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零售到底是場怎樣的遊戲?

最近很多人問,新零售是不是趨勢,能不能借力,其實非常簡單,先來理解理解它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新零售看起來很概念很務虛,其實落地無非就是實現四個字,「開源節流」。開源就是有沒有更多人來買或者有沒有人花費更多,節流就是,有沒有環節的成本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比較強調的兩點,一是,O2O,二是,線上線下一盤貨。但無論哪點,其實本質都是開源節流。

O2O看起來是我幫你線下做得更好,但為什麼是現在來幫?很簡單,因為線上流量紅利過了,因此要到線下找人流。

而線下其實人的需求很多時候沒得到滿足,這一方面是店不夠,另一方面是有店但人還是買不到想買的。從人均GDP的角度講,其實我們早就過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所謂便利店需求門檻值(日本、台灣經驗表明,人均GDP 達到 3000 美元以上,便利店開始興起並普及),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判斷說,現在需求是被壓制的,意思就是供給不夠。於是你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拚命開店,為啥,因為不飽和啊,尤其北京在一線城市裡處於非常不飽和狀態(比如東京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而在北京這個數字高達7000人),因此大家都瘋了一樣搶地盤。

也因此,這個時間點上,開便利店的都不在乎坪效,這坪效和收益都是規模上去了可以慢慢調的,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爭地盤。

那另一點,線上線下一盤貨,指的是什麼?其實就是要整頓非常碎片化的多級化的經銷體系。

這個經銷體系大家都聽很多遍了,但這麼多年一直沒動,為什麼現在動?很簡單,因為別的大的紅利沒了,經銷碎片化就成了最大的紅利,最值得改造的點(不好搞也要搞,沒有比它更好搞的了)。也因為現在技術成本已經足夠低,可以提供實時庫存之類的,因此大家都開始大動干戈。

那回到線上線下一盤貨,意思就是說,我要減少節點,更進一步說,就是減少每個節點的安全庫存(及其所對應的成本)。庫存和現貨一直是最大的矛盾點,但他倆平衡好了,成本就能得到最大的優化。

那當我同時拿著線上線下這兩塊數據,合在一起,我就能在備貨上、在擺貨上,讓貨的結構和消費者偏好的結構最大程度去重合,這就是減少浪費、降低庫存的含義。從根子上講,不是我逼著你買,而是你買什麼我就提供什麼。不和消費者對著干。

零售說白了,就是把貨在合適的位置,以合適的價格,賣給合適的人。因此如果你手裡有從前所有的數據,所有品類的數據、所有渠道的數據、所有消費者的數據,那何愁你賣不出去貨。你只要copy和優化從前的結論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在沒有數據的時候,人們用安全庫存、用營銷sense ,用各種手段去「預測」,去儘可能達成那個「合適」的值,那是靠經年累月的經驗給人的一種直覺,在沒數的時候這很有用。

那麼到了有數據的時候,這些個拐杖就都可以扔掉了。

所以回到新零售,當他說要用數據和技術去改造線下零售時,你就知道,他的目的其實是開源(圈線下地盤並做增值,即拿到那些不在線上購物的消費者、以及那些習慣於在線下購買的品類的消費者,並通過數據優化商品組合和定價,實現單客的消費額提升)和節流(降低獲客成本、庫存等供應鏈成本)。

於是最願意參與這個遊戲的是誰?一定是數據的所有者(能讓數據增值)、技術的所有者(能擴大技術使用的場景)、以及原經銷鏈條上的利益方(線上線下均算入,借力數據和技術,在這場行業洗牌中,盤活更大的地盤)。

嗯,這場遊戲,還是很有意思的。

推薦閱讀:

狗年無界零售全面打響,一張圖看懂無界零售。
新零售創新業態集中爆發:盤點全國已開的新零售超市
從「無人零售」看「新零售」風口往哪兒吹【下】(附報告下載)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生態
為什麼無人便利店是一個偽命題?

TAG:新零售 | 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