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古代墓室壁畫之——遼代

興起於漠北草原的契丹族,驍勇善戰,據有北部中國的大片土地。建國後,分別設上京於臨潢府(治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設中京於大定府(治今內蒙古寧城),設東京於遼陽(治今遼寧省遼陽市),設西京於大同(治今山西省大同市),設南京於北京(治今北京市)。這五京之地,大體也是遼代壁畫墓的集中分布地區。

由於遼對境內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採取「因俗而治」的方針,遼代壁畫墓明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貌。一類是契丹皇帝陵和貴族墓,另一類是漢人墓。

契丹族逐步吸收漢文化,仿照唐制修築墓室,厚葬風氣急劇蔓延。墓室規模之大,隨葬物品之豐富豪華,已超過了同時的中原地區。契丹族還流行在墓壙內安放柏木護牆板,壁畫直接繪在木板上。另有在石棺、木棺內壁施繪的做法,這些「棺畫」的功能與壁畫相同。早期遼墓多以游牧生活和草原風光為主,布局簡單,賦色單純,裝飾意味較濃。中晚期以後,大量出現儀衛、伎樂、侍宴、神獸等內容,在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同時仍部分保持著契丹民族的特色。

遼壁畫墓最先示諸世人的是帝王陵。其中以遼聖宗慶東陵保存最好。

慶東陵的建築彩畫在已發現的遼墓中等級最高,在墓內磚砌仿木構件上及墓壁上方,工筆彩繪龍鳳、花鳥、祥雲、寶珠以及網格狀圖案。東陵最有特色的壁畫,當屬中室四壁所繪的山水。構圖嚴謹,季節特徵鮮明,鳥獸形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捺缽之所的景色。契丹貴族壁畫墓從1950年代起相繼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地區被發現。

在以遼陽為中心的遼東京轄地,也先後發現了一些遼代壁畫墓。1976年發現的遼北宰相蕭義墓(16號墓),是一座大型磚築多室墓,墓道兩壁壁畫各長10米,西壁繪出行,東壁畫歸來。墓門過洞兩壁繪迎送主人的備飲、備食圖,甬道東西兩壁的武士高達3米。畫中人物多契丹裝束,用具也多契丹族的特點。人物造型以墨線勾勒為主,線條勁健流暢。法庫葉茂台遼墓還出土了極有研究價值的絹畫《深山會棋圖》與《竹雀雙兔圖》。

自後晉石敬塘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割地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入遼土,即今河北省境內長城以南、易水和白溝以北的地區以及山西省北部地區。燕雲之地發現的遼壁畫墓絕大多數為漢人墓,這些地方的遼墓壁畫中的衣冠服飾、起居器用,繪畫樣式風格等方面與北宋壁畫墓有較多的一致處。遼西京道境內壁畫墓發現最多的是河北宣化區下八里遼晚期張氏和韓氏墓群,重要的有張世卿墓、張文藻墓和韓師訓墓等。

圖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weixin.qq.com/r/sUNlfY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由大同墓葬探析遼墓壁畫服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六)—《中亞古寺出土壁畫》1948年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五)—《中亞古寺出土壁畫》1948年

TAG: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