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打孩子】?

似乎,一個孩子在家裡(尤其是體內多巴胺超量的男孩兒),不【懲罰】好像根本不現實,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的兩個孩子家庭。

比如昨天和我聊天的一個姐妹。

兒子5歲,幼兒園布置了手工作業:【給媽媽的禮物】

姐妹心情好,這次心一橫,準備全程陪著兒子做手工,一是因為好久沒有陪伴孩子了,二是這次是與媽媽有關的主題,所以【灌】了N瓶耐心之後,坐到了兒子身邊。

還沒開始做,兒子就好像「故意」挑戰媽媽似的,兩個人的「情緒力量」懸殊,就已經顯露出來了。

兒子不停的在重複著一套動作:

撕紙——胡亂的塗滿顏色——再撕紙——再亂塗顏色……最後,把要做手工的所有原材料都【破壞】完了。

姐妹一直在旁邊看著,就這麼看著……什麼都沒有做,也沒說。

這是位好媽媽,但是功力尚淺,跟我說的時候,原話是:

「你不知道,當時我內心有多掙扎,你不是說『最好什麼都不做』嗎,好,我就這麼看著他,死憋著…………我跟你說,如果是之前的我,早就打兒子的手,讓他停止搞【破壞】,接著狠狠的教訓一通了!」

結果,當然【媽媽的禮物】泡湯了,媽媽一整晚上沒有搭理兒子。

這,已經是這位媽媽能夠做到的(她自己認為的)【最佳選擇】了:不懲罰、不搭理。

雖然,我非常能夠體會當時這位媽媽的心境,但是如果發生在我們家,也許情況會大大的不同,我想在許多家庭,遇到同類的問題,解決方法也都不一樣。

看到孩子撕紙,也許我會和女兒一起撕紙,也許我會和女兒一起亂塗亂畫。不同的是,當我發現女兒這種【破壞勢頭】的時候,會立刻拿出一些別的【廢舊紙】,或者一些其它的【代替品】,讓女兒【發泄】完。

看到女兒【玩夠了】,再試著引導【做手工】的事情。

所以,在我們家:

【撕紙】、【亂塗亂畫】這樣的行為,根本算不上【違規行為】,完全在正常範圍內。根本也就談不上,和孩子慪氣,或者為此【懲罰】孩子。

那麼問題來了:

對孩子來說,到底什麼樣的行為是【合規的】,什麼樣的行為是【違規的】?

在【懲罰】孩子之前,弄清楚這個問題,十分的必要

很頭疼的是:

不僅什麼行為是【違規行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而且,對於【違規行為】的處理態度、處理方法,也就說【懲罰方法】,每個家庭也不一樣。

因為:

第一:對於孩子來說,什麼都新的,天性就沒有【規矩】這個概念

第二:孩子的所有【規矩】,都最早來源於每個父母和家庭

第三:每個家庭中的每個父母,對於各個行為的基本判斷是不一樣的;

第四:告知孩子【規矩】的方法更是非常的多樣

第五:也就導致處理孩子【違規行為】的態度和方法,也就是【懲罰】一家一個樣子。

關於咱們的孩子到底【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我曾經花了一個星期,用五篇文章梳理出來【孩子的行為匯總】和【怎樣設立界限】

文章鏈接在這裡:

《這熊孩子,到底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

《從此知道:怎麼管這個熊孩子了》

《願意學嗎?有個管孩子的偏方》

【提醒】:

保存到手機上,更加方便與孩子碰撞中的【突髮狀況】出現時,掏出上面的錦囊一試。

數以百項的研究已經表明,懲罰孩子,並不是積極教育效果最好的方式。

那麼,很奇怪,這麼多家長,明明知道【懲罰孩子是不好的】,但為什麼還是很多孩子每天都面臨著【挨打】【挨罵】呢?

很簡單,大部分的家長都在潛意識中相信:

懲罰管用。

先不討論【懲罰】是否【管用】,

至少【懲罰】這種方式,讓家長【爽】了,而且【不得不】去做,為什麼呢?

1、孩子調皮了,家長必須要對孩子【做出點事情】;

2、如果坐視不管,家長內心就會覺得【十分不安】;

3、家長潛意識【害怕】孩子會得意忘形,會變本加厲;

4、作為家長,內心的【沮喪】和【憤怒】總該有個去處。

所以事實情況是:

「【打】是親,【罵】是愛」,天天在很多家庭上演。

更有部分家長覺得:【懲罰】———尤其是【體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真的是這樣嗎?

下次我們來討論討論。


推薦閱讀:

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告訴你,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國外三大幼兒教育體系大pk
兒童遊戲成癮治療手冊
願你慢慢長大 | 致女兒一封信
盤點|那些上熱搜的娃有哪些共同點?

TAG:兒童教育 | 懲罰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