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韜略丨巨賈郭鶴年,不霸之王的大商秘籍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他毫不客氣地回了一句,idiot(笨蛋)。我吞了一口氣,問他,假如你是我的話,你會取什麼名字。他想想說,香格里拉吧。我想了一想,說,很好。」

【東南亞商王,閩商系泰斗】

郭鶴年1923年生於馬來西亞,祖籍福建福州。

他24歲踏入商海,後集「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糧油大王」、「傳媒大亨」眾多功名於一身,是華人商界最低調、最成功、也最受尊敬的殿堂級企業家之一。

至今以「小商人」自居的郭鶴年不稱王稱霸、也不高談闊論,但他以不辜負每個機會、不虧待每個人、不虛度每寸光陰,九十高齡依然謙虛謙虛再謙虛、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就了跨時代、跨行業、跨國界的成功,也樹起一面卓越企業家的光輝旗幟。

30來歲掌握全球超過5%的食糖生意;40來歲創立香格里拉將其發展成亞太區最大豪華酒店集團……

踏足航運、種植、金融、地產等眾多行業;擴張糧油食品業將豐益國際締造成全球最大糧油及農產品企業;入主香港無線電視台、《南華早報》;嘉里建設、嘉里物流、嘉里飲料也都在市場上大名鼎鼎……

這些都是郭鶴年的成績,但也只是他成績的一部分。

作為海外華商投資中國的先驅,他持續30年投資北京國貿中心將其打造成世界性地標,寫下北京最持久璀璨的篇章;他大舉發展酒店業,讓中國幾乎每個著名城市都擁有一座香格里拉;他旗下以「金龍魚」著稱的益海嘉里,每年在中國的年營收超過千億之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各大富豪榜上,郭鶴年的名字就一直高居前列,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之首。而據了解其實力的人透露,這些榜單還至少低估了他30%的財力。70年的基業暢旺,也讓他被評價為:

永遠不會破產的巨人。

【放眼長遠,只爭朝夕】

郭鶴年喜歡做長遠、持久的生意,是用時間換空間的大贏家。「保持對時勢和未來趨勢的敏感與警覺。」是他尋覓長遠發展方向的成功秘籍。

郭鶴年還特別注重情報的收集和經營創新,從中形成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優勢。而一旦方向確定,方法明確,他則始終強調四個字:速戰速決。

「一旦看清楚,馬要跑得快,你能看到的,別人也能看得到,要搶在他前面。」九十高齡依然奮戰在商業戰線的他,一生都在只爭朝夕。

在倫敦運籌食糖貿易期間,能講一口流利英文的郭鶴年,白天拜訪多家客戶,晚上則請出其中一家和自己吃飯。「把他腦袋裡面的信息和情報拿出來。」

回到酒店,他則綜合當天的情況寫電報給新加坡同事,告訴接下來要怎麼做。

「我相信比我聰明的對手有好多,但有的人聰明,卻比較散漫。我做16個小時,而且很快很快,他做8小時,還悠哉游哉,他怎麼和我競爭。」

他說,聰明人和聰明人競爭,最重要的就是勤快:

既要勤奮,還要速度快。

【要用膽量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郭鶴年是偉大的冒險家。

看準的事情,他義無反顧,甚至孤注一擲。

他說,生意人要有膽量,敢於冒險。「一個生意你看好了,即使有風險,也要大膽去干。每一種生意都有危險,如果總是有危險就走開,就什麼都做不成。」

做看準的生意,郭鶴年膽子大,推動認準的工作,他則是脾氣大。身兼多王的他,還是位脾氣大王。

他的小兒子郭孔華,在被問道父親的脾氣到底有多大時,曾這樣回答:恐怕你沒見過比他脾氣還大的人。

有人感嘆,「無法想像您這麼和藹慈祥,也會是脾氣大的人。」郭鶴年則笑咪咪地回應:

「所以,總能外表很平和的人,你要小心一點。」

但郭鶴年的膽子只限於生意,脾氣只限於工作。

幹事業,他雄心壯志,雷厲風行;做工作,他追求完美,六親不認;事業之外,工作之餘,他總是小心慎微,從不與人爭強好勝,鬥氣講狠。

他說:要用膽量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即使富可敵國,他依然是努力再努力,低調再低調,謙虛再謙虛。他知道自己被稱為糖王、酒店大王。他說,我喜歡食糖生意,喜歡酒店生意,喜歡一切好生意,但不喜歡「大王」這個詞——

「這是虛名,我們就是一介小商人。」

「要照顧別人的利益」是郭鶴年的口頭禪,他的管理哲學是使員工成為公司的夥伴,每年都給員工相當好的花紅,事情大家一起干,賺到錢大家都有分。

他富有主見,敢於主張,樂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如果別人的意見更好,即使自己已經有了主見,他也願意馬上改變,而不是固執己見或維護自己的顏面。

第一家酒店開業前夕,一位法國朋友問他,你做酒店,想好叫什麼名字了嗎?郭鶴年說自己已經想好,並且把想好的名字告訴了對方。

「他毫不客氣地回了一句,idiot(笨蛋)。我吞了一口氣,問他,假如你是我的話,你會取什麼名字。他想想說,香格里拉吧。我想了一想,說,很好。」

於是,有了香格里拉。

【既是大丈夫,又是謙謙君子】

「華商韜略丨華商名人堂」榮譽總編輯黃鴻年,曾特別分享他與郭鶴年交往的三個故事,並稱讚郭鶴年:既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又是紳士風度的謙謙君子。

把自己放得很低的郭鶴年,把別人放得很高,以心、以情、以義、以禮相交。他身段柔軟,卻絕不是軟弱。在自己人的利益遇到不可接受的傷害之時,他是那個能夠站出來頂天立地的人。他對自己人的定義,不光是家人、朋友,也包括族群、國家、社會。

「馬華控股」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旗下的大型企業集團,其股東、合作社社員、存款者達30萬人之多。1985年,集團出現嚴重虧損,華人社會一片憂慮。

生死存亡之際,郭鶴年為了廣大華僑的切身利益,出任集團主席,助其渡過難關。1986年,馬華公會領袖陳群川被政府當局不當拘捕,許多人避之不及,郭鶴年又站出來,出資保釋陳群川出外候審。

對待族群公義,郭鶴年俠肝義膽,頂天立地;對待朋友,他則是紳士風度,謙謙君子。

1985年,黃鴻年持有馬聯公司10%的股權,對方請郭鶴年出面遊說,要買下他手上的股份。剛剛談好成交價,第二天股價卻大幅上漲。

「郭鶴年問我怎麼辦?我說,還是就按昨天的價格。他當場表示,他正投標香港恒生銀行的舊址,如果成功,就送我20%的乾股。」

另一次,郭鶴年約黃鴻年吃飯,黃鴻年帶了一瓶上好的紅酒。之後,郭鶴年卻回送了兩瓶好酒給他。

黃鴻年說:「郭鶴年是最具禮義仁智信君子之風的企業家,他做人的習慣是投桃報李,因此才在所到之國和地區的政界、商界擁有極高的聲望。」

【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郭鶴年曾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是,人要活到老,奮鬥到老,越奮鬥越年輕。

「人生一定要有挑戰,而且要持續挑戰。」

郭鶴年1992年就逐漸將事業交給下一代,但他依然運籌帷幄,馬不停蹄,絲毫沒與奮鬥漸行漸遠。

台灣企業家王郭台銘曾分享他和郭鶴年的一段趣事。

2009年,郭鶴年在香港宴請郭台銘。

「他當時已86歲,健步如飛,腦筋清楚,還帶了個30歲的兒子。」方才60卻因一系列勞工事件深感不順,甚至萌生退意的郭台銘,被郭鶴年的「高齡」與「不老」比得有點慚愧,但轉念一想,覺得自己也不差:

「我心裡算了一下,他86歲,兒子30歲,也就是56歲時生下這個兒子,而我自己60歲生了個女兒,也算旗鼓相當吧。」

但郭台銘很快就徹底慚愧了。

席間,郭鶴年和郭台銘討論起周杰倫的話題。郭台銘好奇地說:「你還真沒有代溝,連他都知道。」

郭鶴年淡淡地答道:「當然沒有代溝,我還有個19歲的女兒。」

郭台銘暗自計算,86減19,也就是郭鶴年67歲才生這個女兒。「我當時立即跟他說,我要拼了!」

這場飯局,延後了郭台銘的退休計劃,也讓他立志:「他67歲都可以生女兒,我還可以多生幾個。」

後來,郭台銘還真把計劃變成了現實:2009年到2014年,與現任妻子一口氣生下一男兩女。

【良好的溝通技巧,是擁抱世界的法寶】

郭鶴年始終以商人定義自己,很少參與政治,也不愛拋頭露面參與社會活動,但他又始終是敏銳的政治和時局觀察家,並與政商各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一個人如果能夠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靠近他。」郭鶴年說。

郭鶴年的溝通技巧來自他良好的語言與文化基礎。郭鶴年的父親郭欽鑒1909年落腳馬來西亞,從店員奮鬥成當地有名望的商人,母親則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這是他得以打下良好語言與文化基礎的關鍵。

基本上,郭鶴年一生都是行走在精英階層。

他在馬來西亞極負盛名的新山英文書院打下英文底子,並與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第三任首相胡先翁成為校友;他在馬來西亞最為著名的華文學校寬柔中學系統地接受了華文教育,之後進入另一所名校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深造,在那裡——

他與馬來西亞兩位總理拉扎克、海珊·奧恩成了校友;還眼睜睜地看著同窗李光耀如何「想贏得每個爭論」,「身上也散發些些許的優越感」。

1954年,郭鶴年還前往倫敦學習和考察,天天流連於倫敦的商品和股票交易所,從中領略到當時最先進的經濟運作思維和手法之奧妙。

【巧施障眼法,為中國打贏漂亮仗】

1973年4月,郭鶴年接到一個特別的任務。

中國外經貿部所屬的華潤公司找到他,告訴他國家現在很緊張,大量缺糖,而且錢也比較缺,希望他幫忙,低價從國際市場買30萬噸的糖,同時也買一些期貨在行情出去以後套利。

雖然郭鶴年當時已是世界頂尖的食糖貿易商,但即使他願意低價,手上也沒有這麼多貨可以賣給國家。

30萬噸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郭鶴年估計,如消息公開,會讓糖價上漲20%到25%。

因此,這個生意必須絕密進行。

要在絕密中買夠30萬噸現貨,還要同時買期貨,這是相當高難度的事情,但聽到是國家需要,而且這麼信任他,郭鶴年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這個忙我一定幫,但我們都得非常之抓緊,要想得快,做得快。」郭鶴年還同時承諾,將把自己的生意凍結起來,專門用一兩月時間來替國家做這個事。

郭鶴年分析後認為,只有去巴西才能買到這麼多糖。

但作為「亞洲糖王」的他太招眼,如果親自去一定會引起猜測。恰逢兩三周後,日內瓦有個大規模的國際糖業大會,平時很少出席這類活動的他決定:派人到巴西去買糖,自己則特意報名去參加這個會議。

「我想,我和他們一起開著會,他們就不會想到是我在買糖吧。」郭鶴年回憶。

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就這樣展開。

在日內瓦的郭鶴年,一邊和國際同行推杯換盞,觥籌交錯,「虛情假意」;一邊抓緊部署和跟進著巴西的行動,「每一天都很緊張,過得提心弔膽。」

巴西行動的關鍵期,一位英國商人還嚇了郭鶴年一大跳。「他把我拉到一邊,很神秘地和我講:你知道嗎?最近巴西很奇怪,兩三個從來沒見過的,很年輕的亞洲人,天天在糖區進出,好像有大事要發生。」

郭鶴年一陣心驚,裝著很詫異也很重視的樣子和對方說:「是嗎?你還有什麼行情,什麼消息,一定要告訴我啊。」轉身,則是一腦門子冷汗。

「可見他們的情報好厲害。」

第二天,巴西的年輕人給郭鶴年傳來了好消息。「大會上,有人正演講,廣播傳出一個聲音,叫Robert Kuok,我的英文名,說有國際電話找。」

郭鶴年趕緊接了這個電話,「巴西的同事告訴說,我們有一點進展了。我說,你要快啊,要飛快啊。不然,消息出來要爆啊,而且這邊已經知道一些苗頭了。」

三、四天後,郭鶴年大獲全勝了。

一戰下來,他不但成功用低價為中國解決了30萬噸食糖,還通過期貨市場為中國賺了500萬美金。在1973年的中國,500萬美金可是個很大很大的數字。

但作為國際大糖商的郭鶴年,卻沒從這麼大的一個行情中賺到一分錢,相反還丟掉兩個月的生意。

「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掙錢。」郭鶴年說:「但我不能那麼做。因為這樣就是對中國的不忠。這樣說,可能太隆重。我的原則是,即使一個普通的生意,你答應了人家,也不應該跑兩匹馬。」

【不要讓外面看不起我們中國人】

郭鶴年一直以中國人身份自豪。「父母從小也是這麼教育,我們始終是中國人,不要忘本。」

他在北京投資國貿中心,從第一期到現在,前後持續超過30年,而這項目則是從為中國人爭氣開始的。

1984年,一個夥伴找到郭鶴年,要他競爭一個項目。「他講北京建國門外有個大項目,要做成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標誌。」郭鶴年說,這樣的項目一定有人競爭,如果是自己人我們就不要參與了。

但夥伴告訴他,是美國財團和日本政府的一家銀行在主導。「聽到這個消息,我想,今天的中國還必須靠外國人嗎?」於是,他立即做出決定:

「我們要爭志氣,不要給外面人看不起我們中國人。剛好我有一億多美元現金在香港盤古銀行,這個事情,應該我們中國人自己來做。」

80年代末,很多外商撤資而去,郭鶴年依然逆勢加碼對中國的投資,成為引領海外華商乃至外商看好中國的標杆旗幟。1990年,鄧小平還專門花40分鐘接見他,並評價他: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的角色。那也是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的最後一次正式對外會見。

如今,郭鶴年依然看好中國,為中國自豪。

「只有國家發財,國家發展,我們才能跟著發展。假如沒有中國的發展,國貿也就是第一期,就不會再發展了。這是中國人今天的偉大,中國人的福氣。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沒有像今天這麼好的日子,我們感到自豪,也要珍惜,要努力,讓將來更美好。」

【打大算盤,不打小算盤】

郭鶴年說自己不是個有本事的商人,很多生意如果換成手段更厲害的,都不會像他這麼做。比如那麼早就到中國投資,從投資回報來說,就不是精明的決定。

比如,投資國貿中心時,國內的投資環境很不完善,市場也沒起來。如果他將這筆錢放到海外,回報一定更大。後來在中國做酒店,做食用油,也都是「要像種樹那樣,一顆樹種下去要好多年才能摘果。」在他不斷把海外賺到的錢往中國輸送的時候,在海外賺得盆滿缽滿的人,甚至笑話他,做了看不到頭的生意。

多年後,談及這本賬,郭鶴年說:「大算盤我會打,但小算盤,我不打,也打不到那麼精。」

打大算盤,不打小算盤,也是他20來歲時就堅持的生意經。當時,他做大米、食糖生意,一些同行用惡劣的手段和他競爭。比如,把海水摻到糖里找保險公司賠償,然後想辦法把糖處理出來,低價和他競爭。

眼睜睜看到不少人賺大錢,但郭鶴年寧願慢一點、虧一點,也只用正面來發展。「我那時就有個信念,要看大利益,看長遠,做得正,才能做得久。」

看長遠,打大算盤,最終讓郭鶴年得到大回報。比如在中國的投資,當年讓他落後於賺快錢的人,如今則讓他甩開那些人好幾十條街。

而當年那些手段狠的人,「現在都不見了。」

【只有成功,沒有成功學】

郭鶴年不喜歡高談闊論,也絕少接受傳媒採訪。是位只有成功,沒有成功學的大商家。要學習他的成功,只能從他公開的隻言片語中琢磨體會。

曾有一次,他這樣簡短總結自己的成功因素:

得到相當的教育,能讀、能聽、能算;能交朋友,能區分好的朋友和不好的朋友;私生活有規律,精力充沛,早睡、早起;勤快,每天要比競爭者多干幾個小時,而且想得快,做得快。

郭鶴年不相信能靠機運持續成功,他強調成功的90%來自勤勞智慧。他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好機運光臨,但機運只喜歡有膽識、勤奮和智慧的人。

他勉勵年輕人,世界上只要有太陽、有氧氣、有人類,就永遠有生意的機會。「但是時代變了,你要跟著時代變,不能到了新時代還是舊頭腦。」

他還曾給年輕人創業提了四個建議:

第一:無論做什麼事業,都要敢於冒險,不能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

第二,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困難,要克服掉,他用鄧小平勉勵大家,要打倒了站起來,再打倒了再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

第三,成功以後,賺多錢以後要特別小心。以前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的經驗,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最後他強調,賺到錢要回饋社會,越多越好。

【絕對言聽計從的大孝子】

談到郭鶴年的獨特,他的朋友們強調的,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孝心。他乾的是轟轟烈烈的事業,在外從者如雲,但回到家中,永遠唯母親是從。

從一件曾經廣受關注的事,可以看出母親在郭鶴年心中的份量。

郭鶴年的大公子郭孔丞,曾和台灣歌星鄧麗君相戀並計劃結婚,但就在許多好友已經收到結婚請柬時,這樁婚姻卻告吹了。原因是,鄧麗君沒能過得了郭鶴年母親這一關。

當郭孔丞為這樁婚事徵求郭鶴年的意見時,郭鶴年說自己沒有意見,但強調,你要先問問你的祖母,而祖母和鄧麗君最終未能達成一致。

郭鶴年說,母親的正直、善良、樸實對他的影響非常大。「她不懂生意,也不去學。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要做道德的生意,也不要去崇拜物質。」

母親80歲生日之際,郭鶴年專門買了一輛賓士車作為禮物,想給她驚喜。「很開心地去喊,媽媽你出來看,我給你的生日禮物。結果她一看,臉就變了。說,要買車,你買個一般日本車就可以了,不要這麼浪費。」

最後,郭鶴年把車還了回去。

一年中秋,郭鶴年收到母親給他的禮物:一副母親一筆一划寫好然後裝裱的字。從此,回到家中的郭鶴年,常常面字思人也自省。那上面寫著:

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也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淺析信用卡代還軟體優劣,以及信用卡代還軟體排名
貸款8次被拒!五個原因不可忽視
超級實用貼:這樣調整賬單日,最大限度利用免息期
華商韜略丨天命李澤鉅

TAG:財經 | 香格里拉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