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之、太陽、陽明病。(二)

上篇大概說了一下傷寒論太陽和陽明病的基本生理原因,一般就是汗孔不開導致的散熱不良。

特別推薦大家買西醫生理學、解剖學、內、外科、婦產科、兒科、藥理學、病理、生化這些基礎學科的書籍來看。

很有意思的。

這個本科版本挺好,碩士還有博士版的,看看也行。

此圖來源於第八版生理學,第七章:能量代謝與體溫。

此圖來源於第八版生理學,第七章:能量代謝與體溫。

拍圖證明本人沒有信口雌黃,皮膚是調節溫度的重要部位,出汗是重要手段。

太陽和陽明病的生理原因就是散熱不良引起體溫過高。

小孩子和青年人由於新陳代謝快,基礎體溫本來就比較高,所以更容易引起高體溫,即發燒。

當然啦,現代年輕人體溫也不行了。

多說一句,體溫高,的,小孩子,或是,成年人。我沒看見一個抑鬱的。

六味地黃、龍膽瀉肝丸我家小孩倒是沒少吃。

今天主要說汗液。

100毫升汗液里究竟有什麼? 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約介於1.002~1.003之間,pH值4.2~7.5。氯化鈉約為300毫克/100毫升。 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網上摘抄的,跟生理書上寫的差不多。

關於出汗散熱的問題,相必大家已經很清楚了,其實汗液還有排毒的功能,對於這方面,像西醫裡面的腎衰,到最後尿素什麼的排不出去,身上有尿騷味,就是汗液來代償的,內科學裡面寫的很清楚。

但是有很多西醫的公眾號什麼,比如XX醫生,反而在這裡攻擊中醫的發汗排毒什麼的不科學,甚至說,汗水裡主要就是水,沒有太多的廢物。

哪怕汗水裡面有百分之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的成分與水不一樣,那就不是一種東西。

這個零我可以寫一頁。只要後面有個1。

別的不說,汗水起碼咸很多吧。夏天出汗多,結成白色的鹽鹼,都見過。

對這些東西,臨床上西醫的認識不夠深刻。

人體會利用每一個孔竅向外界排出廢物,譬如汗腺,舉例子,我們出去玩,到了西藏,然後把垃圾帶回家裡處理,這就太浪費資源了。

剛好天熱,剛好出汗,順便排除點廢物,一舉多得。

汗液排出不暢會造成很多問題,就說一下關節痛吧,譬如風濕與類風濕,寫到這我就想感慨一下,老祖宗就是有智慧,你看這病名起的,病因都說出來了。

有濕就是水太多了嘛。

那風呢?風是病位比較深。

太陽病篇下的的關節疼痛,治療方法全是發汗。

而且是緩和而持久的發汗。

三陰篇其實也是,但是得先把裡面溫補起來,才能再發汗。

先溫里而後解表。

我身邊有親戚朋友,夏天使勁吹空調,來年開始,關節肌肉疼痛,幾乎無法行走,一直找西醫看的,查風濕因子,不支持。

但是醫生依然用的有甲氨蝶呤之類的免疫抑製劑,後來胃口壞了,食慾極差。

不得已,只能改吃中藥,就這樣治療有四五年,一條腿依然有點變形,而且到現在沒有停葯,有個西藥,吃了能睡著,不吃痛的無法入睡,總之這種情況是誤治了。

天熱吹涼風,特別容易傷到關節,前年春天我坐公交車,天氣乍暖還寒,靠著窗戶大約吹了一個多小時,回家睡覺第二天起來,整個右頸右肩幾乎抬不起來,沉痛的感覺嘴裡都發苦,而且右嘴角到耳根有牽拉感,夏天吹空調,一覺醒來嘴歪的病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

我算是親身感受了一把,不過是輕症,感覺肌肉攣縮了,就是肌肉扯緊的感覺令人不爽,看起來面部無異樣。

這個原理是熱脹冷縮。肌肉也同樣遵循。

幸好天氣變熱了,正是發汗的好時機,我那時候身體虛,不敢怎麼發汗,就先拔罐,後腦勺有頭髮,我就去推了個光頭,不舒服就拔罐,拔完放血。

最開始的血顏色真的是粘稠而且發黑,就這樣慢慢的拔罐、放血、針灸,吃中藥,平時保暖好,一直過了冬天,到來年春天才算逐漸痊癒。

吹風一個多小時,用了十二個月才算恢復。

現在很好,什麼問題都沒有。

寫文章時,剛剛還吃了幾個橙子,吃了一點旺旺碎冰冰。

所以遇見有很急躁的患者,我想說,心情真的可以理解,有病痛都想快點好,但事實上,身體的恢復是很漫長的。

任何時候把事情變好,都沒有變壞容易。

世間萬物從無序到有序,很難。

調理身體也是如此,凡是有人問,能不能迅速、快點、快速、迅猛、立刻、立即、馬上、養好身體,我只能說的是,鄙人不才,出門右拐。

總有同學這種感覺?你不是醫生嗎?你咋也感冒?

醫生也是人好吧?我能長生不老你信不?

謝謝。

公眾,傷寒論之美。

文章一樣,愛看啥看啥,不過是,那上面可以讚賞一下。

本人現在經濟緊張。

多謝啦。


推薦閱讀:

知乎中醫板塊提問指南
某某先生群聊第二回
用揚棄的思路發展中醫就是自取滅亡
為何中藥問題頻發?——《鳳凰周刊》第477期《論中成藥臨床試驗造假,回扣驚人等內幕》
神醫徐文兵語錄

TAG:中醫 | 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