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防對峙與晚商權力之爭
文/欲雲
一
2017年6月印度越過中印邊境線,強佔了中國的洞朗地區。印方聲稱,印度盟友不丹發現中方在中國與不丹邊境修築公路,感受到巨大威脅。為了替小弟出頭,印軍悍然出兵越過國境線,阻止中方施工。
中印對峙,從中國角度出發,如果僅僅局限於中印邊境,眼光未免過於狹窄。
這幾年來,在中國周邊存在著不少的矛盾與衝突。在東南亞,中國和越南與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等國家,有著領土爭端;在東亞,中國和韓國與日本都存在島嶼爭議;在國內,中國東南沿海的台灣省,代表台獨勢力的民進黨再次通過競選上台執政後,搞各種小動作,在不斷地刺激著國人脆弱的神經……。
表面上看來,這些或明或暗與中國不斷對抗的周邊勢力,無論是何方神聖,實力都不如中國。因此,無論是哪個對手,在某些中國人看來,都可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戰而勝之!
然而,這股思潮,就是要被人帶入巨坑的節奏。
二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有這麼一個朝代,就是陷入了這種巨坑,摧枯拉朽般地結束了自己的統治。這個朝代,就是殷商王朝。
公元前1027年1月20日(按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周武王牧野戰勝了商紂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家喻戶曉。但很少人深入去探討的問題是,在牧野之戰中,周人區區五萬之眾,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戰勝擁有七十萬大軍的商王室大軍,並一舉而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周國士兵都是以一當百的猛張飛?
這個問題的最直接答案,要回到牧野之戰前兩年的一場戰役。
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周武王姬發執政第八年,周人突然主動出擊,一舉攻佔了黎國。黎國,也就是《史記·周本紀》中所提到的耆國,位於今天山西省長治西南。長治,即舊時的上黨。
黎國之戰,在傳統史書中基本是淡而化之,並沒有過多的濃墨重彩。但是,黎國對於商、周之間的對決,其戰略意義之重要,卻如何形容都不過分!黎國所在上黨地區,因其地勢高峻且險要堅固,到處是天然屏障而被稱為「天下之脊」,古人謂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歷來上黨都被視為「用武之國」
和「兵爭要地」,再加上長治盆地的易守難攻之勢,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從長治盆地出發,向東穿越太行山脈,就可居高臨下,直搗黃龍,徑直衝向商王國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帶——商王都(今河南安陽附近)。這可是老天都難以撼動的地利優勢!佔領黎國,意味著周人已經扼住了商人的咽喉,隨時都可取殷商性命!
所以黎國被攻克後,周武王姬發意氣風發,打破周國限酒禁令,在鎬京王宮內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來慰勞攻佔黎國的大功臣畢公高。
然而,姬發似乎高興得太早。
雖然周人搶佔了「天下之脊」,但是商國的龐大身軀才是橫亘在周人面前無法逾越的真正高山。只要商帝國實力還在,誰敢輕視,就必將遭受懲罰。周國如今直接將大刀舉到了商人頭頂,商王室怎麼可能任由周人在自家門口這麼放肆!姬發還真以為商紂王只是「病貓」,可以任意調戲嗎?
三
喪失黎國之後,商王室大臣驚慌失措,紛紛痛斥商紂王。大臣祖伊甚至當眾罵商紂王「過失太多、懶惰懈怠」,讓商紂王丟盡了臉面!
「帶頭大哥」被下屬當面斥責「懶惰懈怠」,已是威信掃地。再不作出作出點事情來挽回,這「帶頭大哥」也沒法當了:姬發這臭小子強佔黎國,讓老子丟盡了臉面!盛怒之下,商紂王立刻調集商國全部軍馬,浩浩蕩蕩地衝上太行山,集體上山「打獵」!這次要堅決地打擊這伙叛逆,奪回黎國,讓周人老老實實地滾回渭河平原!
商人戰略意義如此重大的一次軍事行動,史書上居然沒有留下任何詳細記載。只是在史籍字裡行間的縫隙里,才保留下來極其簡略的一筆:「商紂為黎之蓃」!雖然史料的記載極其簡單,但是商紂王想收復黎國的迫切心情,卻可感同身受。黎國的戰略地位,實在是太重要了!黎國之爭,已成為商、周二國競爭勝負的焦點之戰,絕對不允許再有絲毫的閃失!
周文王姬昌在位之時,在刻意縱容周國陸續吞併莒、邘、崇等等方國之後,商紂王突然大發雷霆。在商紂王巨壓之下,姬昌被迫將周國數年浴血奮戰奪來的土地大部都獻給了商王室。如今姬發不接受歷史經驗教訓,居然變本加厲,直接打到了「老虎」家門口——眼下周國還沒強大到可單獨對抗整個商帝國。這些年來,周國雖然在經濟、軍事、外交等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比起商王國,卻還是相差甚遠。周國想憑藉太行山之險來對抗如巨人般的商王國,無論如何,都是凶多吉少!周人這麼著急地去激怒大老虎,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姬發還是年輕,政治經驗不足,做事缺乏耐心,太衝動!
四
然而,時勢異也。
雖然商帝國的強大依舊,周國的相對弱小也任然依舊,奈何天下並不是只有商國和周國。就在商紂王全力攻上太行山,想奪回黎國之際,後院突然起火了。
火勢的源頭,就在山東半島。山東半島是東夷人的地盤,東夷人原本是商人盟友,曾經與商人結盟滅夏。但從商朝中期開始,這對曾經的盟友突然決裂了。東夷人不停造反,讓商人如芒在背。為躲避東夷人,商人不得不多次遷都,最後把國都從河南中部遷移至古黃河以北的河南安陽附近。直到商王武丁時期,商王室對東夷人發起多次大規模反擊,東夷人受到沉重打擊,才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折騰。
雖然衝突暫時結束,但是雙方卻再也無法恢復商初那種「同志加兄弟」式的友情了。武力征服,只能讓人暫時順從;被征服者內心裡的仇恨之火,只會越燒越旺!
在商紂王全力攻向太行山、準備長期鏖戰拿下黎國的關鍵時刻,東夷人內心隱藏的巨大仇恨,讓商紂王攻克黎國的雄心頓時毀於一旦!眼看商紂王出動商王國主力上太行山攻打黎國,與周人形成長期對峙,東夷人深知商王國必然空虛。他們審時度勢,在山東半島再次發起了大規模叛亂!
鎬京遠在千里之外,山東半島在商王國近旁。周人實力弱小,雖然佔據黎國,但要想對商國發動全面進攻,還是長遠之事;東夷實力強大,集體反叛,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東夷人與商人分分合合幾百年,彼此知根知底。東夷人反叛之火越燒越旺,勢必燒出山東半島,快速蔓延到中原,到那時商人恐怕連老巢都難以保全!
黎國在商王國之北,東夷人在商王國之東,兩個方向上同時出現了敵人身影,已經讓商紂王顧此失彼!《封神演義》中,商紂王有太師聞仲和申公豹替商紂王招攬天下英雄,為商王國四處征戰;在殘酷的現實中,遺憾的是,除了商紂王自己,神仙都幫不上忙!
隨著山東半島東夷人越鬧越歡,形勢日趨嚴峻,商紂王不得不痛下決心,恨恨地放過了周人!商國大軍迅速撤離太行山,全力向東,去平息東夷叛亂。
這一走,商人就再也沒能重上太行山。
東夷人實力強勁,商國舉國出動,仍然是與東夷打了個難分難解。據陳夢家先生根據殷墟卜辭研究,商紂王這次平息東夷之亂,時間長達二百六十天!一場戰爭,打了將近九個月,戰事必然極其慘烈。《左傳·昭公十一年》中評述這場戰事,就說「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商國鎮壓東夷叛亂,即費時又費力;雖然最終得勝,商國軍隊卻損失異常慘重。戰鬥力精英損失殆盡的商帝國,在平息了東夷叛亂之後,已無力再上太行,來奪回黎國了。
五
商人與東夷兩虎在山東半島惡戰,周人則穩穩地守在黎國,冷靜地坐山觀虎鬥。兩年之後,在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糾合了七十萬軍隊與周人的五萬軍隊對抗,結果這些臨時拼湊的軍隊根本不堪一擊,被周人一衝而潰:「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商帝國就好比是一頭兇猛的老虎,周人和東夷人則如惡狼般站在老虎前後兩端:老虎先上太行攻打周人,東夷人就在背後燒老虎尾巴;老虎掉頭來攻打東夷,周人又從背後給了商人致命的一刀——強大的商帝國就是這麼被弱小的周人徹底擊跨!
商國之亡,決定性因素是商王室後期殘酷和腐敗的統治。但是,牧野終極之戰中還能組建多達七十萬大軍的商國,居然在區區五萬周兵的攻擊之下轟然倒塌,其直接誘因卻是商紂王在黎國之戰時採取了錯誤的應對策略。如果不是商人四處樹敵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周人滅商之路,將會艱難得多。
六
這就是歷史留現代中國人最為寶貴的經驗教訓:不要掉入猛虎戰群狼的陷阱。畢竟,如今中國周邊這種群狼戰猛虎態勢背後的策劃者和推動者,才是最想坐享其成的漁夫!
——完——
作者 |欲云: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路,
請關注欲雲談史論今公眾號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推薦閱讀:
※【老秦人的故事】51、野心膨脹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書摘-12
※紫禁城中「冷宮」為何不對外開放?
※李世民為什麼不大肆加封秦瓊程咬金等武將?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文王造字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