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被動收入」,決定了你和你孩子未來人生的喜悅和痛苦
很久以前,我在對這個社會一無所知,還在糾結下次月考怎麼辦的時候,我聽過一句話,讓我一直記到現在。
「一個不懂得以錢生錢的人,這輩子註定會活的艱辛,而他的下一代,也很大概率上在心理層面不是完美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和閱歷的加速增加,之前很多所謂的原則都逐漸變得不清晰起來,但這句話卻愈加認同起來。
前幾天,和朋友小聚,從最近動蕩不安的幣圈聊起,聊到了人對於運勢和社會發展紅利的把握,又聊回了這個話題,一個人到底如何才能真正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如何讓自己以後的後代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心理靈魂。
那這周,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到底什麼才是被動收入,你的收入到底如何構成,才能讓你和你後來的人生變得更有飽滿感。
人性的渴望
傳統概念結合當前社會形態,主動收入就是你通過勞動(每天上班)獲得報酬的收入。而當代社會裡,無論一個人做的工作有多高大上,他依舊是沒法擺脫這種勞動關係的。
而被動收入,則是我們簡單粗暴的理解為「不需要付出勞動」就可以獲得的收入,比如收房租,比如銀行利息這些。
相信無論是還沒工作的學生,或者是已經工作很久每天重複與工作無聊中的社會人,都曾經幻想過自己靠收房租和吃利息過一輩子,每個月每年都能出國遊山玩水,人性本身對於工作就是排斥的。
當然了,給你錢,就是讓你遭罪的,刨除掉在工作平台中你對於人脈、能力和社會理解力的積累,工作本質上就是用錢來換取你的時間的。
所以人們通常都會對「被動收入」有很迫切的需求,比如對房產的痴迷(因為房產在近些年確實被證明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資產增值買賣),比如對暴富的渴望(經常幻想買彩票中獎啊之類的)這些都是人最初的本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們天生就厭惡工作,我們天生就喜歡被動收入。我們天生就有環遊世界實現人生價值的夢想,我們天生就有對資產的渴望。
所以這世界上一定會有很多東西再抓住你這種心理弱點,比如什麼,比如很早之前我寫過的800W學區房賣了的文章。比如什麼「通向財富自由」的課程啊。
請回看這篇文章:
算我求你們了,別在用800W學區房毒雞湯坑害年輕人可以嗎?
當然,你還可以在小說動漫美劇和遊戲里實現你這些所有的夢想。
殘酷的現實
現實是什麼呢?
現實就是當代社會大多數人,永遠無法擺脫主動收入,必須每天每月每年打工,甚至要經常加班付出自己全部的時間。
從個體上來說,這很悲哀,在奇點到來之前(比如人工智慧大大提高效率後),任何社會裡的個體都無法擺脫這一點。
但從社會角度來說,這又是殘忍的優勢意義所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留給大部分人的道路永遠都是被社會綁架,被物價房價綁架。
請回看我這篇文章:
社會是一個不斷收割中產階級的循環,依託於資產的達利特最後還是達利特。
而這個社會的被動收入呢?
抱歉,我不會和心靈雞湯告訴大家只要努力加班你就能住得起大房子。不會的。當代大部分的被動收入,都是積累起來的。
畢業了不用工作的大學生每天可以靠著父母攢下來的錢買房子,甚至還能多收幾套房子的租金,這種被動收入是父母留給他的房產。
一小部分人靠著拆遷也成了這樣的人,這又是另一種「運氣」的積累,你不要眼紅,你想想,為什麼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沒有這個眼光在那個地方買破樓或者住著呢?
而我們最開始說的「以錢生錢」最主要的途徑:金融市場里的一級和二級市場,也需要非常多的資本積累才能實現。比如,能夠在初中高中就閱讀經濟學底子學分析宏觀基本面的孩子,基本不可能是那種為了分數走獨木橋高考的孩子的一般家庭。
要學會金融的以錢生錢,單純的運氣是遠遠不夠的,一次賭錯了方向,全盤皆輸。無論是從基本面、經濟底子的積累,還是對經濟圈人脈的掌握和資本運作的理解,甚至是讀懂報表,預測走向的能力,這些真的不是簡簡單單你馬上學馬上就會的。
所以我們看到,三代階級積累又發揮了巨大作用,無論是在資產被動收入還是資本被動收入上,都提供了莫大助力。
那難道真的沒有人有所突破?
有,過去二十年,誠如我們剛才講過的,拆遷戶、炒房著從資產層面崛起了。靠著資產的被動收入突破了。
而在資本層面,則是那些非常聰明又刻苦,同時又有野心和慾望的金融人士和互聯網人士有所突破。
為什麼我沒有著重說諸如互聯網這種行業的新貴呢?因為我們在談被動收入,這種公司最後實現的,只是通過資本而產生的你資產的總量,而你的總量,最後還是又會通過資本或者資產的方式流傳下去。
就如同創業一樣,創業本身帶給你的,並不是「被動收入」,而是給你帶來收入總量,至於這個總量你是去買房、買股權、買期權、做天使投資或者直接放到銀行和私募里,這些才是你實現被動收入的途徑。
這都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
痛苦的悖論:你的後代
回到標題,為什麼說你的「被動收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和你的後來的人生「飽滿度」呢?
關於你自身就不說了。有了一定程度的被動收入後,你不會在走向傳統社會出賣時間和勞動力換取剩餘價值報酬的模型里,你的人生會非常自由。
還是拿上面那套流程舉例子,我們的雷總雷軍,金山上市後實現了一定的財務自由,他當然沒有把這筆錢存在銀行里,他做了天使投資人去投資其他項目(也就是資本運作),他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甚至有了更大的目標(做小米)也能迅速的做起來,這不,馬上又是一個大體量的上市公司了。
對於普通人也一樣,當你有了一定程度的被動收入後,你不必把自己綁死在一條線兒上,中興員工的跳樓還歷歷在目。
請回看這篇文章:
42歲老員工的跳樓:時代的眼淚下,絕大多數人都只是階級晉陞的犧牲品。
而你自己,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
對孩子呢?
當代社會,依舊還是一個不重視心理建設的社會,無論我們這一代家長如何努力賺錢,但是在心理層面,我們缺了太多太多。一個真正飽滿的靈魂,在前幾年,是需要太多時間澆灌和陪伴了。
而沒有被動收入,就意味著你無論一個月賺多少工資,哪怕十萬,你依然無法抽身親自把時間留給你的孩子,你只能留給公司的會議。
這是非常可怕也非常殘忍的,但很多人或者是沒有辦法,或者是責任所在,也或者是認為錢可以換來一切,只能看著它發生。
財富只能決定物質階級,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只靠主動財富的人都很累他們的孩子總會有心理問題。
最下極端的,就是我們一直詬病的「留守兒童」的問題,父母毫無被動收入,為了賺錢必須徹底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甚至是肉體勞動力去換取主動收入。
而最上極端的,則是很多企業家後代的「心理建設」問題,在國內甚至有專門的心理醫生會單獨作為企業家的家庭諮詢老師去做這些事情,因為對企業家來說,他們的時間付出已經是他們的責任。
對普通人來說,你的被動收入越多,越意味著你今後人生的飽滿,也越意味著你未來孩子的心理構建陽光而燦爛。
如果換位思考,你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的某些不開心甚至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瞬間,你一定會知道為什麼「貧賤夫妻百事哀」都會讓孩子哀嘆,你也一定會知道,一個善良燦爛毫無陰暗的孩童的心理成長,是多麼多麼的難得和不易。
找到人生的平衡,找到你的「被動收入」
說了這麼多,雖然大部分人依舊也只能是靠著主動收入活一輩子,但這並不妨礙你去嘗試,你去思考,你不邁出那一步,你永遠都只能活在中了彩票的夢想里。
你要學會平衡你的時間,去尋找你的被動收入。
上了我課的學員應該都還記得,我在課程里花了四節課差不多6個小時的時間幫助大家把整體商科的基礎打通了一次。那我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大家怎麼炒股怎麼玩資本呢?
因為告訴了你也是沒用的,就像上文說的,這是需要你長時間不斷的嘗試和積累才能做成的,我告訴你了,這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還有啥區別?
其實我所告訴你的,就是那些你在很早之前就和別人有所差距的「積累」的部分,我幫你補充了進來。而後面,就需要你一步一步去嘗試了。
我可以很明確的說:理財,絕對是有適合你自己的規律的。如果你積累的夠多嘗試的夠多,你跑贏中國90%的人是絕對沒問題的。你甚至可以在股市裡嘗試,去加深自己對於二級市場的理解等等,但這都建立在你的積累已經足夠並且願意小步試錯的基礎上。
什麼都不想做,別人告訴你一個代碼你就去買,不割你割誰啊?又懶又沒有積累,還想財務自由,那你真的還不去買彩票來的概率大。
那麼怎麼平衡你的主要工作?很簡單,課程里也一直反覆的強調過,那就是學會找到副業。
這既可以是你從工作中抓到的對社會理解中的縫隙部分,也可以是你對於自我天賦的挖掘和改變,等等。
當你把邊際成本壓縮到最低,僅付出足夠小的時間就可以換取到同等東西的財富回報的時候,它理所應當就會成為你的被動收入。
「你開一家麵館,那是你得用辛苦汗水去換錢的。
但你的人多了之後,你賣面又賣飲料提高客單價,這些飲料的利潤很大程度上成本低得多——因為你不需要自己去生產,有人幫你生產。人更多之後,你開了連鎖店,有更多人幫你管理店面,你只需要收取一定比率的利潤和加盟費即可,這個時候,他已經成為了你的被動收入了。」
而這時候,你就有足夠的時間去陪即將出生的孩子讓他在一個健全的心理構築中成長起來,或者去實現心中所想,或者去環遊世界,想幹嘛幹嘛因為你不靠自己的工資活著了。
但請舉一反三套用到自己身上,別我用麵館舉例子你也去開一個麵館。
至少,我認識的很多也就是中產階級出來的孩子,在北京上海深圳混的不錯的,真的沒有一個是靠工資活著的。
找到你時間的平衡,給自己一些反省,去找到你的「被動收入」到底該怎麼來。
這個社會是很鬆散的,別太循規蹈矩,走上一條你一眼望到頭的路,那麼這條路一定會在半路崩塌。
少喝點雞湯,還是上次文章那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努力只是你的基礎,不是努力了就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你能給的只有錢而已(更何況很多人還沒有這個能力給到足夠的錢...),但是很多東西你還是給不了的,這些,才恰恰是需要積累和傳承的。
不要溫柔的走進那個良夜。
2018.03.16 3:30分
照例文末戰戰兢兢的破廣告:我的公眾號:驚雲小屋。 這裡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你覺得相見恨晚。你不會錯過的。後台回復5和6,是關於職業選擇和個人發展的最終邏輯。
推薦閱讀:
※知道怎麼算稅,也許可以讓你的年終獎翻倍!(內含Excel公式)
※賣腎不為iphone,為與眾不同
※工作中,你做過什麼讓同事刮目相看的事情嗎?
※世界正在悄悄獎勵懂得感恩的人
※如何與新入職場的下屬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