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客棧》可能是國內「慢綜藝」製作體系走向成熟的標杆
一、 這個場景設定——開門喜迎八方客,「生產」故事
國內「慢綜藝」這個概念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自從它誕生的那一瞬間開始,就有一群人覺得它是未來綜藝節目一大發展趨勢。同時也有另一群人不斷的爭論,理由很簡單「節目矛盾衝突感不強」、「沒戲」。
而實際上這種爭論骨子裡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慢綜藝」本來做的就不是麻辣鮮香的川菜,它主打的是一盅小火慢燉的廣式煲湯。
把所謂的「快慢綜藝」比喻成兩種不同的菜系是有道理的。不同的菜系對應不同口味的饕客。綜藝節目也是如此。任何一檔具有「爆款潛質」的綜藝節目都有固有的特徵:都能夠提供固定社會群體的焦慮映射,甚至能夠提供解決焦慮的方案。很少能夠有一個節目立意,輻射到所有社會群體的。當然,這一特徵算不上「充分必要條件」,只是一個「必要條件」。湖南衛視新開播的《親愛的客棧》就擁有了這一「爆款」的潛質條件。
節目目前只播出了一期。故事的大概是這樣開始的,王珂、劉濤夫妻二人作為老闆和老闆娘,在瀘沽湖旁開了一家美到沒朋友的客棧。並且擁有了闞清子、紀凌塵情侶檔、可憐的單身陳翔和每期輪換成員的幾位員工。一行人齊心合力,從一個「空殼」開始,一邊悉心經營,廣納八方來客,一邊享受閑適懶散的湖光山色……
一般來說,一個不能夠用一句話說清楚的節目立意往往都顯得沒那麼靠譜。這個節目立意更誇張,三個字就能說清楚:「開客棧」。開客棧這三字行為,能提供很大的「焦慮映射」。它能夠映射到的,是整個來自於都市年輕人的群體性焦慮。這不同於旅行、美食、觀光這種「浮皮潦草」。開客棧這個行為,首先規定的身份背景就是:成員是深度體驗者——地主之誼中的「地主」。是「在湖光山色間紮根的人」。這種人把「三片白雲一點水,五更讀書七朵蓮」作為工作環境,把「面朝湖水,春暖花開」作為工作內容——對於朝九晚五日夜加班的都市年輕人來說,這是一種何等的慰藉和吸引力?
同時,從第一期來看,《親愛的客棧》走得完全不是《嚮往的生活》同樣的套路。兩者一個是外放,一個是內斂。一個向外,一個向里。在《嚮往的生活》中,是一群老友在山間隱居,主打的是「熟人式話語場」。內容指向的都是「朋友圈和想當年」。而《親愛的客棧》主體是「經營客棧」,玩的是「喜迎八方客」,大門向外開。可以想像,在未來的節目空間中,這檔節目能夠提供的是明星嘉賓的「老故事」碰撞房客的「新故事」所產生的故事。兩個節目一個主打「挖掘」,一個主打「生產」。
所以,《親愛的客棧》山水還是山水,但立意絕對新鮮。這不禁讓人想到了當年極經典的影視劇《武林外傳》里的那間客棧,同樣都是方寸幾人,可開門迎客之後,整個武林甚至整個天下的故事,都在這小小的店堂里得以展現。
二、這一眾嘉賓——彼此咬合帶動,猶如齒輪
第一期《親愛的客棧》基本上都在致力於凸顯出嘉賓的具體形象,這種思路是正確的。不管要展開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堅固穩定的角色定位是故事的支撐點。而《親愛的客棧》的角色設計堪稱是「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期節目中,嘉賓出場,在節目中的表現都是的「嘉賓情緒穩定」。而實際上細細品味,就會發現節目組的苦心之處。
節目的常駐嘉賓大約分成三組,第一組,劉濤和王珂夫婦。從節目一開始的先導部分可以看出,在《親愛的客棧》里,劉濤不再是那個稱霸屏幕的強勢女主,而是變成了一個恬淡溫柔的妻子,望向王珂的眼神滿滿的都是仰慕。無論是對王珂劉濤的採訪內容,還是選用的其他的節目內容,在《親愛的客棧》,「老闆和老闆娘」主打的身份是一對「共同經歷過生活的坎坷的成熟夫妻」,同時王珂還是一個見慣商海的成熟商人,劉濤也是一個賢惠的主婦。
第二組,「清塵cp」。闞清子和紀凌塵作為情侶,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兩個人都還沒學會彼此包容。日常交流主要靠吵。動輒就能看見闞清子撅起的嘴和紀凌塵東北口音的「哄勸」。在節目中他們的人物設定是「年輕互作的小情侶」。
第三組,陳翔。一個單身單純的純良都市少年,善良直率熱情,但是很可惜生活經驗基本上為零。別的常駐嘉賓都成雙成對,就他自己形單影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同時,在三組常駐嘉賓之外,還有一組流動嘉賓。
這幾組嘉賓之間能夠形成一個呈循環形狀的戲劇鏈,各自組合後對應形成完全不同的話題點和矛盾衝突。
首先,劉濤夫婦VS清塵CP:對應的關係是成熟VS青澀。但同時彼此互為映射。清塵CP走向未來,很可能就是劉濤夫婦之間的樣子,而劉濤夫婦也許也能夠在清塵CP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面對著未來的自己亦或者是從前的自己,雙方存在著明顯的對立或者包容關係,這個都是明顯的「未來故事」。
清塵CP VS陳翔:「狂虐單身狗」的關係。實際上陳翔跟誰待在一起都會「被虐」。但這三個人年紀相仿,都是來自城市的年輕藝人。是這個場景中對比最嚴重「撒糖人和單身狗」。陳翔無數次同任意其他二人出現在畫面中時,都像是一個閃爍的燈泡,無數次抱起吉他獨自吟唱時都在傾訴著單身的悲涼……實際上在年輕人中間,針對這單身和非單身身份之間的「鬥爭」,已經衍生出無數類似於「虐狗」,「戀愛的酸臭味」之類的反響強烈的話題。這種設計,毫無疑問能夠輻射和影響到這類話題的衍生。
事實上這已經起了效果。
劉濤夫婦VS陳翔&清塵CP:前輩和新人,老闆和員工關係。這種關係直接輻射的話題是成長和職場關係。結合之前雙方所存在的各種矛盾和統一,這種關係尤其值得玩味。
常駐嘉賓VS輪換嘉賓:每次輪換嘉賓,新的成員關係都會產生。第一期節目中請來了如日中天的「三小隻」中的易烊千璽。這裡最明顯的對比關係是年齡差距。但是由於第一期節目專註於人設的設定,所以新嘉賓並沒有給出過多的戲份,儘管如此,依然被觀眾衍生出了一種全新的「戲劇衝突」——尷尬VS不尷尬。
嘉賓VS房客:雖然在首期節目中還沒有展示這一點,但是可想而知,不同價值觀,不同類型的兩種利益方(經營者和顧客)碰撞在一起一定會有新的故事發生。特別是當「素人房客」面對著「明星老闆」和「明星服務員」時,這種故事的衝突性會更加強烈。
節目中不同成員角色定位完全符合「開客棧」的角色要求。除此之外,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如同一個轉動的齒輪,不同的「齒」之間只要咬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矛盾衝突和戲劇關係。每個嘉賓都是一個話題的集合,當一個或者多個話題匯聚在一起時,又會產生新的話題反應,周而復始,實時更新。這一切話題的發酵還是在一個藍天碧水,節奏恬淡的「慢綜藝」場景中,確實顯得「於無聲處聽驚雷」。而且很可能節目越往後,「雷聲」就越強。
在首期節目中就可以看到,《親愛的客棧》採用類似於影視劇的手法,將想要闡述的思想內涵和節目意義,通過嘉賓身上自帶的天然屬性,在「開客棧」這個統一貫穿的劇情中進行延伸和討論。完全區別於傳統的類似於《奔跑吧》的綜藝節目那樣,將想說的話放在一個又一個小片段中帶出來,由觀眾自行進行拼湊和整理。
《親愛的客棧》首期在完成話題鋪陳的同時還能夠保持節目整體氣質的恬淡和超然——這種做法,顯得「挺高級」,或者「挺成熟」。
三、這種敘事方式——先立人物再立戲,傳統經典
嚴格的來說,從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來看,節目組選用的敘事方式很像中國傳統評書的敘事方式。在評書中,主要人物登場前,會有一段「贊兒」。例如:刀槍贊、人物贊、花鳥贊兒等。就是通過詩體化的語言,來對故事的主要元素進行描述。如:
見來將,好威嚴;身體健壯是正當年,一身黃金甲胄是金閃閃,護心的寶鏡是賽冰盤,內襯綠袍走金線,大紅中衣是真鮮艷,虎皮戰靴足下穿。往臉上看是紅燦燦,面如重棗是丹鳳眼,鼻直口正顴骨寬,兩隻耳朵寶輪伴。青龍刀在手中玩,將軍揮刀是神鬼顫,好似關爺到塵凡,瓦崗五虎有王玄,花刀大將是天下名傳。
同時,還講究在每段故事的開始之前,對人物進行「開臉」,在剛剛列舉的這個例子中對於武將外觀的描述就屬於其中,在我們上文中對於節目「角色定位」的分析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開臉」。這種敘事方式,讓故事一直保持在一個「詩體化」的情景中開始,人物出場在一開始就有了明確的形象定位和特徵定位,「先立人物再立戲」。
士大夫式的山水情懷、起承轉合式的描述——不管我們是不是傳統曲藝的愛好者,此種節奏都會作為文化基因,代代相傳,暗藏於我們的審美習慣之中。
在首期播出的《親愛的客棧中》,類似於這種經典的敘事結構和審美情懷無論是在山水間還是故事的行進,都可以看到。
這是節目發出的一組海報的節選。文案走心,意境詩化。詩意是整個節目的主體情景和氣質,在節目中無論是對人物的描述和塑造,還是對場景的描寫的表達方式都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敘事方式。這種敘事結構穩重成熟,關鍵是這種人物確立和敘事節奏上的拿捏上能夠在「真人秀、綜藝節目中」顯得如此有設計感和分寸,這一點都體現出了節目製作團隊對於他們「想要什麼」,思考很明白。
實際上節目剛剛播出了一期,我們分析的也僅僅是整季《親愛的客棧》開頭而已。劇情里真正的「房客」畢竟還沒有出現,所以「開客棧」的劇情還沒有真正進入核心。真正的大部分觀眾,也許並不會如此「佶屈聱牙」的看節目,不會一邊思考「起承轉合、敘事結構,一邊數著片子的剪輯點」。但是節目團隊在首期節目中花費力氣所設計的這一切並沒有白費,觀眾也許興趣不在於對節目如此繁冗的分析,但觀眾能夠清晰的感知到節目組對敘事元素的設計感。這一點從數字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到:
從首期節目來看,《親愛的客棧》很可能是湖南台在「慢綜藝」領域,逐漸走向製作體系成熟的一個表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