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話佛哲002 | 手刃邪惡的強者,比滿口道德的懦夫,更如法。
佛陀的教誨,還有幾個需要留意的重要特點。其中,極其關鍵的一點:
佛陀親自囑咐,我所說的法,就像船一樣,一旦你過到了河對岸,你千萬要記得把船放下來啊。
在中國佛教中,我們有類似的比喻:法,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假如你死盯著手指,你就看不到月亮啦。但是,假如沒有手指為你指清方向的話,你也可能看不到月亮。
這是什麼意思呢?
打坐/冥想/禪修,是通往證悟的關鍵手段,它能提升我們的洞察力和定力。
當你得到了強的洞察力後,你可以很好地覺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思緒和感受,從而可以根據情況做出最優解。但是,難得糊塗,不那麼精明,有時候才是智慧,有時候才是最優解。看清,不說清,也是一種智慧。拿得起敏銳,也放得下敏銳。當然,在連敏銳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就沒資格談拿起和放下。
相似的,專註力/定力,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工作效率以及內心的平靜。但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多線工作,我們的確需要一心二用。何時該用什麼工具,我們需要自己拿捏。專註力是一種工具,一種武器,但不需要一直使用。
相似的,五戒能夠減少我們內心的糾結,吃素能夠使我們更加清靜,這都有利於我們的修行。
這就好比,當我們的手機出現了系統問題,在排查的時候,我們需要先把多餘的程序關掉,好降低排查難度。停止產生激烈情緒的行為,都是幫助我們修行的好方法。但是,當我們回到更複雜、沒有絕對是非黑白的真實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嚴格遵守五戒,而是心中有數地尋求最優解,這才是智慧。
這就好比《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陸先生,為了維護上海的和平局面,平衡各方勢力,他不得不動用一些暴力去遏制一些行動。他們,這些「流氓」像茶餘飯後般地談論殺人,雲淡風輕地「清理」。但陸先生,在此之外,處處柔情,處處得體,盡量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
即便是做了殺人的準備,他也不是一進場就「上點心」(送上對方情人的玉手),而是先給對方留最後的機會。余路,全部都行不通。那你不可以怪我狠心了,除此之外,我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了。「點心」,現點現做,也是我對你的一份憐憫。
他是個文明人,不喜歡戰爭,不喜歡殺戮,不喜歡暴力,但是不得已,為了全局,在這個混沌的世界裡,他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
「我有太多的人需要照顧,不能隨心所欲。」 陸先生說。
面對這沾滿鮮血的「流氓」,日本間諜傲慢地說,我了解你們,你是不會殺我的兒子的。我太了解你們了。
日本間諜,陸先生的妹夫,他了解他們這些」流氓「的義和善。
的確,陸先生重情義,說得沒錯。但是,陸先生,這次,讓人開槍了。因為,不得已。
」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 陸先生這句話,意味深長。
善,不是使我懦弱和無力的原因;而是讓我更強大,能夠承擔更多的力量。善,不是一味地退讓和妥協,而是我雙眼含淚,了解了全局,洞察每個人的情況,然後不得不做出的最佳選擇,即使我痛。
這比滿口道德,但是無作為的「聖人」,來得更「如法」。
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回歸到生活,換個實際的例子。
開悟不代表沒脾氣,而是,憤怒只是一種工具。在需要的情況下,我能用,為了全局。在不需要的情況下,我能收,即使我生氣,為了全局。禪心在內,不在於表現形式。
做事手法高明不高明,得到的效果好不好,這才是更清晰的衡量標準。
當然,我們說的是,修行後的靈活性。在獲得清晰的覺知之前,先好好使用標配工具,的確是有好處的。尤其是,脾氣暴躁的人,先感受一下,不發脾氣是一種怎樣不同的體驗;慾望強的人,先感受一下,和慾望和諧共處不去縱容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痴迷的人,先去感受一下,和痴迷在一起,但是不去順應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獲得新經驗值後,我們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不同的行為,了解不同的工具。這樣,我們才可能有自由。在那之前,都是過程,都是體驗。
公眾號:U_Undefinable
推薦閱讀: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二)
※完整版 生命、意識、 存在與物質、能量、信息之現代哲學、量子物理的思辨進程
※2017復旦哲學大會:世界因您不同(9/17 復旦大學)
※論韋伯的「理解」(讀書筆記)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