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慾望即缺失

2.6 慾望即缺失

小說《圍城》中說過,婚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歌曲《紅玫瑰》中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很多時候,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快感反而會減弱甚至消失。慾望就是缺失,它喜歡追求在它之外的東西。同樣的,我認為只有「非激情距離」出現時,這種視角才可能成立。

在歌曲《風車》里,有這樣一句:「等待也是一種戀情。」慾望的對象未得到,但是又抱有希望時,很多情況下就是一種滿足。追求時的快感,還沒有得到目標時的快感,從側面體現了慾望即缺失。

齊澤克說過:「最基本的慾望就是要把自己繁殖為新的慾望的慾望,慾望的成因是由幻象性化身填充的空白。」慾望即空白、缺失。

很多人都談論過這一點。比如叔本華的「鐘擺理論」:人生就像鐘擺,慾望得不到滿足時感到痛苦,慾望滿足後感到無聊與倦怠。人生就在痛苦與倦怠之間不斷徘徊。王爾德說過:「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想要的,一種是得到想要的。」另外,拉康和德勒茲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然而我認為,一些思想家過於看重慾望滿足後的快感消退,從慾望滿足後,不合理地回溯地解釋慾望滿足前的狀態。我想強調的是,鐘擺的兩端是不對等的,存在著根本的差異。慾望滿足前與滿足之後,存在著根本的生理-想像-符號的差異。後現代一個重要觀點不正是「尊重差異」嗎?羅伯特·奧曼在《不一致的達成》中認為,兩個人經過充分的交流,仍然不能達成一致,那麼至少有一個人是不真誠的。我的觀點是,經過充分交流後,剩下的分歧只能是不可化約不可還原的差異,然後我們尊重對方的差異,以此達成一致,這樣我們才是真誠的。有一個說法:對於擁有性關係的人來說,性的重要性可能只有20%,但是對於生活中沒有性關係的人,性的重要性可能有99%。我認識的一個老光棍,就是這樣。不要說性意味著什麼,而是說性對於特定的人意味著什麼。還有,愛因斯坦說過,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寧可去擺攤而不是當物理學家。這樣的說法很可能是不真誠的,因為他已經體驗過了探究宇宙奧秘的感覺,他說這話時的狀態,與年少選擇人生方向時的狀態,存在著無法逾越的差異。

慾望滿足前與滿足後的差異是不可跨越的,必須尊重差異。我說的「非激情距離」的第三種情況,就是建立在這種差異之上。

推薦閱讀:

妄想只是水中的月亮
女神 已被我們罷黜?
(二)緒論
(十一)慾望是身體的慾望
全冠清與徐長老:一場權力路上的馬拉松長跑

TAG:慾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