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劉邦兔死狗烹,韓信為什麼不接受蒯通武涉的遊說自立三分天下?

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的第三年,也是西漢三年,中國歷史迎來了一個拐點,是一統呢?還是三分天下?但決策權並不在楚漢相爭的兩個主角漢王劉邦、楚王項羽手中,而是在剛剛擊破龍且20萬大軍的韓信手裡。這時的韓信不是齊王,也不是楚王,更不是淮陰侯,這時候他的身份是——趙相國,就是諸侯趙國的大掌柜(不是東家)。

這時候劉邦團隊管理系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號稱有功必賞的劉邦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團隊激勵系統把功勞最大的韓信給疏漏了。韓信自從跟劉邦分兵後帶著區區2萬人(不會太多,劉邦和項羽滎陽對峙處於下風;曹參、周勃圍章邯於雍丘也正吃力,都分不出太多兵),自陝西韓城出發,擄魏豹、擒夏說、斬陳余、降臧荼、破田橫、誅龍且,一路上拿下了今天山西、河北、天津、北京、遼寧、山東等省市,讓漢王劉邦的地盤擴大了四倍。反觀劉邦困守今天河南洛陽附近,沒有一點進展,還經常賠光老本找韓信要兵。

這麼大的功勞卻只有一個趙國相國的空銜,之前擔任的大將軍和擊魏時任命的左丞相現在怕是已經收回了。這趙相國差不多僅僅是一個副省級幹部,從元帥降成副總理,現在降成副省級,有功不賞反而連降三級。韓信不能沒有怨言,而且有功挨罰給了韓信很大的不安全感。這時候歷史給了楚國一個機會,也給了韓信一個機會,那就是三分天下——楚國項羽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河南;韓信王山西、河北、內蒙、北京、天津、遼寧、山東;剩下四川、陝西、甘肅、寧夏給劉邦。

項羽看到這個機會派特使武涉來做外交努力,遊說的大概意思是:現在戰爭的主動權都在您韓信手裡,您跟漢王干那就是劉邦勝利;您跟著楚王干項羽就會統一天下。並且劉邦這廝沒有信用,一但楚王失敗,您對他也就沒用了,下一個收拾的就是您。您是聰明人,不能幹這傻事,咱們商量一下,跟楚王聯合三分天下,不比您現在區區一個趙相國強?韓信認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不聽。

韓信幕僚蒯通也來勸他:您認為您和漢王關係很好,漢王肯定會重賞您,我看未必靠譜。張耳和陳余兩個人當初是生死之交,後來因為一件小事而相互仇殺。您跟漢王交情好不過這兩人當初的程度;文種、范蠡兩個人幫勾踐把越國從生死邊緣救了回來,並且讓越國稱霸了100多年,你是知道他們兩個人最後兔死狗烹的下場的。論交情你比不過張耳跟陳余,論忠誠您比不過范蠡與文種,他們都是這樣的結果,您還能好到哪裡去?所以,您這麼大的功勞,漢王已經沒有可以賞給你的東西了,漢王最後肯定會感覺您功高震主殺掉你,現在要給自己考慮一個出路——那就是三分天下,自立為王。韓信害怕了,答應考慮幾天。但最後還是沒聽。

兩個人道理講的很清楚,韓信也不傻,為什麼他就是沒有自立為王,反而出了一個要求劉邦立他代理齊王,犯所有君主忌諱的昏招呢?

司馬遷在寫這一段的時候應該漏掉了一些情節,那就是韓信猶豫的這幾天之中發生的事。韓信身邊親近的人里肯定有劉邦的姦細,這點肯定沒錯。劉邦能孤身一人半夜鑽到韓信軍營里不說,還有能力在韓信睡覺時在他枕邊偷走兵符,這不是靠說大話騙人就能辦到的,必須要有內應,而且這內應還就是韓信身邊親密的人。韓信猶豫的這幾天應該就是這個間諜在起作用,他幫韓信分析:漢王之所以現在沒對你加封那是因為現在跟項羽的戰爭吃緊,無法分神而忘記了。以漢王的豁達您提醒一下即可,假如您提醒過了漢王還不加封再造反不遲。於是就有了韓信派代表要求劉邦封自己代理齊王,於是有了張良、陳平躡漢王足的故事。劉邦覺悟後乾脆封韓信為正式的齊王,成功的打消了他的焦慮。已經為王,幹嘛還要冒風險自立呢?更沒有了自立為王的動機。但他忘了劉氏集團不是什麼重合同、守信用的單位。

此為其一。

其二,劉邦軍隊分為五個大山頭,第一大山頭是劉邦最初的根據地芒碭山、豐、沛縣嫡系部隊,代表人物有呂澤(大舅哥)、灌嬰、周勃(朋友)、樊噲(連襟)、曹參(昔日同事)等人;第二大山頭是西征關中路上招收的雜牌武裝,代表人物是酈商、吳芮、王陵等人;第三大山頭是秦王子嬰投降後秦國關中守備軍,應該直接收了中下層軍官,代表人物為姓名不詳的婁煩將領;第四大山頭為聯盟諸侯國部隊,代表人物為游擊隊司令彭越、韓王信、燕王臧荼、殷王司馬卬、趙王張耳等人;第五大山頭為項羽集團投降陣營,代表人物有淮南王英布、楚國大司馬司馬殷等人。

這五大山頭都跟韓信沒有關係,話句話講他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也沒有依附於自己的將領,還沒有自己從屬的利益集團。他的孤傲在劉邦的集團里顯得是那麼的木秀於林,孤立、無援,這意味著他在劉邦系統里沒有自己的土壤,沒有根。

劉邦對韓信自始至終都不是那麼信任,出陳倉擊三秦、渡河收殷魏、佔領彭城時他只是名義上的大將軍,實際掌兵是劉邦自己,他僅僅作為參謀長存在,不可能形成自己嫡系。分兵擄魏豹、擒夏說,戰勝後不久精銳就被蝕光了本錢的劉邦收走去跟項羽對峙,韓信是帶著3萬剛招收的新兵去攻打趙國的,他自己都說是「驅市人而戰」。好比娶了一媳婦,剛培養起來一點感情,就被別人搶走糟蹋死了,哪裡還有白頭之約?打下趙國有了部隊,也有了人才如李左車,但再次被打光了部隊的劉邦深夜盜走兵符所奪。如果信任他也用不著這下三濫的手段,直接要不就行了?一個坑裡栽兩回,韓信也夠二的。合力幹掉項羽後劉邦立即把他改封到楚地,同樣是出於對他不信任,怕他在齊地坐大。因為楚地是項羽根據地,他一個殺了項羽的人,短期內很難在楚地形成氣候。

這樣說應該還有最後一次劉邦奪韓信軍隊的事情,那就是項羽死後改封韓信為楚王的時候,如果韓信手裡掌握30萬部隊,劉邦不敢這樣對他。就是改封楚王之後,韓信手裡只有幾萬部隊,劉邦都不敢跟他叫陣,而採用了偽游雲夢的欺騙手段。

所以這次進攻齊國大約十幾萬部隊的成分很複雜,大致為:1.韓信直接掌握的新招募訓練的趙國部隊(參考韓信攻趙新招募人數,大約3——5萬以內,不會太多,也不是嫡系);2.活躍在冀魯豫邊界的劉邦大舅哥呂澤的部隊;3.關中已經擊敗章邯的劉邦昔日同事曹參的部隊;4.作為機動部隊的灌嬰騎兵軍團;5.燕王臧荼派來的同盟軍;6.其他零散依附於劉邦的小股部隊。這些軍隊里韓信能說了算的僅有新招募的那3萬趙人,並且這些人也跟他沒什麼感情和利益關係。其他除了燕王臧荼部隊可能結盟以外,其他都是劉邦鐵杆粉絲在掌握,他想造反首先要做掉這些人。可這些人做掉以後誰來統兵呢?他也沒有依附於自己的將領?部隊嘩變還不是白忙一場?再說他能不能成功做掉這些人還是個疑問。劉邦從來都對他不信任,前面說過身邊都有劉邦特務,這邊還沒商量完呢,那邊都已經得到消息了,還怎麼做?

所以,即使韓信想自立為王,成功幾率也不高,不過給劉邦製造大麻煩這是肯定的。韓信一旦造反,將會跟劉邦嫡系發生戰爭,齊國必然被楚軍趁勢介入奪取。燕國沒有了軍事壓力也會脫離劉邦,反向項羽集團。趙國張耳軍事造詣有限,在楚、燕威脅下反水的可能更大。山西那剛建立的上黨、河內、河東三個郡能挺住多長時間?楚、燕、趙三國聯軍西渡黃河,等待劉邦的只能是翹辮子,天下又是項羽的了。

於是韓信選擇了一條自認為對自己有利的道路,脅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跟劉邦交易,造成自己王齊的既成事實。因為他對政治的幼稚加上劉邦對他的猜忌,這也是一條不歸路。他不知道,國與國之間簽的合同是沒有暴力機構作保障的,實力改變後隨時可以撕毀。

這故事就是玩管理的和玩技術、玩專業的人的差別,韓信像那個永遠跳不出去手掌心的猴子,怎麼玩,都被人耍的團團轉。也是所有還沒有形成自己利益團隊的人的教訓,在社會上生存要有自己的土壤,要有自己的根,否則,就是做到了高管,也隨時會被人家幹掉。

一家之談,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收藏、點贊、轉發、分享。

所以然者 丁酉深秋

推薦閱讀: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二)服務精英
【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TAG:韓信 | 劉邦 | 楚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