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扁鵲見蔡桓公》——溝通的核心矛盾

在我們的初三語文課本里,有很多篇文言文是必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篇就是《扁鵲見蔡桓公》。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回頭再去看一遍這篇文言文;如果再看,最大的可能也是給小孩輔導功課。但是這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十多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然記得清晰的故事脈絡,還有我一個定性思維的結論——蔡桓公真是活該。

僅僅只是如此嗎?不然。我們先來重溫一遍這篇文言文,再來胡侃。


一、《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我覺得沒有必要放上譯文,所以就不壘字數了。不知道今天的大家再讀起這篇文章,會有何感想,是否會勾起一些年少時的回憶。

故事並沒有多複雜,但確實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文言文,不得不提一下作者——韓非子,遺憾的是韓非子的下場和本文中的扁鵲一樣,最後為小人所害,吃人的封建社會呀。

不知道各位的初中語文老師怎麼講的,我當時的語文老師講的是很「規矩」的,所以除了文言文詞義解析以外,只剩下三點:

1.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極其殘暴,蔡桓公活該,毛主席帶領我們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之類云云。

2.扁鵲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表,能力超群、敢於直言且機智避禍,襯托出封建君主及官僚的無能。

3.不能諱疾忌醫,有病要及時治;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決絕批評幫助,要防微杜漸;善於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善於批判主觀猜忌,知道拒絕忠告的危害;若一意孤行,後果則不堪設想;要聽取他人的正確建議,不要自作聰明。

不能說「說教」沒有用,就針對這個故事來說,有點無趣了。很多有趣的衍生故事、有趣的歷史都沒有講出來。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次、從反面角度對於溝通的領悟,這是今天這篇文章的立意所在。


二、扁鵲和蔡桓公的二三事

1.歷史上並無「蔡桓公」一人,只有一個被人稱為「蔡桓侯」的人,但這個被人稱為「蔡桓侯」的人在公元前695年上了天,而這個蔡國在隨後的公元前447年被滅了。那麼問題來了,本文中的「扁鵲」,是中古時期的「扁鵲」,他是公元前407年出生的,也就是說蔡國被滅時,本文中的「扁鵲」還未出生。雖說故事一般有虛構成分,但這個說不通。

那這個「蔡桓公」是誰呢?實際上扁鵲見的是齊桓公。

但是歷史上,齊桓公,有兩個。

其一,是春秋時期的霸主小白,這個名字大家一定是如雷貫耳,至少他年輕時的事迹你都知道。舉幾個關鍵詞:「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拜相」、「老馬識途」、「風馬牛不相及」等等,他的故事真是精彩至極,感興趣的可以再去翻翻歷史。但是這位齊桓公的晚年極其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小人,結果在內亂中餓死,下場真是凄慘。

其二,是戰國時期的齊桓公田午,而當時的齊國國都在「上蔡」,所以也被稱為「蔡桓公」,跟蔡國實無關係。後世為了區分兩個齊桓公,一般稱呼他為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他沒什麼特別的事迹,主要就是留下了這個「諱疾忌醫」的通俗典故,供世人嘲笑了兩千多年。另外田午出生於公元前400年,時間也是吻合的。

所以,扁鵲見的是戰國時期的齊桓公田午。


2.扁鵲這個名字是不是太奇怪了?是。因為它不是個名字,而是個外號,類似於「神醫」、「大仙」之類的,但它比其他這些外號要高出幾個檔位而已。

一般認為扁鵲有三位,上古扁鵲是真·扁鵲,第一代的扁鵲,也就是第一個被稱為扁鵲的人,黃帝時期的古人,後世將其神化,可見下圖漢代時期的石刻,鳥身人首的就是他;中古扁鵲實為秦越人,秦氏,字越人,戰國時期的名醫;第三位是宋代的竇材,是他自己這麼稱呼的,他稱呼自己為扁鵲學派最後的傳人,著有《扁鵲心書》。

所以,我們在此文中了解到的扁鵲是秦越人,他因醫術高超,懸壺濟世,被人們用古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頌,滄海桑田,以至於我們都不知道他的真名了。

秦越人和本文的作者韓非子,下場比較類似,均是能力突出被某國國君粗魯殘暴的拉攏入伙,入伙後又被原有勢力忌恨,一個機智逃亡但半路仍被殺手偽裝成獵戶取了性命,一個被害入獄最後被逼自殺。

這個「暖場」有點長,感興趣所以順便講些小故事,下面又開始半正經說教了。


三、溝通的核心矛盾

1.田齊桓公是活該,但是秦越人的溝通沒有問題嗎?

也許文言文過於簡短,沒有詳細描述他們的對話溝通過程,但是我們先不理這個可能,僅針對文章表現的而言。

秦越人彼時還不是那個被所有人尊稱的扁鵲,他就是個游醫,也許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是顯然田齊桓公還不認可這個名氣,當然也可能完全是他自以為是。

假設今天有個小診所的一聲在你面前站一會兒突然說,「你有病」,你怎麼反應?

「你才有病呢」,是不是?

這不跟你走在三元觀外面,算命的跟你喊:「英雄,莫走!我算你近日有血光之災,快來我此處算上一卦,方能破此『凶兆』,破此『凶兆』後你會遇到人生的兩個『大波』……」一樣嗎?

「痴線」,大概就是大部分人的回應了。

溝通,從自我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先有自我概念的認識和自我的塑造,然後是自我的展現。

在這個故事裡,可以秦越人的自我展現並沒有做到很好。在我們的現實工作中,很多人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很多所謂「懷才不遇」或「不受重用」的問題更多是在其人自身。

作為一位醫生,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治病救人是最高的評價標準,而結果是他並沒有治好田齊桓公,甚至連治的機會都沒有。

在我們的現實工作中,是不是很多人也是如此?

做事、體現價值是團隊、企業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標準,但是有多少人因為溝通能力等各種的問題,並沒有在這個標準上去對標,轉而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方面?

所以無論如何,在田齊桓公未受醫治就掛了這件事情上,秦越人是失敗的,至少不能說成功。田齊桓公活該是活該,但這不是唯一的故事旨意。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類似的境遇就代表在工作中失敗了,企業沒有用好我們是他們的損失,但我們也損失了自己青春年華。

好在我們有一點可以學習秦越人,有智慧和機智,立馬麻溜的換個環境。

如果你和領導有矛盾,調整自己,適應他;否則,儘快另謀高就。


2.這個故事的官方寓意告訴我們,要如何面對自己的「疾病」、「缺點」和「錯誤」,很重要。但是,反過來看,才是我認為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核心的溝通矛盾——我們要如何面對別人的「疾病」、「缺點」和「錯誤」。

溝通難就難在有層出不窮的問題,而問題根本就在於人與人之間不能夠很好處理對方的缺點或錯誤。


身邊有位老同事工作不太負責任,又比較愛偷懶、愛推脫。舉個例子,同事給他發微信或信息他不回,領導給他發微信,他也假裝沒看到,一裝裝好幾天沒看見,這不搞笑嗎?可是他上班的時候,又天天抱著手機,怎麼辦?

第一, 微信本身就不應該這麼用,工作也不要依賴微信,即時性和正式性都很差。

第二, 有事直接給他電話,不要給他找「沒看到信息」的借口。

第三, 對於下級或者同級的人來說,他的缺點不正是你的優點嗎?沒有必要糾結於他的缺點,去抱怨、或者好心去提醒。很可能會被當作打小報告或是攻訐,反被利用,吃個啞巴虧。平常心對待這件事,抓住他偷懶而留給你的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先吃虧不是真吃虧。如果你充分的展現了自己,還是沒有得到屬於你的機會或者其他,那說明這背後有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找出來解決最好,如果找不出來或解決不了,那這就是一個向上的矛盾;你如果不能改變自己適應這個矛盾,就應該如上文所述,儘快另謀高就。


大道理太多,我也沒有什麼新意可說,就總結一些雞湯給大家,結合自己的性格和習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然面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也可以換句話說,叫我們應該怎麼「批評」人?

1)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要想一個不那麼親密的人忌恨你一生,特別簡單,認真的說一兩句損他人格的話就夠了,開玩笑不算。

2)生氣的時候不要拿手指,指著別人說話。此時當你用一根手指指向別人,有多少根手指指向你自己呢?數一數。對別人的不尊重,一定會帶來加倍的對自己的不尊重。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情緒失控時,盡量暫停溝通待冷靜之後再說。

3)批評別人之前,先說自己錯在哪。如果你這樣做沒用,沒關係,你仍然要堅持,因為這還是為自己的為善去惡。

4)一定、一定要時刻注意批評對象的面子,錯誤要委婉的指出,批評要委婉的說。

5)對事,只說事實,絕不要涉及人格。

6)多用激勵、探討和啟發的語言去批評。

7)批評要簡潔、準確,不要喋喋不休。

除以上幾點,對於向領導提的意見和建議要尤其注意以下兩點:

1.意見只能單獨提,不要在別人面前提,也絕對不要結夥提。

2.注意自己的身份,還有和上司的私人關係如何,不要簡單的認為「我是為他好」,幼稚。

我以前也這麼幼稚過。

推薦閱讀:

這樣表達感謝更真誠丨溝通
我從開店到現在,依舊還在犯的錯誤
大叔分享:實用的社交口才技巧
更好春節特輯 | 掌握這幾點,春節在家不再是煎熬
就在本周Coming This Week: My First LIVE!

TAG:溝通 | 職場溝通 | 溝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