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方法論,讓你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那批人

說到聰明人,我們常常會想起做諮詢的,比如《我的前半生》裡面賀函和唐晶一樣。那說到諮詢,必然繞不過一家公司——麥肯錫。全世界前100強的公司,70%都是麥肯錫的客戶。

前100強的公司,必然是集智慧、努力、運氣與一體的組織,連他們都要諮詢於麥肯錫,那麥肯錫必然有其特別厲害的核心能力。艾森·拉塞爾,曾擔任麥肯錫諮詢顧問的一位非常厲害的人,寫了一本書《麥肯錫方法》,告訴我們,麥肯錫並不神秘,方法論才是鑄就他們神奇的核心。

這個麥肯錫方法論,就是如何三步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一,收集事實;二、MECE法則;三、根據關鍵驅動因素先從答案出發。

通過這三個步驟,可以解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也是麥肯錫這麼多年來總結出來的影響最大的方法論。

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時:

第一步,就是收集事實

收集事實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收集更多的事實,能夠避免被錯誤的直覺、經驗所誤導。

很多問題,存在指標和治本的區別,遇到問題的人,解決問題的人,旁觀者對於問題的掌握不同,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比如一家天貓店鋪,這兩天產品銷售額下降了,你決定是轉化的原因,於是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仔細收集資料,你會發現原來是天氣原因。

收集更多事實,更多的是對於問題本身的剖析,找到根源,才能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同時,更多的事實還能增加解決方案的說服力。

找到問題核心以後,下一步是肯定就是尋找解決辦法了,把複雜的問題拆解成一個一個簡單的子問題,這個事情特別複雜,又容易搞亂,於是我們用到了麥肯錫的另一個方法——相互獨立,完全窮盡(MECE法則)。

第二步,MECE法則

在拆分問題的時候,每一個子問題應當相互獨立,而所有的子問題匯總起來又完全窮盡了母問題的可能性,用視覺化表達就是一個金字塔。麥肯錫的另一位大神芭芭拉·明托專門為此寫過一本書《金字塔原理》,也是對世界影響很深的一本書。

任何事情的解決方案都可以歸納成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可以由3-7個分論點來支持,而每個分論點下面又可能有3-7個分論點,一層一層延伸下去,就把這個複雜問題,變成了一個個簡單的子問題。從上往下就是一個龐大的金字塔。

舉個例子,一家天貓店鋪想要提高利潤。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簡單,仔細斯卡卻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利潤的背後有太多影響的因素。

我們用MECE法則來試試分解,提高利潤首先可以分成三個小問題:增加銷量,提高定價,降低成本。在細化,增加銷量又可以分為:提高流量,提高轉化,時間上增加購買頻次,單客提高購買數量等。提高流量有可以細分到每一個渠道,提高轉化又可以細分到流量質量,營銷策略,頁面因素等等。

這樣一拆分以後,你就會發現到最後會出現很多解決辦法。

但是問題又來了,隨著問題一層一層的拆解,出現的解決方案只會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如何去執行呢?

這就用到麥肯錫的第三步了。

第三步,建立初始假設,直接從答案開始求證

第二步出現了太多的解決方法,按照我們正常的思路,必然是一個個試過去,或者一起執行。當然必然的問題就是執行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變得很大,特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的時候。

比如你的鑰匙丟了, 你通過MECE法則分解:室內/室外,然後室內分廚房、卧室、衛生間、客廳、書房,室外分曾經去過的公園、辦公室、餐廳等。等你真的找鑰匙的時候你會一個個找嘛?

並不會,你會首先問自己,昨天我鑰匙是放哪裡的,然後直奔主題看下有沒有。

這裡的一個重點就是「昨天我鑰匙放哪裡」,或者「平時我鑰匙放哪裡」,然後就直奔答案去求證了。

所以更快找到解決方案的捷徑是,初始假設,然後直奔答案。也就是先找到一個可能的答案,然後才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找到問題的答案前,就要先設想出問題的可能答案。

因為當一個問題要考慮的複雜程度變為原來的2倍,其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會變成4倍,是指數級增長的。

所以這裡的關鍵,就是那個初始假設,也就是問題的關鍵驅動因素。在大量的可能性中,通過快速判斷最可能的結局方案做法,然後極大化的簡化問題,找到答案。

就像之前找鑰匙,關鍵驅動因素就是「我昨天放哪了」,而不是根據MECE一個個的嘗試。

當然畢竟這只是猜測,如果你一個個預設的假設答案都錯了,那麼只能老老實實按照MECE來,一個個嘗試。


推薦閱讀:

TAG:麥肯錫工作法書籍 | 方法論 | 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