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敏感期,為什麼那麼重要?
轉眼間,身邊的朋友都在這一兩年成為了新手媽媽!而我自己,和另一部分朋友,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小朋友。
我不是嚴謹的學術派,但當即將成為新手媽媽,內心也充滿許多美好的想像,以及面對各種困難的充分心理準備。
因為沒有經驗,也因為想給孩子提供更有愛的、更自由的環境,我覺得教育這件事,最好的經驗當然是來自實踐,但充分的知識儲備,也很重要。
在孕期開始看各種關於育兒的書籍,孫瑞雪老師的這本書《捕捉兒童敏感期》,在揭秘兒童「內心戲」上,讀起來很有意思。
其實我時常覺得自己也並沒有遠離屬於自己的童年時期,因為對很多孩子的調皮、敏感或者焦慮,我通常都能理解。但這本書,還是讓我大開眼界。所以在這裡把書里的精華摘取出來,希望能和各位媽媽朋友們做個交流。
為什麼所有的嬰兒都喜歡吃手?
——嬰兒是通過手口感知世界的。也許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僅喜歡吃手,還喜歡把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往嘴巴里送,比如說玩具啦、筆啦、紙巾啦……
又比如說,好幾個果凍,幼兒可能會一個又一個地拆開各自嘗一下……這種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是簡單的「吃」,幼兒的舉動便成了「沒有規劃、貪心、不節約」,但其實他們可能只是通過這個方式來理解每個果凍!這是幼兒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方式。
其實孩子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在「工作」,感知完自己的小手後,再通過口來感知所有感興趣的東西。而如果這個時候,用口的敏感期總是受到阻撓,心理上就總是得不到滿足,該在這個階段建立的對世界的認知也得不到完善。
所以我們往往看到有些孩子,好幾歲了還一直在吃手,無論大人怎麼阻撓,都阻止不了……或許就是嬰兒兒童用口敏感期得不到滿足的一個結果啊!
孩子和小朋友交換玩具,用電子寵物換了一顆話梅,你著不著急?
——我想,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焦慮吧!因為總是擔心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吃虧!
首先我們要明白,吃虧的概念,是建立在價值不同等的觀念上的。在大人的價值認知體系里,對玩具價值的評比,無非就是金錢的多少。但是,孩子之所以會交換,也是因為孩子自有一套價值體系!有時候,不再覺得新鮮的電子寵物,帶來的愉悅和快樂,可能就比不上一顆話梅,又或者是其它東西。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產生對事物價值的判斷和新的解讀,這才是最重要的……
秩序感的建立
對一些日常生活的流程要求、物歸原位的執著、物品的個人歸屬、衣服要穿在身上、垃圾要扔在垃圾桶里……這是都是形成兒童最基本和最初的秩序感的表現。秩序感還會影響到的孩子感知關係中的位置和秩序。
對空間的探索
孩子可能會通過各樣的探索小活動,來拓展對這個世界空間的認識。比方說,把球扔得遠一點,再遠一點;看落葉隨著流水走遠、再走遠……
這些在大人看來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幼兒看來卻是不斷拓展發現更廣闊的世界。通常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更多一點的耐心,引導孩子去認識世界。
對繪畫與音樂的感知
孩子對音樂和繪畫的感知,是帶有天然直覺的。
音樂,從2歲左右,對節奏的認識,到4歲左右開始又對旋律的感知,再到5、6歲時開始有自己喜好的音樂風格並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音樂,孩子的音樂感知需要家長提供氛圍和引導。
同樣的,繪畫也一樣,孩子從線到幾何圖形再到具體形狀的這個發展過程,也有它自然的順序,大人往往干預過多,反而壓抑孩子自己發揮的天性。
人的兩種狀態:在群體中展示的自我以及獨處時的自我,孩子也一樣
在群體中時遵守規矩,獨處時變成小惡魔?這需要從小的引導,在個人空間里也要學會基本的自律、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則,建立底線很重要!
情緒敏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鍛煉,而是安全感,是呵護
有些孩子可能有些敏感、容易憂鬱傷感,比喻說對分別的焦慮,莫名的委屈和流淚。在家長看來,即使是心疼,但總也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嬌氣、太脆弱了啊!所以我們總是想狠下心來,去鍛煉孩子,推開孩子讓孩子面對「殘酷」的世界。
但往往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最應該做的是,了解孩子到底遭遇了什麼,面對了什麼,安撫、疏導孩子的情緒,才是更重要的。
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對效果強的語言感到敏感,是兒童發現語言可以「表達力量」,很多孩子喜歡模仿罵人的語言,正是因為孩子發現當說出這些語言的時候,成人的反應會很激烈,但如果成人沒有反應,孩子就不會再對這些語言感到興趣。
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敏感期
0-2歲半
視覺——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敵法昂感興趣
口——用口來感知事物、認識、探索
手——喜歡抓東西,用來探索環境
走——從爬、到需要大人拉著手走,到獨立行走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
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秩序——對各種事物的秩序所有要求,急切需要並且保護這種秩序
模仿——對語言和動作、行為的模仿
審美——要求事物或者用具必須完整
2歲半-3歲
建立概念——兒童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出「這是我的」
秩序——需要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3歲-4歲
執拗——秩序敏感期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種秩序,孩子就會出現哭鬧、焦慮等情緒
壘高——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後再推倒、再重壘,這是對三維空間的探索
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知
語言——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並重複或者模仿他人的話
追求完美——從審美髮展到對事物完美的追求
剪、貼、塗——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藏、佔有慾——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拉開人際關係的序幕
羅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麼」
繪畫——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表達的一種語言方式
延續秩序——從具體的生活秩序延伸到心理秩序
4歲-5歲
出生——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處來,這是兒童安全感最早的來源
情感——不僅開始表達感情,而且掛按住別人是否愛他
人際關係——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並開始相互依戀
婚姻——人際關係敏感期過後開始有對「婚姻」的模糊認識,最早可能說要和父母結婚,也可能會「愛上」一個小夥伴
審美——開始對自我和環境有審美要求,和獨立的想法
數學概念——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興趣
身份確認——開始偶像崇拜,也是成人後人格特徵的積累
性別——對性別以及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基本來自於觀察,態度客觀
還有對音樂、繪畫、符號等的敏感和發展
5歲-6歲
婚姻——5歲以後選擇的傾向性非常明顯
書寫——對符號和書寫文字產生興趣
數學邏輯——對數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產生興趣
社會性興趣——開始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合作意識
動植物、實驗、收集——開始熱烈吸收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
延續交往的敏感期——結束一對一的交往,進入三四人一組的交往
包括6歲以上的孩子,也依然存在各種不同的敏感期。而且,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定相同,出現不同敏感期的時段是不會完全按照以上說的這樣來的。
重要的是,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爸爸媽媽們的共同努力和關注。養育孩子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同樣也不只是媽媽的事情,爸爸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對孩子人格、自信等的影響,作用甚至遠超媽媽。
原文發表於公號「點點小報(diandianfocus)」,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被愛,也是一種能力——讀《喀布爾人》、《撿麥穗》的思考
※世界上最有趣的幼兒園,孩子去了可能都不想回家
※別再傻傻讓「內向」孩子變「外向」了
※問倒了全家的腦筋急轉彎
※審美品位,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