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讓人眼花繚亂的燒餅,越吃越有滋味兒!
對於北京人來說,燒餅是北京人離不開的吃食,也是百搭的吃食。為什麼這麼說,您比如吃涮肉、吃烤肉離不開燒餅,吃羊雜碎就燒餅才夠味兒,燒餅夾醬肘子、燒餅夾醬牛肉那就更饞人了……
北京的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一個大「系列」。光名稱就叫人眼花繚亂:
粗略地可分為燒餅和火燒兩大類,一般帶芝麻的叫燒餅,不帶芝麻的叫火燒。往細了分,燒餅又有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吊爐燒餅等等。
火燒其實應叫「火燒餅」,它也是烙或烤制出來的餅。火燒有糖火燒,螺絲轉兒,糖火燒、油酥火燒,搭連火燒等等。烤制時使用的爐具不同,又可以分為吊爐燒餅,缸爐燒餅和悶爐燒餅等。
北京的燒餅,一般都是作為早點或是加餐的食品,作為正餐除了吃烤肉、涮肉以外餐桌上少見它的蹤影。賣燒餅的店鋪,都是很小的,大部分是以賣早點為主。我記憶中的燒餅鋪,印象最深的是三座橋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鋪子。
三座橋(五十年代初已經拆除,現在只剩下地名)的橋南,有一個很小的燒餅鋪,坐落在羊角燈衚衕東口的東南角上。燒餅鋪只有一個人,是回民,有將近五十歲。他是個大個,禿頂,眼睛不大,人很精明又很健談。他的燒餅鋪,其實就是在街口靠著人家糧店的北山牆加蓋的小房,有點像唐山地震後北京人普遍在院子里蓋的「地震棚」。
鋪子南北有一米多寬,東西有三米多長。鋪子的東南角有一個磚砌的燒餅爐,緊靠爐子的西面是一個大約一米多長的木頭案子,就充作製作燒餅的操作台。在鋪子的東面開有一個窗子,冬天當作賣燒餅的窗口,窗子裡面就是燒餅爐。窗戶外面掛著一個不大的綴有藍色布條的清真幌子,上面是一把西域風格的壺,壺嘴還冒出一股仙氣,靠頂部寫著「清真古教」字樣。對著燒餅爐的北牆,開有一個門。一到夏天,掌柜的就把門敞開,一邊和在南牆根兒底下歇涼的人聊天,一邊做燒餅。
每天早晨街上還沒有人的時候,掌柜的就起來開始生火、揉面,做著準備工作。等火也上來了,面也餳到了,街上的遛早的人們也出來了,掌柜的就開始做第一爐燒餅了。
北京做燒餅的人,都有一手絕活:手持一個八寸來長的紫紅色的棗木擀麵棍,一邊擀燒餅,一面還能用手中的擀麵棍在面案上敲擊出快慢不同節奏鮮明的響聲。時而快如急風暴雨,時而輕敲慢打,時而清脆,時而低沉,擀麵棍在面案上敲擊的聲響就像一首優美的打擊樂曲,從清早開始,不斷地從那個小屋裡傳出來,飄蕩在三座橋的上空。聽著清脆的擊案聲,聞著剛出爐的燒餅的面香和烤熟的芝麻香味,無論是誰,也會勾起你的食慾。吃剛出爐的燒餅,也是我從小養成的一個嗜好。
做燒餅的時候,先要把餳好的面在案板上來回的揉,直到把面揉的表面光滑為止。然後把揉好的麵糰再揉成一根長條,用手把面揪成大小均勻的面劑。當掌柜左手抓起面劑開始做燒餅的時候,右手中的擀麵棍就開始了「演奏」,先是「當!當!」兩聲,宣告今天的燒餅開始上案製作了。接著就是的一連串急促的敲擊聲,從擀麵棍的兩頭和面案之間的碰撞中傳了出來,跟著「叭!」的一聲響過,擀麵棍的敲擊聲驟然停止,這是掌柜的開始擀麵劑了。
擀麵棍在面劑上只來回兩下,就把面劑擀成了一個半尺長的長條。這時,掌柜的右手四指在下拇指在上抓住面劑的一頭,然後輕輕的把面劑提起離開面案,跟著向右一掄,同時手腕翻轉過來手背向上,面劑被掄過一圈後,被「啪」地一聲摔在面案上。這時面劑已經變成一個長約一尺半,四指寬的麵皮被貼在了面案上。
就在麵皮落在案子上的同時,掌柜的左手四指併攏,從盛芝麻醬的小盆里挖出一些芝麻醬,順手均勻地抹在整張麵皮上。然後從左向右把麵皮捲成一個面捲兒,再把面卷的兩頭向回一折,一個圓圓的燒餅的毛坯就做好了。
這一連串的動作,簡直就是一場優美的舞蹈加魔術的表演,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一批燒餅坯做好後,掌柜的會用一個小毛刷,向餅坯上面刷一層紅糖和芝麻醬調成的汁。然後把餅坯兩個一組,刷過汁的一面朝下放進一個盛芝麻的笸籮里,沾滿芝麻以後,兩個手各拿一個燒餅,對面一拍,放回面案。待所有餅坯都沾好芝麻,就開始擀燒餅了。把餅坯用手一壓,再用擀麵棍擀幾下,燒餅就成形了。把擀好的燒餅一一放進燒熱的餅鐺里烙。這邊烙著一鍋燒餅,那邊又開始製作下一鍋燒餅了。
當餅鐺里的燒餅兩面都烙的有些發黃的時候,就要把燒餅再放進餅鐺下面的爐膛里烘烤。烙燒餅的爐,其實是一個烙烤兩用的爐子。爐子的爐膛上口和餅鐺之間有20公分高的空間,這裡其實是一個「土烤箱」。烙的半熟的燒餅,還要立在爐膛口的四周烘烤。只有經過烘烤之後,燒餅才能達到外面焦黃裡面綿軟。只烙不烤,是做不成香酥綿軟的燒餅的。
經過烘烤之後,燒餅才算真正的「出鍋」了。剛出鍋的燒餅,有一股誘人的炒芝麻香味,誰聞見也會不由自主地轉過頭看一眼。我小時候,就愛吃剛出鍋的燒餅。
這個烤燒餅的「土烤箱」里,除了烤燒餅以外,每到下午,還要烤制「干嘣」。所謂的干嘣,就是把上午賣剩下的螺絲轉(一種火燒),放在這個「土烤箱」里,用余火的溫度烤乾,就像現在賣的烤饅頭片、烤麵包片一樣。烤好的干嘣,焦黃酥脆,是酒鋪里的酒客佐酒的好食品,也是哄孩子的絕佳小食品。
文|六道水火
推薦閱讀:
※老北京人為什麼鍾愛茉莉花茶
※京城悍匪康小八的故事您知道嗎?
※菜百這名字是怎麼來的?
※18歲的北京城,一個您不知道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