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後的真實遭遇:中美生活方式差異真的大

曾是名校學霸、叱吒職場的上海姑娘張夢麒已身在美國矽谷,做起了全職家庭主婦。帶兩個孩子,每天負責洗衣做飯種菜各種生活雜事,在美國生活了近半年的她寫下了本文。

剛從上海來到美國,我著實胸悶了一陣子。堂堂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一下子淪落成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

就好像前一分鐘還在辦公室里打扮得山青水綠,對著合同頭頭是道,一派指點江山;下一分鐘就突然柴米油鹽鍋碗瓢盆,成天和孩子的屎尿哭鬧打交道。這心理落差,真不是一點點。

想上班?不現實!和身邊的美國主婦們比,我的生存能力實在令人汗顏。

在我眼裡,美國媽媽們個個身強體壯、心靈手巧。幾十斤重的東西拎起來就走,三個五個娃帶出去逛街毫不費力。

開車、帶娃、烹飪只是基本技能,我認識的許多美國媽媽還會縫衣服、換機油、換輪胎。兒子同班同學的媽媽,獨自帶著兩個子女,隔三岔五還要跑去學校做義工。

我問她哪有那麼多時間,她說:「在家呆著太閑了,必須找點事情做。」可是,為什麼同樣有兩個娃,我卻覺得自己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和朋友圈裡的中國媽媽們相比,我又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被「大材小用」。打掃房間有意義么?調解孩子打架有意義么?每天思考三餐的營養搭配有意義么?辛辛苦苦好多年,上了名牌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現在做的事情卻連小學文憑都不需要。

再看看那些留在國內的女同學,做了媽媽以後,她們仍然在職場上奮力打拚——那個誰誰,考出了註冊會計師證書;那個誰誰誰,考出了一級建造師資格;那個誰誰當上了律所的合伙人;還有誰誰,以前開的小公司,現在一年利潤都好幾百萬了。

每次看到她們的好消息,我在羨慕之餘,也會在心裡酸溜溜地想一遍:姐當年也是學霸啊,姐智商也很高啊,姐當年找的工作也不差呀!我是真心特別想上班。

可上班對我來說,真的不現實。比如,我兒子今年五歲,想當年他在國內上幼兒園,從早上八點可以一直上到下午四點,市級示範園算公立幼兒園裡收費最高的一檔了,加上飯錢一個月也只要1000塊人民幣。

現在在美國他上TK,類似小學預備班。公立學校全部免費,可糟心的是TK每天只上三個小時,12點放學以後就再沒事情可做了,飯也不管一頓。

我女兒三歲,在國內也可以上公立幼兒園了。可在美國,上公立必須要滿五周歲,五歲以下的兒童如果不願意在家裡呆著,可以去讀私立。全天候包午飯的那種,一個月起碼收費1600美金。

權衡了一下,我們把她送進了社區幼兒園,收費便宜一些,可一周只上兩個半天。國內的朋友同情地說:「這樣上和不上又有什麼區別呢?」區別還是有的,他們每天上課三個小時,我接送在路上開車往返得花一個小時。

就這樣,老公還和我算賬!他說:「你看,你要是去上班,我要請個阿姨做飯帶孩子吧,每月3000美金;我要把孩子都送私立吧,每月起碼5000美金;我們的退稅也要打折扣吧……」

是啊,如果他是單身青年,一個月工資的40%要用來繳稅。

這樣算來,我做家庭主婦的價值,居然每月高達1萬美金以上。所以,在找到1萬美金的工作之前,我還是必須繼續呆在家裡柴米油鹽。

貴就一個字!

除了忙和累,來到美國後另外一個最大的感受是:錢不夠花。

比如,人人都說美國房價便宜。反正我在矽谷是完全沒有感覺到。20幾萬美元一棟的大房子美國是有,問題要看位置在哪兒。你不能用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價,和美國不發達地區比。

當然如果要比單價,美國發達地區也確實沒有中國貴。

可問題是,美國沒有小房子賣。這麼說吧,你要在國內大城市置辦個小窩,60平方,起步價200萬人民幣。

可你在美國,如果拿著這些錢,在發達地區根本買不到房,大house50萬美金起步算超級便宜的。想買60平方的小公寓,人家開發商還不賣給你呢,都是留著出租的。選擇租房?美國發達地區的房租貴得驚人。

兩室一廳的小公寓,在我們所在的舊金山灣區,可以租到2500美金。而且最近租金一直漲,每年漲個一兩百都算很正常。

出國以後,我們在上海的房子沒有賣,中介一直打電話勸我們租出去,其中一位很激動地告訴我:「像你們這樣全裝全配地段又好的三室兩廳,現在月租都可以達到8000塊了!」我一算,才1000美金出頭一點點,簡直沒天理啊沒天理。不光是房租,煤氣也貴電也貴。

最驚人的一次是去年12月,因為天冷開了幾天煤氣暖氣,晚上我還說節點能只在卧室開電油燈呢。沒想到,月末賬單還是嚇一跳:煤氣加電費將近300美刀!

記得當年上海高溫,我媽退休在家天天24小時空調,倆娃沒事一天洗好幾個澡,一個月下來所有費用加起來也不過600人民幣。

另外因為需要澆草坪,我家的水費一個月也要100刀上下。當然,和人工費比起來,水電煤基本可以算是浮雲。

我們有個朋友,住在紐約,冬天下雪,必須一直開著暖氣。結果有一天暖氣壞了,他打電話給廠商,被告知暖氣設備尚在保修期內,所有配件可以免費更換。

朋友開心壞了,兩天後來了位老伯伯,一個人修修補補地搞了幾個小時,搞定以後遞給朋友一張賬單:1500美刀!人工費!

來美國後,我們買了一輛德國車,美國朋友聽說以後連誇我們是「有錢人」。同時警告說德國車維修起來很貴,沒錢一定養不起。沒過兩天,車子檢修保養,我們果然收到了1000美金的賬單。

痛定思痛,我們第二輛車選擇了日本車,開出去自駕游的時候被輕微蹭了一下,國內修修應該2000塊人民幣以內的樣子吧,結果美國保險公司來定損,告訴我們會修掉1200美金,其中500美金必須自付。

我在微信朋友圈說起這件事情,中國朋友紛紛表示巨大的同情,有朋友說:「美國買輛二手車才萬把美刀吧?」美國朋友的回復就千奇百怪了,一位說:「不要去修了,等下次再撞了一起修會便宜些。」另一位說:「你自己拿把鎚子敲敲不就行了?」我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他不一會兒就非常認真地發來了網路鏈接,說看著網路教程修就行。

怪不得開在美國的大街上,天天能看見撞扁了不修的破車招搖過市,有的車燈是用透明膠帶貼上去的,有的連車窗都是玻璃紙。因為人工貴,所以我的美國朋友個個是DIY高手,他們自己修屋頂、通水管、刷牆壁、打理草坪。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工具房裡鎚子榔頭這種普通工具就不說了,還有割草機、吹風機(秋天吹落葉的那種背在肩膀上的大傢伙)、電鋸(用來鋸樹枝)、電鑽(據說是用來刨地種花的)……

他家下水道如果堵塞了,他會去清潔公司租借成套的通水管設備;地毯髒了他去租地毯清潔機;他還租貨車自己搬家,實在搬不動了只請一個老墨搭把手。

我說萬一黑工把你的東西搬壞了不賠呀!朋友說正規搬家公司砸壞了東西,你沒買保險也不賠,而且搬家費貴得夠你買個新柜子了。我的一位美國鄰居是機械愛好者,打開他家的車庫門,你能發現一個小型汽車維修車間。

他甚至還利用業餘時間,組裝了三輛奇形怪狀的摩托車!不一樣的價值觀後來我發現,美國人民的勤勞勇敢,其實是從小培養出來的。

我有位鄰居,家有兩個女兒,她每天去社區大學讀書,晚上還能泡泡酒吧。我問她有什麼秘訣,她說:「我大女兒已經12歲了,根據法律規定已經可以獨自呆在家裡了,而且她還可以帶妹妹,她倆還能自己做飯吃。你家要有什麼零活需要她們干儘管說,她們還可以做小時工幫你帶孩子賺零花錢。

」這是親媽么?簡直是把孩子當童工的節奏啊。

還有一次我在公園,看到一個媽媽帶著6個孩子,她自己輕輕鬆鬆地推著嬰兒車走在最前面,後面長長一串孩子哭了笑了根本不管,完全靠老大老二搞定。

自此我深受啟發,現在我兒子已經會幫妹妹洗臉穿衣服了。不過這樣的生活狀態,對剛來的中國媽媽來說,還是很難適應。

有一次我在公園遛娃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新移民媽媽,她的老公是一間IT公司的高管。她和我聊著聊著就哭了。

她說:「我來美國覺得累死了窮死了受不了了,我為什麼不能請保姆呢?我為什麼要自己帶孩子?有一天我實在太難過就在洗衣房裡哭,美國房子太大空蕩蕩的,只有洗衣房比較小但是很溫暖。

」其實哪個新移民媽媽沒有哭過呢?我經常聽新來的中國媽媽對老公說:「你這個騙子騙我說帶我來看繁華的資本主義美國,結果把我活活騙到了一個大鄉下!」

是的,必須住鄉下。

美國城區大白天你能看見當街賣毒品的,優質鄉下社區可以好幾天不鎖門不鎖車,幾百美刀的東西扔在門口都沒人撿。

另外一天,我扛著新買的鐵鍬,在院子里哼哧哼哧地挖地種菜,突然想起從前自己在上海,連換把鎖都要打電話叫物業的日子。物業師傅收了20塊錢我還嫌他收費高,那時的人生是多麼的矯情啊。

不過美國人民好像毫不在乎這些。無論是開舊車還是自己幹活,他們都做得津津有味。國內不一樣,大家講究的是面子。

記得我在國內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吃好飯大家轉場出去喝茶,停車場開出來的清一色居然全是寶馬,好像如果不是寶馬大家都不好意思開出來一樣。可我老公的美國老闆整天開著一輛嘎吱作響的老爺車,哪怕他手下人的車比他高好幾個檔次也全當沒看見。

老公一個60多歲的美國同事沒事兒還經常給他洗腦呢:「開日本車吧,我那輛都開了14年了,從來沒有大毛病,我簡直沒有理由換掉它。」

學會享受慢生活其實在美國住慣了,發現這裡也有一些可愛的地方。

比如我們社區里到處是一人抱不過來的大樹,開車半個小時就能看見大片的樹林,這裡有清澈的河流、湖泊,藍色透明的大海,美麗的星空。

加州數百公里無敵海景的海岸線,洛基山脈曲折蜿蜒,處處是免費的大公園。所以美國人到了周末不是遠足就是露營,要不就騎馬、划船、衝浪。

美國人普遍喜歡窮開心,許多人開著輛一直修不起的破車就上路了,皮卡後面還經常拖著行李車廂,裡面有睡袋、有食品飲料、有貓有狗有孩子,車子前面掛著自行車,頂上綁著皮划艇。

在國內的旅遊景點上,我經常看到許多匆匆忙忙的旅遊團,大家匆匆下車,拍好照就跑。

來到美國,離家鄉遠了,離家人卻更近了。

以前老公總說工作累,還說反正有保姆和老人幫忙,回家以後經常兩手一攤啥也不幹,或者就去聚餐,晚上周末也常有飯局。

我也很忙,和閨蜜出去逛街,看凌晨的電影。現在倒好,商場超市早早就關門了,餐廳也沒幾家能入咱中國人法眼的。幾乎為零的美國夜生活,一下把我們都送回了家。

我們一起研究菜譜、一起下廚、一起帶孩子唱歌,周末遠足、假日旅行。慢慢地,我學會了烤牛排、做甜點、烹飪各種複雜的中國菜,我還會種菜、種花、澆水施肥,順便捉一捉鼻涕蟲。

最厲害的是,我還學會了給全家人理髮。慢慢地,我學會了放緩腳步,欣賞生活,學會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學會了用很長的時間培育,然後等待一朵花慢慢綻放。

在國內的時候,我常常很焦慮,逼著自己努力工作,時常缺乏安全感,因為那時我覺得,沒錢一定不會幸福。

到了美國,我開始覺得,就算沒有太多錢,依然可以很快樂。那天晚上,我站在門口看星星,鄰居美國大媽剛巧出門,就停下來和我一起仰望星空。

她告訴我哪顆是火星哪顆是木星,行星不眨眼恆星才眨眼睛,她給我講每個星座的名字,描述八月份流星雨的壯觀……其實美國大媽就是個普通人,唯一的工作是幫侄子帶孩子。

那個瞬間,我突然發現,其實哪怕就算當個家庭婦女,也一樣可以很有型很有款很拉風很酷!

推薦閱讀:

Spoken Word 非常規語言表達
移民局採取措施加快綠卡受理速度
美國大選:疲憊帝國的政治回歸
84條美國生活細節
2017美國結婚大數據:平均消費3.3萬美元,紐約消費最貴

TAG:美國文化 | 美國生活 | 中美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