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式的愛情 為什麼不可能長久?

一.

最近喜歡看《曉松奇談》。朋友的朋友是這個節目的編導,說高曉松在錄製的時候是不會給自己準備台詞的。因為一切的知識點和想說的話都在他腦子裡。半小時一期的節目,錄起來從來都是一氣呵成。

作為一個曾經覺得美好肉體比學識更重要的人,頓時愛上了這位「矮大緊」淵博的學識以及「詩與遠方「的論調。看來對於我這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文藝知識青年廣博的學識還是很有殺傷力的。但翻看他的歷史,發現愛他才華的女人從來都不是少數。比如現在還活躍在微博一線的,他的前妻夕又米。

這讓我想到了一本書《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二.

這本書是作者的處女作。

作品講了一個患有慢性時間錯位症男人亨利,在他28歲時遇到20歲他妻子克萊爾的故事。而克萊爾卻說:「我從小就認識你了」。

而多年過去,當亨利病發時,發現自己回到了童年,遇見了他6歲的妻子。他教她如何學會愛,如何生活,教她對人生與生活的看法時,他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這是一對情侶用一生時間把彼此改造成完美伴侶的故事。

三.

讓我們回到高曉松和夕又米的事件中,當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十幾歲小姑娘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的成熟男人。就像那句很有名的話「在你涉世未深時,我帶你看盡世間繁華;當你成熟幹練後,我也能牽你坐旋轉木馬。」對於小女生來講,這樣的男人就像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可以找到一切問題的答案,而面對這樣的男人追求,同時也是毫無招架能力的。

所以他們在一起了。

而站在高曉松的角度看,之所以他會選擇夕又米,大概是因為對他而已,他自成一派的知識體系與價值觀。

馬東曾經在《奇葩說》辯題「30歲,是要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那期中評價過高曉松:

「他用的是斧子,因為他每一次的立論都是建立一個自己的邏輯,而這個立論的最初特別重要,他最初的幾句話你認可了,他的自圓其說的力量就徹底把你帶進去,所以他是一個領袖型的辯手。」

而在與夕又米的婚姻中,他就像是個女友養成類的玩家,只不過這個女友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與他結合,她的人畜無害令人安心;她的人生觀價值觀由他來創造。

一個知識儲備豐富,生活經驗豐富,可以輕而易舉讓路人跟著自己節奏走的人,是可以輕而易舉完成以上這些的。只是後來的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變得不再受他控制。他覺得她變了,於是他放手了。

就像夕又米在微博「離婚聲明」中寫道:

「他教會我認識這個世界,為我打開很多扇窗戶。離開以前所認為的全世界,真正的全世界才會活生生地呈現在你眼前——離婚,不是枯萎,而是盛放。

對於這種「爸爸伴侶」,由他親手締造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他離開後獨立存活的夕又米還會是她自己嗎?還會適配其它人嗎?還是完全成模,變成了另一個年輕版的高曉松呢?

四.

我認為,她大概會變成另一個高曉松吧。

無意評價這段老少戀是否是正常的男女關係,但在這段關係中,雙方一定是各取所需的。是夕又米那時真正需要一個導航員,而高曉松有恰如其分的出現了。

但這種老少戀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年少的在年長的耳濡目染下,變成了年輕版的年長者。這樣的關係,優點是有人滿足你物質和精神的需求,讓你富足充沛的和他在一起;但缺點是完全不利於人性格的養成。區別在於一個原版教導出的是翻版。

這種以改造伴侶為生的人,不論最後培養出與他多適配的伴侶,其實都是失敗者。

因為那個她在長大,而他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五.

再說回《時間旅行者的妻子》,這本書給我感覺講的是一種理想態的愛情,這種感情是一方引導,另一方接受而獲得的。對於雙方,是遷就包容共生體;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複製品。這種情感關係的發展才是良性的。

在所有的男女關係中,雙方一定是各取所需的。你並不是在養成女兒或兒子,你是遇見一個人,從而想和他共同創造出某種可能性。

因為愛情從來都不是誰等誰,愛情應該是勢均力敵。

就像在書中作者寫道,雖然亨利經常往返於在認識布萊爾之前之後的時空,但她總是會疊放好他的衣服,關掉花園的水,以防他回來的時候弄的滿身泥。

這時我才知道,他在的不是別的時空,他真正存在的是那些和她在一起的時空。

而她窮盡一生的等待,也只不過在等待一個剛剛好匹配的他出現。

希望你們不要遇到陪他一起長大的他,也不要遇到拜金現實的她。而是會在那剛剛好的時間,遇到那個,剛剛好的他。

關於讀書或許你還想看:

《大亨小傳》《消失的愛人》

又或者,想看什麼書的書評留言給我吧。


推薦閱讀:

高曉松稱林黛玉原型是潘金蓮,你怎麼看?
高曉松入職哈佛!這個大臉研究員,是如何被哈佛看上的?
馮小剛高曉松如何見證《言王的誕生》脫口秀封王賽?
高曉松坐過牢么?
韓寒 | 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TAG:高曉松 | 情感 | 社會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