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用戶體驗是商業變革的核心
授課老師|李斌易車網、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任摩拜單車董事長
過去20年互聯網獲得的巨大成功告訴我們,用戶只會為好的體驗買單。
所有具有變革意義的商業實踐,都是既迎合創新技術的趨勢變化,又在情感體驗方面觸動用戶的內心。
用戶體驗的四象限模型
本節要點
- 行業變革的根本來自用戶體驗的變革,重新定義體驗就能重新定義行業。
- 用戶體驗,更需要關注的是功能體驗以上的情感需求。
- 變革體驗,就是在創新技術對行業帶來重大變革的方面,著力於情感體驗的部分。
關於用戶體驗,我有一個思考模型。
這個橫軸,就是和創新技術相關的關聯度。越往右越強,越往左越弱。
縱軸的下端是功能性體驗,上端是情感性體驗。
用這個四個象限來思考的意味著什麼呢?
橫軸,代表技術的變革、趨勢。
縱軸,代表體驗的方向。
過去,我們常講用戶體驗就是用戶痛點。這個痛點通常指的是功能體驗,也就是沒有被很好滿足的用戶剛性需求。
但實際上,滿足用戶痛點只是你必須要做到的必要條件,從來不足以形成對一個行業的變革。
真正要變革的是什麼?體驗。
你要感動用戶,讓用戶覺得你的產品好,這是什麼?情感體驗。
用戶體驗,簡單來說就是用戶的主觀感受,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它是靠上層的東西。不物理,不具象,非常具有感受性。
我們以「建築」來做比喻。
與技術創新沒有太大關係的功能體驗,相當於房子的地基,搭牢是必須的。
與技術創新有強關聯的功能體驗,相當於樓體,要有高強度的鋼筋和新的建築技術,去把樓蓋高。
但這個樓到底能不能讓你覺得漂亮呢?這就是裝修。這可能與技術的關聯度不是那麼高,卻是很感性的東西。
而真正的體驗是什麼?最終這個房子要成為你的家。這才是第一象限,真正變革的方向。
我們要重構的時候,就是要關注這個家是什麼樣的:家裡擺放什麼樣的裝飾,家人關係如何,怎樣互動,互相的情感牽絆等。
我希望用這樣的比喻讓大家看清各象限與用戶體驗之間的關係。地基作為基礎必須打牢,樓體保證你的競爭優勢。
而真正重要的,是你怎樣通過創新技術去經營這個家。
比如Airbnb,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方式,讓你可以很方便地訂到民宿,住到人家家裡。
這是創新技術強關聯的用戶體驗帶來的變化。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你不能坐在沙發上,翻翻手機,在一個很愜意的環境下和太太商量去洛杉磯應該住在誰家。
但真正重要的不是這一點。從本質上講,Airbnb就是用了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去激發用戶對未知文化的探索慾望。
這才是真正用戶體驗的變革。
所以你去看Airbnb的APP菜單,第一是探索,第二是心愿單,第三是故事,而非酒店、機票等功能菜單。
你會發現,這個APP與傳統商旅用APP相比,是完全不同思維的公司。前者是講「調調」的,後者就是告訴你:趕緊訂機票吧!
以用戶行為地圖解構用戶的Touchpoint
本節要點
- 重新定義用戶體驗,第一步是拆解用戶體驗。
- 清空賣方立場,回歸用戶視角。
- 痛點以外的細節,在用戶體驗拆解上更有價值。
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在你自己的行業對用戶體驗進行重新定義呢?
第一個步驟,是拆解。
拆解的第一步,是要忘掉商業模式,忘掉技術,忘掉標杆,清零自己,切換到用戶視角。
大家也知道我是摩拜的董事長。
2015年初,我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交流最初想法的時候,其實就是完全從用戶角度出發的:
大家坐地鐵,總會發現有那麼一兩公里有點難辦,要走就要花二三十分鐘,騎自行車就挺好的。但自己的自行車沒地方停,而且從家裡到地鐵站可以騎自行車,下了地鐵又沒自行車了。
所以我們有做摩拜的想法,就是覺得要做到手機開關鎖、隨取隨放。
摩拜還在雛形期間,很多人擔心車輛丟失,要給單車加樁。但是不可能在每個地方都布置那麼多樁,讓用戶原本省下的一公里行走時間又拿去找樁。這是違背人性的。
事實上,如果你要琢磨車會被偷、用戶支付、掙不掙錢之類的問題,固定樁就是首要要考慮的問題。我們不會在這方面去過多設想,因為用戶體驗是第一要務。這些問題,都是未來要解決的問題,而非最初的出發點。
如何尋找用戶體驗呢?具體方法,就是以用戶行為地圖去解構用戶的Touchpoint(觸點)。
什麼是用戶行為地圖?
你要把用戶從認知你,到參加、購買你的產品,享受你的服務這整個過程中,其全程是如何和你接觸的,他需要考慮什麼東西等,全環節拆解考慮,哪怕他中途退出了你的用戶群體。
整個環節的拆分你可以事無巨細一點,做一個思維發散圖,尋找每一個環節的Touchpoint,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列得越長越好。
我對汽車行業了解比較多,以一個「完整的擁車體驗」來舉例。
從整體形象到用戶互動到用戶生活,這都是一個完整需要考慮的鏈條。在蔚來汽車內部,關於用戶體驗,我們有幾百個定義,將每一個用戶體驗點歸類。
事實上,即使是最顯而易見的「價格」,都可以延展很多關於用戶體驗的思考。
去4S店買過車的都知道經常發生價格不透明的情況。一次,有個人找我買車,說最近想買一輛邁巴赫,問我能不能介紹一家4S店給他能便宜點。我也覺得奇怪,都是要買邁巴赫的人了,還在乎便宜那麼五千、一萬塊的錢嗎?
事實上,對於這個人來說,他在乎的不是這一點點價錢的差異,而是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裡。
設想一下,如果他的朋友也買了一輛邁巴赫,兩個人一起聊起價格,有能力買到便宜一點邁巴赫的人,其深層次的含義是,我有更好的關係,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錢買到這輛車。
這才是用戶體驗中,你需要深層考慮的問題。改變用戶體驗,就是來自於這些很小的事情。
蔚來年底要上市的ES8有一個「女王座駕」,這個椅子可以推到第二排。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因為我們考慮到媽媽既要和爸爸說話,又要照顧第二排的小朋友。
在尋找用戶體驗中,我們特別需要去注意挖用戶痛點之外的細枝末節。平時,大多數細枝末節人談到用戶體驗,常常講到的是「用戶痛點」,但我更在意的是用戶感性的爽點、癢點。
這非常重要。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是開4S店的。有的用戶把車放到他那裡修好了後,總是因為各種原因忙得沒時間來取車。
而實際上,這輛車長時間放在4S店裡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店裡的空間需要周轉,車也容易出問題。朋友給用戶打過電話要求其取車,但是也沒有效果。
後來,我朋友想起了一件事:用戶給這輛車取過名字,叫小白。於是,他給用戶發了一個簡訊,是以「小白」的口吻發的:我是小白,我已經修好N多天了,怎麼還不來接我?
當天下午,這個車主就趕緊把車開走了。
其實就是這樣一件取名的小事。但這個小細節,反而是能夠感動人,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地方。
可能會有人問我,改變用戶體驗是不是意味著對所有用戶都好?再講一個我們蔚來自己的故事:用戶體驗也不是一件取悅所有人的事情。
今年,我們在上海車展第一次亮相,搭建了一個3600平米的展台,做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但我們是需要用戶掃碼下載我們的APP、關注微信號才可以進入的。
表面上,這與照顧用戶體驗的初衷是相反的,畢竟掃碼下載並不方便。
但是,另一方面,你到底是要照顧那些連掃碼都願意掃的人們的體驗,還是要照顧那些願意下載你的APP、與你有深度互動的人們的體驗?
我更傾向於服務好後者,因為這些人對我們有承諾,我們也必須對他們有所承諾。禮尚往來,這是人性。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上海車展,在那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我們更是搭建了一個幾十平米的親子中心。這也是上海車展歷史上第一次有汽車品牌搭建的親子中心。我們邀請了很好的幼教老師入駐,也照顧了當時加起來差不多一兩百位的小朋友。
我們還真不是為了展示什麼概念。而是我們相信,看到親子中心的觀眾,哪怕他沒有帶自己的小孩到現場,也能感受到我們這種關愛用戶的文化和價值觀。
這是剛需嗎?
在車展期間,看車是剛需,吃飯方便是剛需,但親子中心一定不是。但我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
所以,所謂用戶體驗的創新,應該在痛點以外跟感性體驗相關的細枝末節去著力。痛點是每個人都很容易想到的,但這種情感體驗的細節,其想像力是非常難被窮盡的,這就是真正變革的機會。
而去做好這件事,首先,要做的是清空自己。
不要考慮能不能掙錢,技術如何變化,對標什麼企業。這些都是你未來要去解決的問題,而在此之前,你要創新,首先要切換到用戶視角。
所有偉大的創新、偉大用戶體驗的變革都不是從商業模式出發的。
你只要真正能變革這個行業的用戶體驗,能夠獲得用戶,就一定會有商業模式。
重構用戶體驗
本節要點
- 真正的創新源於用新技術提高與用戶的情感關聯。
- 重構用戶體驗的背後,是讓用戶感覺品牌對其的尊重與認可。
我們將汽車的用戶體驗分成四大方面,大體上就是我們對用戶變革方向的一個思考。
車(Car):車必須做好,地基必須打牢。
汽車服務(Service):用最新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給用戶超越期待的體驗。
數字觸點(Digital touchpoint):在每一個Digital Touchpoint都做到既方便使用,又代表品味追求。
汽車以外的生活(Beyond the car):用戶買了我們的車,就加入了一個愉快俱樂部的門票。哪怕你一年只開我們的車1000公里,也願意擁有我們的車。
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高性能、品質好的車,這是必須的,這就是地基。但這不是變革方向,只做好車的人很多,不缺你一個。
車的顏色漂不漂亮,內飾材質如何,包括我剛才提到的「女王座駕」。這些都是可以靠技術提升的「裝修」。
我們真正的創新應該集中在哪裡?
技術創新帶來的強關聯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需要對用戶體驗重點重構的部分。
實際上,在我所羅列的用戶體驗地圖中,我認為最重要的「Touchpoint」環節,就是車以外的生活。
我們所有的用戶獎勵體系、回饋體系、移動APP等,都是基於新技術實現了用戶的個性化定製服務。
我們對用戶獎勵、回饋體系有許多設想,比如為什麼不能由我們來為買了蔚來汽車的車友組織些活動呢?
用APP請車友的投票,請他們喜歡的巨星來開個演唱會?這些例子是很小的事情,並不是剛需,也不是痛點。但這背後代表什麼呢?代表你這個品牌對用戶的一種尊重和認可。
又比如,我們的用戶中心,不叫「用戶體驗中心」,去掉了「體驗」兩個字。
用戶體驗中心,是給沒買你的車的人用的,去體驗、了解一下你的車。而用戶中心,是給買了你的車用的。這兩者有很大區別。我一直認為,汽車公司應該對買了車的人更好。
因此,用戶中心,只用很小的面積做展示廳,其餘更大的部分,營造的是讓用戶覺得方便和自豪的「城市綠洲」,是讓他可以見朋友、做交流的地方。
在這方面的體驗,我們與其他汽車公司相比,是碾壓式的。
現在的汽車公司,其實尚未對用戶的整體體驗負責。汽車公司把車生產出來以後,就給到4S店,用戶從此被扔進汪洋大海——自己找保險公司,找4S店修理,做很多自己不擅長的事。
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這是一百多年前形成的規矩。想像一下,如果你今天在電商網站上買東西,卻需要自己去銀行櫃檯匯款,去郵政去包裹,電商的維修中心換貨,用戶會體驗好嗎?但現在汽車行業就是這樣。
我們希望變革這一切,我們希望重塑行業。
推薦閱讀:
※什麼是產品運營?
※流氓還是流氓,無法改變是流氓的事實——揭露360的種種罪行
※你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董酒涉嫌虛假宣傳,食品藥品虛假宣傳為何屢禁不止?
※如何準確的抓取核心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