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防空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史

微信公眾號「中外艦聞」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已委託「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導彈作為一款在二戰時期開始投入使用的新型武器,在戰後開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戰爭模式。導彈根據其具體用途衍生了諸如,防空、反艦、對地、空空等多種分類。

一般認為,各類導彈根據其用途劃分都有著比較嚴格的使用界限,比如防空導彈很難被直接拿來當對地導彈用,除非是類似標準-2艦空導彈改標準-4攻陸導彈或者紅旗-2防空導彈改M-7地對地導彈這些經過改進後所衍生的新型號。然而實際上在一些情況下,跨領域的一彈多用並不缺乏運用的例子,其中比較典型是艦空導彈領域,一些艦空導彈在設計之初或者實際使用過程中並非只是單純的執行防空的任務,諸如反艦任務這些艦空導彈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涉獵,看起來似乎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

「黃銅騎士」這類冷戰巨獸在研發之初就考慮到了反艦的需求

而這些早期的艦空導彈受限於當時的火箭發動機技術與制導水平,為了保證足夠的射程與命中精度,加大彈體體積與使用大裝葯的戰鬥部無疑成了最簡單的選擇,這些選擇也直接表現在早期艦空導彈那動輒數噸的巨大體積重量與上百千克的戰鬥部裝葯上,更不用提這些型號中相當一部分的改進型都配備著核裝葯戰鬥部。也正是因為如此,早期的這些艦空導彈或多或少的都有考慮到了反艦的需求。比如美國海軍在1968年就專門為了驗證防空導彈的反艦能力所進行的一次反艦測試,測試的主角就是前面所提到的RIM-8「黃銅騎士」遠程防空導彈,在此次測試中「黃銅騎士」精準的擊中了由退役護航驅逐艦所改裝靶艦的艦舯位置並使其進水。

「黃銅騎士」手下的受害者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的火箭發動機與制導水平相比二戰後的那段時間自然了極大的發展。也正是得益於此,艦空導彈發展到現在,相比前輩們在體積重量和戰鬥部裝葯上都有了比較大的優化。不過即使是如此,當下的一些艦空導彈也沒有把老一輩那「不務正業的優良傳統」給落下,根據很多公開資料我們都能了解到,各國都沒少拿自家現役的各種艦空導彈客串過反艦靶試,射程從遠到近,體積從大到小,制導方式多種多樣可謂五花八門,有些型號甚至還參與過實戰。

其中比較著名的戰例是在1988年,當時正值兩伊戰爭所帶來的「襲船戰」打的如火如荼,美國海軍在其中為了報復伊朗海軍所布設的水雷導致羅伯茨號護衛艦因觸雷受損嚴重與反擊伊朗導彈艇對其船隻發射反艦導彈的攻擊行為的「螳螂行動」中,對伊朗海軍「約珊」號導彈艇前後共緊急發射了數枚標準-1型艦空導彈,取得了全部命中的戰果,雖然因為導彈的破片戰鬥部對艦船目標殺傷力有限等原因,這條導彈艇最後還是在「魚叉」反艦導彈和艦炮的補刀之下才沉沒,但是卻很好的證明了艦空導彈反艦的可能性。

艦空導彈反艦的最負盛名的事迹由標準-1艦空導彈創下

除此之外在2008年8月份因為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的主權問題糾紛而爆發的俄格戰爭中,也有資料顯示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所屬的一條軍艦使用SA-N-4型艦空導彈對喬治亞海軍所屬的艦艇目標發動過攻擊。

SA-N-4傳聞中也有在實戰中客串過反艦任務

另外還一個與艦空導彈「反艦」有關的例子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所以給反艦打上引號是因為整個事件是完全屬於友軍誤傷的情況。於1992年在愛琴海舉行的一場以美國海軍為首的多國海上聯合軍演,演習過程中CV-60 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上本用於模擬執行反艦任務(沒錯,就是反艦)的RIM-7型「海麻雀」由於水兵的誤操作結果真的把2枚「海麻雀」給發射出去,最終周圍海域擔任護航任務的土耳其海軍所屬DM357「支持者」號驅逐艦承受了這次無妄之災,2枚導彈正中目標,1枚正中艦橋導致其受損嚴重,另一枚則扎入船體內部卻因為引信問題沒有引爆,最後被成功拆除。

被「海麻雀」開膛破肚的「支持者」號護衛艦,可見艦橋的損毀程度

也可能是受這些經典的戰例所啟發,2016年初,美國海軍太平洋靶場在一次演示性測試中,由DDG-53 約翰·保羅·瓊斯號導彈驅逐艦發射標準-6型艦空導彈成功的在超水平線的距離上擊中了一條由退役佩里級護衛艦改裝的靶艦,並對其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毀傷。與以往那些艦空導彈不同的地方在於,由於標準-6採用了主動雷達引導頭,且依託著CEC(協同交戰能力)與NIFC-CA(海軍綜合防空火控系統)這些配套體系,擁有著對超水平線目標進行打擊能力,這相比之前那些使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的艦空導彈受地球曲率限制只能攻擊通視距離(一般為40KM內)的水面艦艇目標的模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標準-6不僅改變了艦空導彈的使用模式,在艦空導彈反艦領域也走在了前面

而我國海軍在艦空導彈的反艦運用上也有過自己的嘗試,其中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所屬051C型瀋陽號導彈驅逐艦在2015年的一次實彈演習中,使用其配備的SA-N-6型遠程艦空導彈成功的擊中了模擬敵方艦船的靶艦,用官八股的原話講:「一次,瀋陽艦進行艦空導彈系統驗收試驗。舒令帶領班長骨幹集智攻關,研究論證,制訂方案預案13項。2015年,舒令在某實彈演習任務中,實現了首次用該型導彈打擊水面目標的突破」。

我國海軍也用SA-N-6型艦空導彈進行過反艦測試

當然,受限於SA-N-6型艦空導彈所使用的半主動雷達TVM制導體制,我們不難猜測出這次艦空導彈反艦測試依舊是在通視距離內完成的,相比標準-6那種超水平線反艦的模式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即使如此,想像一下一坨重達1.5噸,最高極速4馬赫以上的「鐵疙瘩」直接對準靶艦糊臉,畫面也應當很美吧。

另外非常有趣的是,除了以上提到的標準-6、S-300FM這些艦空導彈中的「大塊頭」,一些看似「小巧玲瓏」的近程艦空導彈在客串反艦任務上也毫不示弱。其中比較有名的例子是新加坡海軍勝利級導彈護衛艇氣勢號(P-92),她在2016年3月22日演習期間使用全長2米出頭,彈重僅98KG的巴拉克-1型近程艦空導彈命中了一條小型靶船,成功驗證了這款近程艦空導彈反艦的可能性。從測試視頻的情況看,效果還不錯的樣子,雖然打的是小船,但好歹也是船嘛。

估計很多人都沒想到,小巧玲瓏的巴拉克-1也能被用來攻擊水面艦艇

通過以上諸多的例子其實可以得出結論,艦空導彈自誕生之日起到如今,都是一直有客串反艦任務的需求,有些甚至是研發之初的硬性指標。除開某些喪心病狂的核裝葯戰鬥部的例子外,雖然其大多使用的破片戰鬥部相比一般反艦導彈使用的半穿甲/高爆戰鬥部而言對大型艦船的實際殺傷效果有限。但是考慮到現代軍艦的設計早已拋棄了早期那種重視裝甲防護的模式,加上現代軍艦對各類暴露在船體外的雷達感測器與通信設備的依賴。

現代軍艦外露的諸多敏感設備是其比較致命的弱點

結合這幾點看的話,如果艦空導彈客串的「反艦導彈」能對這些外露敏感設備造成一定的毀傷,這對降低這些現代軍艦的整體戰鬥力還是有著很可觀的效果,這恐怕也是這些艦空導彈依舊傳承著老一輩那「不務正業的優良傳統」的主要原因。


沒有讚賞=作者沒飯吃=作者餓死=停更≥﹏≤


推薦閱讀:

CG圖鑑|殲8II戰機 中國空軍曾經的絕對主力
如何評價世界大戰?
中國目前擁有的萬噸級驅逐艦可以武裝兩個航母編隊?
如何解讀《今日關注》最新一期軍事關於國產航母獲突破,殲20將實戰部署的報道?
號稱亞洲第一重炮的韓國KH179式155毫米炮為何頻繁炸膛?

TAG:導彈 | 海軍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