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幅挑戰全幅:富士XH1能做到否?

畫幅,也就是通光量,與噪點(尤其是散粒噪點)的信噪比是呈正向關係的,在快門速度和F制光圈一致的情況下,畫幅越大,信噪比越高,而信噪比決定了很多東西(比如動態範圍、底噪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全畫幅先天就優於APS-C等相對較小畫幅的原因。但這隻能代表感測器接收的原始數據,我們看到的成片需要經歷模數轉換、信號放大、著色、壓縮等多道「工序」,也就是說在這整條流水線里,如果小畫幅機身能通過演算法,甚至玩數字遊戲來減少信息丟棄,就能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實現與全畫幅PK的目的,而在這方面,富士可以說是做得最具表率性的品牌,而且它推出全畫幅的幾率比當年賓得還要更低,所以算是APS-C一條道要走到黑的節奏,今天小胖跟大家聊的XH1就是它的新代表作。

XH1是富士嘗試靜態動態一把抓的全能型機種,絕大多數競爭對手機型都是專機專用,即便是CMOS上游索尼,現在的趨勢也是分化,所以才有像松下GH5S這樣純粹是為視頻而生的相機。但富士或許不想搞那麼複雜,發布XH1的同時也官宣了MKX系列電影鏡頭18-55mm T2.9/50-135mm T2.9坐鎮X卡口,把視頻規格從XT2的最高UHD 4K(3840 X 2160)@30p,提升到更寬的DCI 4K(4096 X 2160)@24p,碼率從100Mbps升級到200Mbps,而且支持F-Log(Log的前綴就是自己的品牌,比如S-Log其實就是Sony-Log),每段素材的拍攝時間從XT2的10分鐘增加到了15分鐘。但不變的是1.17倍畫幅裁切,相當於接近1.4倍超采。說實話,這個規格組合已經摸到了專業級的門檻,並不怵同價位的絕大多數對手。

除此之外XH1在視頻和照片拍攝時都支持「動態範圍優先模式」,基於傳統的動態範圍模式改進而來,類似佳能的「高光色調優先」、尼康「動態D-Light」等等,這些功能的共性就是保護高光部分,在曝光、感測器模數轉換後,通過降低信號放大倍率的手段來實現高光部分不過曝,但此時整張圖片是欠曝狀態,需要通過曲線調整(包含提高基準ISO)來彌補暗部,DR100%時從ISO200起步,而DR200%時需要從ISO 400起。XH1最低DR200%,最高DR400%,最高時需要從ISO 800拍起。這樣做雖然會輕微提高讀取雜訊,但對保護高光來說很有用,喜歡JPG直出拍風光的話建議開啟這項功能,而且這項功能在視頻拍攝里也能開啟,光線充裕時比較實用。

視頻方面或許XH1在與之競爭的產品當中還算有點自己的特色,這主要是因為視頻功能的實用畫幅上限不算高,因此即便是APS-C甚至M4/3,只要利用面積夠大,再加上敢堆規格,素質並不會很低。可在靜態照片的動態範圍方面,XH1能超越XT2多少還是個問號。XT2已經算是APS-C畫幅機身里動態範圍很出色的機型,但涉及到與通關量直接掛鉤的散粒雜訊動態範圍上(基準ISO,固定光圈,降低快門速度欠曝,後期提亮),XT2是直接輸給了佳能5D4,而佳能CMOS則是出了名的動態範圍低(1DX2、5D4、80D這一輩算是佳能開始在CMOS工藝上不再祖傳,而是真正開始發力的第一代),但讀取雜訊(以ISO 3200正常曝光的光圈快門為基準並固定數值,逐級降低ISO欠曝,後期提亮)XT2和5D4基本打了個平手,當然這到底是誰更丟人還得另說。

不過從側面反映出至少在一部分情況下,黑科技加身的XH1也很難與全畫幅較勁(都還沒拿D810等強力機型來對比呢),如果能達到尼康D7500,也就是目前最強APS-C級水準也很不錯了。

小畫幅的另一個相對弱點就是高感,這裡還得再強調一遍,拋開部分產品特有的性質(比如5D3、6D2祖傳CMOS底噪偏紫),單論噪點的體現,跟出圖尺寸(顯示器、印刷等)呈正比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像DxO等測試機構會以800萬像素列印為測試基準。在鏡頭素質相同,畫幅相同的情況下,現有全畫幅CMOS的像素密度遠未達到理論極限,同為ISO6400縮圖800萬像素出圖,4500萬像素的D850細節呈現能力並不輸,甚至會勝過D700或A7S系列等低像素機身,更遑論M4/3畫幅的GH5S(它們因像素密度低而被廣泛錯誤認知為高感很強)可參照面的對比圖,將D850出圖縮小到跟A7S2原生一樣的1220萬像素後直接對比,圖一是D850,圖二是A7S2,在手機上可能甚至都很難看出區別來……

而小畫幅高感的弱勢同樣源自感測器尺寸偏小,通光量低,你可以隨意用手機和相機(哪怕1英寸CMOS)使用同樣ISO、光圈、快門的照片,在顯示器上逐級放大對比,哪怕是ISO400這種低感,手機也會更早出現明顯噪點,這其中畫幅大小的差距就是核心原因。

但如果你稍稍注意的話,就會發現正規的同感光度畫質對比,是建立在完全相同的ISO、光圈和快門下,而富士的一貫做法則是猛烈的向下虛標ISO,事實上像CIPA等機構是允許廠商自由標定ISO數值的,而且ISO標定的方法有好幾種,所以它只要能自圓其說也就沒人會管。DxO的測試方法是以恆定照度測試感測器阱容何時滿值,這個方法比較有實際意義,以此為標準的絕大多數品牌都有虛標,也就是低ISO標高,但富士的力度最大。

還是以XH1為例,根據imaging-resource的樣張,ISO 6400時XH1的拍攝參數為1/500秒,F8,但換做索尼A6500時,依然是ISO 6400,F8,快門速度變成了1/800秒(佳能7D2在相同ISO和光圈下快門速度1/1000秒),而兩張照片的亮度一致,測試環境照度也沒有發生變化。換句話說就是:雖然都是標稱ISO 6400,但實際上XH1的通光量大,所以它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高信噪比的「先天優勢」。

這就是富士廣泛被認知為「高感頂級」的最關鍵原因,事實上它相當於使用的是A6500的ISO 5120,7D2的ISO 3200來進行拍攝(此時均為F8,1/500秒且出圖亮度一致),只可惜A6500在imaging-resource上沒有近似ISO的標板測試樣張,XH1在ISO 6400(下圖一)對比7D2在ISO 3200(下圖二)的暗部噪點表現,其實XH1算不上明顯領先(7D2樣張的對焦準確度存疑,所以不要對比銳度,而且出圖解析度相同、對焦準確、無後期的情況下,銳度基本取決於鏡頭)。

雖然玩了一把感光度的數字遊戲,但不得不說,富士這些年在銳度上大刀闊斧的力度頗有幾分當年尼康的風采,但出片銳度沒得說(雖然比不上適馬DP,但適馬X3結構感測器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有利於提升解析度的設計),有鏡頭的原因,也有演算法優化的原因,而且感光度越高,這個優勢就越明顯。對於喜歡高銳度直出的朋友們來說,富士幾乎全系無反都帶有這一特性,也幾乎成為它的一張名片了。但只論靜態照片的拍攝性能上限,只有APS-C畫幅的富士依然難以全面的與全畫幅機型相媲美,很多時候也只是追平,基本無法超越,所以殘幅戰全幅依然只是一說而已,況且在這個相機功能電子化的時代,APS-C上能用的黑科技,全畫幅大多也能用,所以還是那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啊~~


推薦閱讀:

單反相機鏡頭是什麼?
單反相機怎麼拍出遠景模糊的照片?
想拍好城市夜景?這8個要點很重要!
1月31號月全食將至,小胖來教你怎麼拍!
免費試聽:能賺錢的提高班第六課——風光攝影與接片

TAG:攝影 | 富士Fujifilm | 單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