這個可以看成是製造業和農業的衍生產業,本質上也是受製造業影響。這兩個產業合計佔了38.72%。
製造業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經濟發展發動機。
實際上,觀察中國經濟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指標,就是PPI,工業品價格出廠指數,這個指標反映了工業品的供求程度,在需求增大的時候,由於產品會走向供不應求,出廠價格就會上升,而在需求降低的時候,產品走向供大於求,所以出廠價格就會下降。
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指數:2017年全年PPI同比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
PPI的上漲,一方面說明了我國去落後產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去年颳起的環保風暴,本質上就是大力去除低端落後產能,另一方面也說明需求在提升,由於全球經濟也在回暖,去年的出口就增長比較多。
實際上,PPI這個指數,在全世界主要國家中對中國的意義最大,為什麼呢,因為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是中國第一大和第二大產業,總計佔了中國經濟的38.7%,這個比例遠高於世界主要經濟大國,PPI如果下降,說明產品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製造業發展容易趨向低迷,中國經濟的總態勢就很難好得了。反之則說明產品在走向供不應求,中國經濟總體態勢很容易向上。
2018年1月26日,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鋼鐵廠江西萍鋼鋼鐵有限公司,現場向5000餘名員工發放了2.78億元的現金,平均每人5萬元年終獎。
近年來一直處於裁員降薪重災區的鋼鐵行業,在2017年總算是逆襲了一把,多家鋼企凈利潤突破百億人民幣,同時鋼鐵行業員工收入普遍增加,這背後是去產能帶來的市場回暖和價格上升。
第三大產業是金融業65749億元,增長為4.5%,佔GDP的7.95%。第四大產業是建築業55689億元,佔GDP的6.73%,第五大產業是房地產業53851億元,佔GDP 6.5%。建築+房地產這兩項合計佔到GDP的13.23%。當然了,建築業不只是住房,還包括橋樑,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這些基礎設施,2017年增長了4.3%,而房地產業主要是房產和地產的開發,買賣,租賃,中介,物業等,在2017年增長了5.6%。
我們很容易看到,基礎設施+房地產佔到了中國經濟的13.24%,實際上如果算上對工程機械,水泥,玻璃,鋼鐵,家電,建材,傢具等的拉動,雖然沒有具體數據,但是合理估計能夠佔到GDP 20%左右,很容易帶動經濟總量上揚。
基建+房地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動力,也是我國的支柱產業。
因此一旦經濟不好,尤其是作為第一大產業的製造業不景氣的時候,我國中央政府就要大搞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鐵路和公路投資額很大因此單列),這是屢試不爽的法寶。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十幾年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以高鐵為例,下圖來自央視記者對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採訪,2017年我國光是在本土修鐵路就花了8010億元,高鐵新通車3038公里,總里程達到了2.5萬公里,佔全球66.3%。
其中2017年我國西北地區首次全面進入國家高速鐵路網,標誌就是寶雞到蘭州高速鐵路通車。另外西北地區第一經濟大省陝西省和西南地區第一經濟大省四川省,華北的河北省和山東省都在2017年首次用高鐵連接了起來。
不過有趣的是,2016年底全國鐵路通車裡程為12.4萬公里,而到2017年底這個數字變成了12.7萬公里,而高鐵新增里程為3038公里,這說明2017我國新建成通車的鐵路全部是高速鐵路。
由於基礎設施的進步,2017年我國交通運輸的航空業和高鐵都呈現大幅增長態勢,以航空業為例,民航局估計2017年旅客運輸量5.49億人次、同比增長12.6%,這體現了消費升級的態勢。
我記得2010年以前在深圳買過年回老家的機票,真的很容易,那個時候是火車票難買,飛機票隨時可以買,因為一千多的飛機票不算便宜。
現在即使是飛機票,不提前買很快就沒了,現在坐飛機過年回家反而成了難題。
中國2012年鐵路客運人數只佔5%,2017年超過15%了,其中主要就是高鐵的貢獻,而公路客運人數佔比從94%下降到80%。
公路客運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長途大巴車業務和城際大巴車業務,乘客越來越少了,都去坐高鐵了。
以前從深圳到桂林旅遊,100%坐大巴,需要10個小時以上,自己開車也很麻煩,後來通了高鐵,3個小時多點就可以到,而且舒服的多。
尤其是旅行時間24小時以上的那種長途大巴,隨著高鐵逐漸接入全國城市,早晚會徹底消失。
同時地方政府大搞房地產開發。把城市老舊區域進行改造翻新,改善老百姓居住條件,居民在住進更好的住房和小區住戶,往往也會花錢進行裝修和購買家電,經濟增速很容易就被拉動了。比較典型的就是中國的棚戶區改造計劃,中國實施的棚戶區三年改造計劃(2015-2017),三年總共改造棚戶區1800萬套,平均一年600萬套,根據經濟日報2017年12月20日的報道 2017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609萬套,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投資1.84萬億元。
這個三年計劃完成之後,是2018-2020棚戶區三年改造計劃,數量為1500萬套,數量有所降低。
棚戶區改造除了改善國民居住條件以外,還有刺激經濟發展的結果,通過逐漸開始貨幣化安置,也即是直接把補償現金給棚戶區拆遷戶,這樣拆遷戶可以購買新房,起到去庫存的效果,同時也會帶動居民在搬進新家的時候進行裝修,或者購買傢具,家電,帶動消費。
那麼被改造的棚戶區空出來的土地,除了可以新建更高級的小區以外,還可以拿到作為商業中心進行開發,通過引入開發商,政府可以獲得土地收入,開發商獲得土地建造新式購物中心綜合體,城市面貌得到改善,而且進一步刺激和增加消費。
我老家市區近幾年就新修建了大型購物中心,電影院,超市,高端餐飲,幼兒培訓,高端服裝品牌,大型地下停車場融為一體,外觀現代立體,這是老家城市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事物,整體環境大大上升了一個檔次,讓人恍惚覺得是在省會甚至是在一線城市逛街,一開業就人流量爆棚。
以前我父母在縣城,連個像樣的電影院都沒有,自從市區開始有了購物中心,我經常在網上給爸媽買電影票,這樣他們可以去看電影,順便再吃個飯。以前每次回縣城,都找不到上檔次的裝修現代的可以喝水喝茶喝果汁聊天的地方,現在總算有了,這無疑可以刺激消費。
我們不能否定房地產的正面作用,要知道人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是呆在室內的,尤其是現在大城市居民,外出吃飯,購物,看電影,兒童玩樂中心基本都在大型商業綜合體,改善小區和住房居住條件,建造新式商業中心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房地產的問題是,一個是相對於搞製造業,通過賣地和收房地產稅收來獲取收入,相對來說來錢太容易了,這會造成對房地產的依賴性。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一個人,一個公司,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都要做困難的事情,這樣才能夠進步,這樣才能夠強大。
扶植一家優秀的製造業發展壯大,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一旦發展出了哪怕是一個製造業巨頭,就可以對一個城市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正面收益。我國很多城市,一個城市就只有一個製造業巨頭,但是這個製造業企業往往能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
搞土地財政,賣地的收入是一次性的,而製造業能夠持續的對稅收,就業和消費產生貢獻。珠海格力集團,現在一年能夠產生150-200億人民幣的稅收,這還不包括研發投資,建設投資,員工工資轉化成的消費需求,十年下來就是1500-2000億稅收
另外一個問題是,房地產過熱對老百姓生活水平影響巨大,很多地方政府甚至把土地財政+房地產交易稅收當成主要收入,為了保持財政收入增長,勢必會採取控制土地出讓的節奏,保持供不應求的態勢,土地價格就會越來越貴,推高房價上漲,最終還是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這個現象必須要進行遏制。
一個簡單的數字,一個100萬的房子上漲1%,就是1萬元,而一個年薪5萬的員工薪資上漲10%,也才5000元,薪資上漲的結果很容易被房價吞噬了。
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由於債務問題,在短期內可能擺脫不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當然解決的辦法也有,一個是中央轉移支付和投資,一個是承接沿海先進地區的製造業轉移,還有就是發展旅遊業和服務業。
當然對於大城市來說,即使政府不依靠土地財政,由於人口不斷流入,房價也會保持上漲態勢。在國家調控下,我國各大城市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在2017年保持穩定的態勢,這是一件好事,讓老百姓喘喘氣,畢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還是在7%以上,保持個房價三五年的穩定,會因為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而回到合理的水平。
目前我國面臨的問題是,基建+房地產投資邊際收益在不斷遞減,第二大發動機在逐漸失速,中國經濟需要製造業以外的新動能推動。
前面說了,房地產和基建兩大產業,如果加上對製造業的拉動,那麼占國民經濟比例可以達到大約20%左右,是僅次於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的第二大經濟拉動力量。但是在今後,基建和房產,將越來越難以成為中國經濟的拉動力量,其原因是邊際效應正在遞減。為什麼邊際效應會遞減呢?這背後還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了。
以高鐵為例子,2008年京津高鐵作為我國第一條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貫通,2009年時速350公里的武廣高鐵建成通車,2010年上海到杭州,上海到南京的滬杭和滬寧高鐵通車,2011年北京到上海的時速350公里的京滬高鐵通車,2011年時速350公里的廣深高鐵通車。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1年的時候,中國人口最密集,最能賺錢的高鐵就已經全部修好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全部通了高鐵。
實際上,到2011年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五個省份,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全部有了高鐵,第6到第12名的省份,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上海,北京,除了福建和四川頁都有了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
可見中國的高鐵,總體上是先從最賺錢的線路修起,越是往後修的高鐵,沿途經過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會越低,收益也就會逐漸減少。
2011年通車的京滬高鐵就是中國最賺錢,投資最具效益的高鐵,投資修建其他任何一條高鐵,其收益都不會有京滬高鐵高,除非中國能出現另外兩個城市取代北京和上海的位置,而且沿線城市實力還要高於南京,濟南等。
再以東三省為例,2012年哈大高鐵修通,沿線光是大連,瀋陽,哈爾濱,長春四個城市的人口加起來就已經佔了東三省人口總量30%,加上沿途其他城市遼陽,鐵嶺,松原,四平,鞍山,營口,能夠佔到東三省人口40%。
再往後在東三省修的任何一條高鐵線,其收益和價值都不可能有哈大高鐵大。
以黑龍江省為例,國家除了哈大高鐵之外,還規劃建設了四條高鐵,準備把黑龍江省內所有主要城市齊齊哈爾,佳木斯,哈爾濱,大慶,牡丹江,雙鴨山,雞西,七台河等全部連起來,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理由是太不划算,整個黑龍江才3000多萬人,而且人口呈現減少的態勢,這四條高鐵建成後一定客流量不足,有高速公路就夠了。
其實這種反對的聲音有部分道理,廣州+深圳兩個城市的人口加起來就和黑龍江差不多,但是高鐵只需要修100公里即可,而黑龍江光是哈佳快速鐵路、哈牡客專、牡佳客專三條在建的高鐵,總長就有1008公里。這個投資收益和廣深線,和哈大線比起來,可想而知。
從高鐵的修築,我們就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基礎設施網路逐漸完善,投資邊際收益在不斷遞減,當然我是支持儘快把全國的中小城市都用高速鐵路連起來,趁著現在國家還有錢,整體處於快速發展期,必須全速完成建設,把基礎設施全面完善,不然以後進入發達國家之後的發展平穩期,加上老齡化社會,大搞基建很可能就沒機會了。
這就好比你十年前你月入1000,覺得花300元很心疼,由於收入快速增長,現在月入兩萬,回想當年花的300元,就會覺得300元無所謂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現在不建,等到以後逐漸邁入發達社會,人工成本,環境成本,征地成本,法製成本都會進一步上漲,那個時候建會更貴。香港建高鐵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一個建築工人日薪數千元港幣,一個老太太搞訴訟就讓工程損失了幾十億人民幣。
基建如此,房地產開發也是如此,一個是棚戶區改造在逐漸完成,我們可以看到2015-2017年是改造1800萬套,而2018-2020年改造數量下降到1500萬套,很明顯對經濟拉動作用在下降。
另外一個是大城市土地逐漸耗盡,以深圳為例,新土地極為緊缺,想在以前的基礎上新土地供應量增長,是越來越難了。搞舊改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加上中央又在調控房價,所以舊改一邊成本上升,另一邊價格又不能往上漲,也無法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
當然,雖然房地產+基建投資在邊際收益在國內不斷遞減,但是在基礎設施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我們還是有很大市場的,所以我們要搞一帶一路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以保持和維持一支強大的基建隊伍,避免優秀建築工人和工程師流失。但是我們要看到,第三世界國家還很窮,總體市場還很小,是根本無法和中國相比的。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15%左右,美國大約佔25%,歐洲大約25%,日本大概6%,也就是中歐美日佔了全球大約70%,剩下的30%是其他國家,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在剩下的所有國家裡面佔到了50%的份額,也就是拿下全球15%而已,剛好和中國差不多。
所以,我國基建和房地產,未來在保證國內投資,同時大舉出海尋求新市場,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指望能夠起到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什麼是帶動經濟增長了,去年我國經濟增速是6.9%,要帶動經濟增長,那就要保持比6.9%更快的速度增長。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和基建,在2017年一個增長5.6%,一個增長4.3%,是沒有辦法帶動經濟高速發展了。
事實上,2018年的到來還有個特殊的意義,就是第一批00後成年了,這對我國房地產業意味著什麼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29歲()80後)為2.284億人,10-19歲(90後)人口為1.75億人,0-9歲(00後)人口為1.464億人。00後比90後少了16.4%,比80後少了36%,加上年輕人還會往大城市跑,因此小鎮,縣城,小城市的房價是可以想像的。
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基礎設施,都是讓人來使用的,年輕人在大幅減少,就不要指望長期會保持快速增長。當然大城市會相對安全。
所以說,我們要尋找基建+房地產之外的經濟新動能,畢竟我國製造業佔GDP比例雖然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也就是29.32%,如果沒有新動能支撐,只靠製造業的升級,那麼我國經濟要想長期保持6.9%左右就有點困難了。
不過幸運的是,從2017年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已經形成了,而且這個新動能預計在2018年將會超過房地產和基建,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中國經濟第二增長動力來源,這就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
沒錯,你天天能在新聞上看到的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丁磊等都在這個行業。
從規模上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還僅僅是第七大產業,2017年產值為27452億元,但是其增長高達26%,是中國主要產業中增速最快的產業,遙遙超過其他所有主要產業。
十大主要產業裡面,其他增速能超過10%的只有租賃和商業服務業,產值為22163億元,增長為10.9%,這也是第八大產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是做什麼的呢?
比如汽車租賃,可以間接反映旅遊市場,比如律師和法律服務,包括各種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法律服務,比如建築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租賃,比如廣告業,企業和個人發布的各種廣告,包括你在這條微信下面看到的廣告。還有公證服務,職業中介(比如各種求職網站),知識產權服務比如申請專利等等。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可以間接體現經濟的活躍度和產業升級的態勢,也就是說這個產業是屬於被其他產業拉動性質的。
我們回到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本身,這幾年中國老百姓能夠切身體會到的生活方式變革和創新,應該說大部分是來自這個行業,例如我們現在用的移動支付,我們用的共享單車軟體,我們用的滴滴打車,我們用的餓了么和美團外賣,我們玩的手機遊戲等等。
而現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又在快速興起,阿里已經在國內雲計算業務遙遙領先,騰訊在奮起直追,華為也宣布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五朵雲之一。
2017年12月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所有的大佬的演講都在談人工智慧。
從2017年26%的超高增速來看,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慧仍然是現在中國最大的風口,也是個人可以參與和分享社會財富分配的最大風口。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想獲得一份高工資高收益的工作,進入信息產業仍然是最佳選擇,尤其是現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正在全面興起的階段,人才處於高度緊缺的狀態。不要忘了幾年前興起的移動互聯網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麼大的改變。
我們不要說各種互聯網公司,事實上各種電子公司一樣在搞人工智慧,下圖是2017年酷派公司招聘人工智慧工程師的海報,AI工程師年薪30-80萬,並且每年薪資漲幅為10%-20%,而專家級別是80-150萬年薪。
下圖是2018年2月12日OPPO公司發布在前途無憂招聘網站的職位,做語音識別演算法工程師,年薪40-50萬。
軟體及其衍生的服務價值是如此重要,已經超過了硬體的價值,201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前七位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騰訊和阿里,蘋果其實也是半個軟體公司。
程序員的黃金年代結束了嗎?沒有,遠遠沒有,事實上才剛剛開始,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所有的產品都要進行數字化改造,地球上所有的物體都要全部連接在一起。
在過去的幾年,我們會想到計程車,自行車,手錶和互聯網有什麼關係嗎,而現在他們就在逐漸變成可連接的物體。
物流行業的領軍企業順豐,就通過對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每一個物流節點全面掌握,主管可以坐在辦公室了解每一單物流,每一個快遞員,每一個倉庫的實時變化情況,而海量的數據則被存儲在順豐自主設計的數據中心裡。
順豐在深圳招聘畢業四五年的碩士生做研發,薪資能開到25k,15個月左右。
2017年,菜鳥就因為順豐不對其開放數據,而關閉了數據介面,導致淘寶上下單無法選擇順豐,這背後是各家公司對數據的爭奪。
程序員這個職位絕不僅僅是BAT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需要,所有的企業,從自行車,手錶,手機,平板電腦,計程車公司,到快遞公司,鋼鐵公司,電網公司,家電公司,機床公司….都會需要實現數字化。
我國工程機械的三一重工就研發了工業雲系統,而徐工則是選擇和阿里合作。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登陸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網,可以查詢到下面兩張圖,2017年和2016年兩年各個主要產業的產值。
把2017年各個產業的產值和2016年最終核實的各個產業的產值相比,我們可以得到下圖:
僅僅看名義增量,製造業為28418億元,仍然是核心支撐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增量為6453億元,排在第二位。我們可以說,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確實是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大發動機。
如果我們再接著往下看,可以看到2017年經濟增量,建築業為5986億元,房地產業為5660億元,加起來增量為11646億元,是2017年GDP增加的第二大發動機。
接下來增量最大的就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了,增量為5553億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增量數字已經和建築業的5986億元和房地產業的5660億元不相上下,離批發和零售業的6453億元也相差不遠,而其增速高達26%,在所有行業裡面遙遙領先,是唯一一個增速超過11%的行業。
按照這個增速,2018年信息產業會毫無懸念的超過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甚至可能超過批發和零售業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中國經濟第二大增長動力。
實際上,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還不只這些,正如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批發零售業一樣,信息產業發展也大大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是2017年我國經濟第六大產業,產值36803億元,增長為9%,增速明顯快於經濟增速,對國民經濟起到了拉動作用。
而這個產業非常明顯受到了物流行業的拉動,中國2017年,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6622.6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957.1億元,同比增長24.7%。快遞物流的瘋狂發展,就是受到了信息產業的帶動。
實際上,除了帶動快遞物流,信息產業更大的作用莫過於帶動製造業效率的提升,由於在ICT產業我國處於緊跟美國的態勢,萬物互聯的5G國際標準基本是中美博弈,其他國家站隊的態勢,雲計算和人工智慧中美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中國將信息化優勢與製造業進行結合,這將進一步增強我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形成技術護城河,我國工業主管部門叫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可以一窺一二。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以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和電子(尤其是集成電路)兩大核心為主的製造業,以及新崛起的信息和軟體服務產業,將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雙核動力,大批世界級公司將從這些行業誕生。
在這些行業的拉動下,中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是可以預期的,而一些傳統製造部門和重工業部門,去產能可以幫助其暫時扭轉經營局面,但是長期看漸進的減員增效將是主旋律,就業人口將逐漸往新興製造業或者第三產業轉移。
這中間還是有些考驗的,如果不及早改革轉型,迎來的可能就是劇痛,典型的例子2016年的中國鋼鐵行業大裁員,2015年底下發的《關於落實鞍鋼集團推進人力資源優化工作的意見》,比照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從2016年到2018年,鞍鋼集團用工總量從16萬人控制在10萬人以內,這意味著6萬人失去工作。 可以對比下,民企沙鋼和國企鞍鋼每年鋼鐵產量同為3000多萬噸,但是沙鋼集團全員才3萬多人,鞍鋼集團是16萬左右,鞍鋼集團上市公司鞍鋼股份2015年虧損42億,而沙鋼集團盈利19億。
而武漢鋼鐵公司,根據《三聯生活周刊》的報道,2016年3月「兩會」,新上任的武鋼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國強對央媒說:在去產能大背景下,不可能8萬人都煉鐵、鍊鋼,可能有四五萬人得另謀出路。其實2015年底,集團就已經裁員1.1萬(http://www.lifeweek.com.cn/2016/0414/47475.shtml)。
產業的興衰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清產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們每個人是有好處的,前兩個星期有讀者留言說,你說國家有前途,會繼續快速發展,但是我所在的企業工資普遍不高,而且已經幾年不加薪了,你說的國家發展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回答很簡單,在中國經濟以6.5%以上的增速發展,每年有2000萬中國人第一次擁有一輛汽車的大背景下,如果你的企業工資水平不行,還連續幾年不加薪,要麼你自己不行,要麼是企業不行,要麼是行業不行,確認不是自己的問題,確認努力了也看不到希望,那建議跳槽,或許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總比死守著沒有希望要好。
我是從某個大國企出來的,當時覺得很猶豫彷徨的,雖然工資不高也沒什麼漲幅,但國企像個家一樣,不時發各種福利,我洗衣粉肥皂毛巾一直都用不完,五險一金齊全,假期制度完善,真要想放棄這些,離開習慣而舒適的環境跳槽出去內心還是很恐懼的,但是真的下決心出來之後,發現外面的世界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而是真的很精彩,比想像的還要大,真的是海闊天空啊。
當然如果說了,我就是不想離開現在的環境,沒有條件離開現在的公司,那有沒有研究過股票,有沒有研究過基金,有沒有研究過自己的縣城或者市區有哪些可以投資的房產,商鋪,有沒有想過周末做兼職,有沒有想過充電學習一門技能?
隨便舉個例子,我回老家縣城,就聽到家裡親戚說,縣城的各種輔導班水平都不行,老師水平很差,都不惜花更多價錢把孩子送到市區去學習,學音樂,美術,英語,舞蹈,籃球,游泳的都有,還感嘆小縣城好的輔導老師太少。
我當時想,一個吉他彈的不錯又有耐心的人,在縣城周末業餘時間花兩小時當兼職老師,會不會有孩子家長帶孩子來學,我想肯定是有的。
在國家總體向前的大背景下,機會是很多的,只要內心積極樂觀,主動而不是被動的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只會過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知乎大V寧南山。文章於2018年2月15日發表於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寧南山(http://mp.weixin.qq.com/s/ZvXSZCfLuu0-nkiuMn-vnA),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郭尖尖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五大妙招:探秘藍裕文化打造「十大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榜首妙招
※上海工業旅遊老廠改造值得借鑒的十大經典項目!
※從系統設計到零部件國產化——中國製造升級路線圖 | 寧南山
※你的工業旅遊為什麼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