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湖再見,摩托車(下)

從2013年的市場爆發至今,摩托車行業的冰河期已經在去年下半年浮現。而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變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嗅到危機。這場危機如何醞釀至今的?是否有平安渡過的可能?做為親身經歷過上次凜冬的行業人,我把自己的經驗和觀點進行簡單的分享。為了便於閱讀,分為上下兩篇發布,這是下篇

上篇:江湖再見,摩托車(上)

前篇中,我談了點情懷。情懷到底是什麼?

你有沒有突然發現,帶你開黑的小夥伴們,這個冬天都跑去吃雞?

而你買車時大談「騎士不分高低」的「老炮」們,和曾經騎車的長腿小姐姐們,都去哪了?!

再看看跟氣溫走向一致的新車「冰點」促銷價,想想自己當初託人拉關係談的那點折扣,只有咬牙用「還玩了呢」做安慰。

——那一瞬間,有沒有讓你想起來少年時放學路上用來暖手的烤白薯?

消費失格

經歷過2004年那個凌冽冬天的人,對今天的市場狀況必定覺得熟悉。

國內市場的發展歷程,已有很多懷舊主義的文章講故事,不再啰嗦。

隨著汽車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摩托車做為玩具的消費升級,順理成章做為現代社會唯一的出路。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資本也是。

無論如何追捧舊「侉子」,剛剛發布的長江650「邊三輪」決然採用新發動機,就是「情懷給資本讓步」的結果。

同樣的讓步,也體現在「買買買」到「斷舍離」的轉換中。

所謂「情懷」,就是在轉換前,你能堅持多久。

2006~2009年的單品時代結束後,國內市場在2013年底被再次開放的供應推向高潮。

愛摩托車的人真的多了?我不敢斷言。

我唯一知道的是:2003年,北四環的房價是4000±,單缸F 650 GS大約是14萬。

即便今天已然熬成了白菜價,GS,依舊不是買了的都騎得起。

——微信群里的那些「車友」,你怎麼知道誰是全款現金,哪個是又多了一筆貸款?

前篇的評論中, 有人擔心因為城市禁、限摩政策導致文化出現斷層。

遺憾的是,斷層一直存在,並不斷循環:每年的絕大部分事故,都是重複的模式,只是換了人和車而已。

畢竟,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死要面子的:「死者為大」。

語言的背後是文化,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汽車的俗稱是「轎車」,便是轎子國的映射。

轎子國中,四個輪子和兩個輪子的區別,一如轎夫數量的區別而已.

村長升級為縣長之後,「有實力的老闆」必需要從8抬變成16抬大轎。

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從未見過摩托車購置稅的三線地稅小員工,自然算不上天方奇談。

和轎車的重要區別:無論多少錢的摩托車,都沒有自動駕駛的。

所以,跟風買了摩托車的「實力老闆」們突然發現一個尷尬的問題:沒法請司機。

於是,今天買進口500的,和曾經在解放碑交電公司門口曬嘉陵50的人,騎車所能做的事,並無分別。

對應的,從嘉陵50到進口500,行業也並未進階。

「有銷無營」,便是我對目前行業死症的總結。

2013年爆發之後,面對只知「買車」不知「騎車」的消費群體,兩張嘴皮子就能把車賣了。

只升級產品的消費群體,行業升級自然動力匱乏。

然而,並不是每個品牌都能永遠「買買買」——經銷商啟動培訓中,我提過一個問題:BMW的車把套有幾種?

2017年,連那個車把套能掛滿一牆的消費主義品牌,在本土都沒能避免大衰退。

新年伊始,蘇臻發布的《獨家報道 2017年進口大排摩托車銷量年度總盤點》提到:「今年(2017)的贏家依然是BMW德國老大哥,總量超過了3200輛」。

無論這個數字是實際交付,還是報關數量,在前一年的「衛星業績」面前都顯得黯然無光。

二手車的流轉周期,也成為一個尷尬的佐證:銷售們嚷嚷「簽單簽到手軟」的G 310 R,已然有了新鮮熱乎的二手車。

良幣真的被劣幣驅逐了?到底什麼是「良」與「劣」的分界?

我在微博上發出了質問:「是零售不行了,還是只有你家的零售不行了?

少年之心

我無意於否認在每個時代,都有出色的買賣人。他們堅韌、吃苦耐勞,堪稱中國人的傳統代表。

然而,時間已經偷完了他們的選擇。

未能進化的,即便科莫多龍這樣的食物鏈頂級,最終也不過淪為孤島上的巨無霸。

知乎上關於鱷魚與小丙的那條討論中,也有評論說在微博上鱷魚的「一面倒優勢」。

而若將兩人微博下的評論、點贊等互動行為,與各自的粉絲數量折算比例,則是另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呢。

解決現時他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才具有現時的價值。

2017年底,我在微博上公開宣布:從2018年開始不玩摩托車了。

不玩的意思,就是做為工作全力以赴——在這個「行業人」普遍哀鳴的世代。

身為先鋒,必需有走出舒適區的覺悟:他人的經驗已經無可借鑒。

第一步便是釐清自己的能力。

在全球的BMW摩托車國際認證培訓師中,我也不是騎行技術最好的——同事中還有德國的滑胎冠軍、英國的多次Dakar完賽者,以及羅馬尼亞的紅牛賽事組織者。

但在中國帶隊最多年這方面,我,依舊還是所有培訓師中能驕傲的唯一。

2015年至今,我已經逐漸將知識與經驗同GS遊騎兵同伴們分享,幫他們達成自己的夢想旅行。

除了6月的GS Trophy 2018體驗跑,我還會參與的有7月的GS遊騎兵年會。

而今年的國內大越野,我首次不直接參与:你們的人生,不應該是我的拷貝。

更多的真騎士成為同伴,便是「遊騎兵」團隊精神的價值,也是我敢」用冷眼砸去」的基礎。

這些同伴中,也有濟南馭道這樣的摩托車新零售萌芽浮現。

摩托車的生意,總歸要回到騎車人的手裡。

至於不騎車的,你們也不用勉強自己假裝愛摩托車:認真的愛鈔票,做個佛系員工就好了。

相關閱讀

  • 《摩托車的消費失格》
  • 《獨家報道 2017年進口大排摩托車銷量年度總盤點》
  • 《林妙可和楊沛宜不同的成長路:父母教育真的很重要_新聞頻道_中華網》
  • GS遊騎兵|GS Ranger - 摩托車旅行探險家

推薦閱讀:

神摩網|夢想起航,「神摩」飛揚,聚勢前行,贏戰2018!
【改裝鑒賞】原來摩托車可以這麼酷......
傳承經典全新感受:本田Super Cub C125
半本漫畫去摩旅|簡介
摩托車都有什麼種類?

TAG:摩托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