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只見濃烈的煙,如今識得赤誠的火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將不再眷戀人間。

——《親愛的提奧》


對很多人來說,梵高身上的標籤大概是星空、天才、瘋子、自殺,我也只是一直膚淺地喜歡他的作品,臨摹他的畫、參觀「不朽的梵高展」、去影院膜拜《至愛梵高》、多年來將《星夜》作為豆瓣和qq頭像,對他坎坷情路和短暫一生唏噓一番,如此而已。過年在家讀《親愛的提奧——梵高傳》,才算是識得了他內心赤誠的火。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果麥的這套書,由1872至1890年間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件構成,並根據時間線配上畫作。在這19年間651封信中,最為人熟知的應該就是這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事實上原文是,他決定成為一名畫家後,1880年在給提奧的信中寫道:「你能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知曉他的內心掙扎嗎?你的靈魂中燃燒著熊熊烈火,但從沒有人來你身邊取暖。路人看到的只是煙囪里飄出的幾縷黑煙,然後就走開了。」

這時他27歲,在這十年前,17歲的梵高作為最年輕的僱員進入國際藝術品交易公司古庇爾和西的海牙分公司,隨後的七年,調任布魯塞爾分公司、倫敦分公司、巴黎總部。21歲他愛上房東女兒但遭到拒絕,對宗教熱情日益高漲,對藝術品交易越發反感,被解僱後,23歲的梵高漸漸將生活看作一場朝聖之旅,而上帝就是他的「牧者」。

梵高痴迷於宗教與閱讀,在與提奧的信中時常摘抄莎士比亞、雨果的思想,接下來的三年,他做助理牧師、學習神學、傳播福音,但考神學院太難,於是放棄了。

終於,在26歲的時候,梵高決定成為一名畫家。他說「失望消耗了我的精神能量,命運禁錮了愛的本能」,他也寫「一隻春天裡的囚鳥非常清楚,自己肯定是有用的」,在繪畫代替宗教成了他的職業後,梵高「希望這看似徒勞的奮鬥是分娩前的陣痛」。

  • 「我將貧困潦倒,但我就是要做畫家」

作為一個沒有工作的單身狗,梵高被父母嫌棄,還好做畫商的弟弟提奧答應給予他資助。在接下來若干年的來往信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梵高對繪畫濃烈的熱情,以及與之相對的生存境況的窘迫。

幾乎在每一封信中,梵高都與提奧分析探討學習素描、水彩、石版畫、油畫的進步,交流對當時其他畫家作品的理解。梵高也曾與礦工們生活在一起,畫出《吃土豆的人》這樣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在接受救濟時候,還有心憐憫別人,為礦工買衣服和食物,以至於自己長達幾天只能以咖啡度日,是一個真正真善美的人。

梵高生存境況的窘迫不僅來自於物質上的寒酸,還有愛情給予的重擊。房東女兒、新寡表姐都拒絕他後,他同情遇到懷有身孕的妓女西恩,還打算在孩子出生後與她結婚。

「貧窮不能阻擋我們孤注一擲。風暴與黑夜或許會降臨,但危險和對危險的恐懼這兩者哪一個更糟?我寧願選擇現實,也就是危險本身。」

步入而立之年,鄰居瑪戈又與他有一段無果之戀,女人似乎始終是梵高的阿喀琉斯之踵。

重重壓力下,梵高唯一擔心的只有一件事,即提奧中斷對他的資助,而幸好即使愛情屢戰屢敗,親愛的提奧弟弟始終陪伴支持他。梵高創作了大量油畫和水彩練習,但一幅都沒有賣出過,他像西西弗斯周而復始卻又徒勞無功地推動巨石一般,仍是一個籍籍無名的畫手。

  • 「只有站在畫架前面創作的時候,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

33歲的梵高前往巴黎,他第一次擺脫了米勒和其他鄉村畫家的束縛,全身心投入到城市場景的描繪中。巴黎兩年,他與貝爾納、高更等畫家成為朋友,打入了小團體,作品也第一次在獨立畫展上展出。搬到阿爾勒後,梵高始終惦記著同十二位印象派回家組建畫家協會的計劃,也多次提出希望與高更同住,以更好地切磋畫藝。

這期間,梵高創作了很多我們熟知的油畫,比如《夜間咖啡館》《黃房子》《向日葵》《卧室》等等,《紅色葡萄園》成為他生前唯一售出的作品。然而,美術觀點上的巨大分歧導致他與高更矛盾越來越深,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後他割下自己的耳垂,高更匆忙返回巴黎,梵高精神開始不正常,必須接受治療。

在接受聖雷米的精神病院和聖保羅的加謝醫生治療期間,梵高寫道:「只有站在畫架前面創作的時候,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

精神上的問題,可能反而使梵高的靈魂更加不受束縛,他的作品色彩更加明亮,儘管多次發病,他仍然進行了井噴式的創作。《鳶尾花》《星空》《盛開的杏花》《麥田上的鴉群》成為經典,高更也開始寫信表達對他作品的喜愛——

「當今的藝術已經成了被冰冷的計算左右的生意,而你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堅守了初心」。

可惜,也許正是因為他看清了世界的荒誕性,37歲的梵高最終一個人走向麥田,扣下扳機,選擇回到上帝的懷抱中。《至愛梵高》中說,當你明白他是為何而活,你就能明白他為何而死。從前我只見過他濃烈的煙,讀完信件,終於識得他內心赤誠的火,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那些在他死之後才成為經典的作品和割耳垂、喝顏料的奇聞,還有對藝術無比崇敬的赤子之心,更有終其一生都伴隨他的善良與純粹。

  • 「在想像中同你握手」

梵高的作品太超前於時代,他的一生都被父子關係、窮困潦倒、坎坷情路和精神疾病困擾。

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天才作品,都是他死前三年在與疾病的鬥爭中完成的,而那時,距離他正式開始學習繪畫也僅有六七年而已。在短暫的十年繪畫生涯中,他創作了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和150張水彩,而在他人生的最後70天里,竟然以生命最後的烈火燃燒出約70幅油畫。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以高更為原型創造思特里克蘭德,他丟下股票經紀人的身份,捨棄世俗標準下的「成功人生」,放棄「六便士」而跟從內心選擇「月亮」式的活法,輾轉多地最終客死塔希提(大溪地)。藝術觀念的差異,雖讓梵高與高更有過不快,但對至美的無限追求,最終還是使得他們殊途同歸。

這個名利皆空、偏執又孤獨的靈魂,在世時始終不被主流社會認可,如果他活得久一點,可能可以等到聲名大噪的那一天。在《神秘博士》第五季中,博士帶著梵高穿越回到2010年的法國奧塞博物館,館內人很多,博士問館長:「你認為梵高在藝術史上處於何等地位?」

館長說,「痛苦很容易表現,但如何糅合熱情和痛苦,來表現人世間的激情、喜悅、壯麗,前無古人,也許,也後無來者。」穿越來的梵高流下熱淚,終於與這個世界和解。

梵高與提奧的信中,結尾總是這樣一句——「在想像中同你握手」。在他身後「天才=瘋子」的消費浪潮中,我很想在星夜下的羅納河岸邊,對他唱一句「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再道一聲「在想像中同你握手」。


推薦閱讀:

這可能是唯一一篇關於北京書市的攻略
如何快速高效的寫好一篇讀書筆記?
508.讀書24~《五味》
「知乎·讀書會」首批會員免費借閱書單,請查收
為什麼要多讀書,讀書有什麼好處?

TAG:藝術 | 梵高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