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繪畫造型不準確可能是「本能」在搞鬼!
作為科班出身的小編來說,深知早期繪畫剛入門時的艱辛與無奈:造型不準確、畫得膩了、畫得死板……,在這些批評的話語中,當年縈繞在我腦子裡最深刻的是:造型不準確!
造型是事物的骨架,骨架對了,你就成功了80%
當時,小編還是小鮮肉的時候,咳咳,對於造型不準確的本質原因並不了解,歸結為:畫得少、眼高手低等等,彎路走的不少,短時間見效很慢,就像迷失在一個怪圈森林裡。
事物之間是關聯而相通的,不要孤立去看,也許在非繪畫領域你頓悟了,在繪畫中你會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我一次看「閑」書,裡邊講到一個點叫「人的本能」,書中例子:
研究發現嬰兒之所以晚上會哭鬧得更嚴重其原因是出於本能,其目的是降低母體的體質,從而延緩他(她)弟弟妹妹的降生時間,讓母親的愛都注入他(她)一個人身上。
書中還說,拖延症其實就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的本能是趨向於簡化,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子先自己舒服一會兒再說,於是今天就拖到了明天。
這裡強調的重點是:「反本能」。一個拳頭向你打過來,你的本能是保護自己,下意識閉上眼睛(雖然這種本能太可笑,閉上眼睛拳頭打來也會疼!)。如果你要想成為拳擊高手,就要有反本能意識,當拳頭打過來依然能保持睜眼並靈活應對。
對於繪畫造型的不準確,是不是因為人的本能原因呢?於是在過往的生活中我就留意查找一些資料。果然有了一些發現:
舉個例子:當我只讓你畫一個蘋果的時候(如圖一),你會怎麼做?是不是會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研究蘋果本身上(如圖二)?
如果你有「剪影」意識,那麼恭喜你,你的技能已經打敗95%的用戶!
這裡強調一點,把複雜物體「剪影」畫,有助於理解描繪事物的形體。
剛才不是說了,人的本能就是趨向於簡化么,有時候還要利用好這種本能。
把注意力集中在繪畫對象本身上,這其實就是我們的本能。
對於造型來說,怎樣修鍊來反「本能」呢?
這裡引入一個詞叫:圖與底(正形與負形)
黑色方塊因為面積小、顏色深在畫面中突出形成「圖」,其餘灰色部分面積大成為底的部分。
我們可以這樣的理解,圖就是繪畫的主體事物,底就是繪畫中的背景。
現代科學證明,人類大腦能組織變化不定而且混亂的景象,使其成為有意義的空間單元,當圖形的光特性有最輕微程度的不均衡現象時(涉及到顏色、大小、形狀等等),人立即把視覺組成兩個相對的成分一一圖像和與之相對應的背景(底)。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面白牆如果潑上水,那麼有水的的地方因為顏色深了,立即就會從視線中剝離出來形成單獨的形。
非常著名的就是《魯賓之杯》,它的正形是一個黑背景下的杯子,負形又是人的臉,可謂是「一語雙關」、「一箭雙鵰」。
咱們再回到之前那個蘋果上,我們反本能的正常觀察方式順序是從圖一的實體,概括到圖二然後過渡到圖三再到圖四,然後再到圖一循環觀察。
這樣就能將視線不單單停留在事物本身,從而達到整體觀察的目的。
可以這樣說,將圖四中的負形描繪正確,其蘋果的外輪廓形也會描繪正確,這樣一來蘋果整形和負形結合觀察相當於造型的「」雙保險」。
延伸——下面和小編來欣賞一下正負形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從上面圖中大家可以看出作為「圖與底」這樣簡單的概念用處是很廣的,希望你能舉一反三。
最後咱們總結一下:
1.反本能的訓練不僅僅局限於繪畫上,至於它還能幫你做什麼,需要你自己挖掘。在這一點上進入了一個概念——「圖與底」。
2.從實物—實物剪影(正形,「圖」)—周圍背景(負形)——實物,循環觀察能夠提升你的造型能力。
3.單純提高數量並不能有效提高你的造型能力,要想提高造型能力前提是方法正確。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後邊新的內容會更精彩!
美術視覺,帶給你不一樣的觀察視角。
喜歡記得點擊關注支持,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與我交流。
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配圖精選自網路,下期見。
推薦閱讀:
※彩鉛月季教程| 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
※嘿,要來一點小姐姐嗎?
※我的2018年繪畫作品6——海浪
※透視浮世繪
※透明玻璃杯也能畫的很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