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踏入美學大門的精神導師
蔣勛:「美是回來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活著。我覺得它是一個大智慧。」
他的文字安靜且細緻,感性,卻也理性,有著一種柔軟卻能擊中內心的力量。
台灣散文名家張曉風曾這樣描述蔣勛先生:
「他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
蔣勛先生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台灣。他似乎血液中便帶著古典氣質,從骨子裡就流淌著那股對美的執著和溫文爾雅的風度。他是這個時代的生活美學家,也是發現美、傳播美的美學佈道者。
生活美學
「不要再忙了——你就開始有了生活美學。」
蔣勛從很多方面概括過生活美學,《生活十講》中的這一段極為出色:「人大概到最後才會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麼,而是不要什麼。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學裡,我們要強調的美,並不只是匆忙地去趕藝術的機會,而是能夠給自己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視覺,你的聽覺,可以聽到美的東西,可以看到美的東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嘗到美的滋味,這才是生活美學。」
在《品味四講》書中,蔣勛提出生活美學的概念,從食、衣、住、行四個方面引領讀者體會其中的意義。生活中的美可能是一壺由100度沸水釋放出來的茶葉清香,也可能是坐下來慢慢品味一碗慢火細烹的湯,一件價錢算不上昂貴卻舒適得體的衣服……你會發現,美就藏身在瑣碎的生活當中。
孤獨美學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
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孤獨六講》是一本講述孤獨美學的書: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孤獨,其實是一個能讓人們面對最真實的自己的機會。面對著四面八方的「孤獨」,蔣勛不是像心靈雞湯般給你指引,讓你逃離孤獨,相反地,他則告訴你要如何才能完成孤獨、給予孤獨、尊重孤獨,甚至享受孤獨。
文字美學
「文學是照進單調貧乏生活中的一束光,
是對平淡生活的救贖。」
身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文字的力量彷彿卻不再被重視。數以萬計的八卦新聞、圖片和視頻充斥著我們的屏幕,霸佔著我們的眼球,卻無法蜿蜒進心中滋潤其中的乾涸。
央視最近乾的事兒都特別漂亮,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還是《朗讀者》,都讓人重新發現了文字的美麗。在蔣勛看來,文學是探索生活美學的入口。蔣勛好似一名睿智的預言者,在此之前,他就與我們聊文學,為所有熱愛文化的讀者獻上文學作品的音頻,用平和的嗓音講述文字之美。
《蔣勛說紅樓夢》是蔣勛傾注長達半個世紀反覆閱讀《紅樓夢》數十多遍後的心血之作,根據對中國文化美學的精深研究,從人性的、文學的角度挖掘《紅樓夢》獨特的人文內涵。
在《蔣勛說唐詩》和《蔣勛說宋詞》中,蔣勛從文學到美學,娓娓道來其中的詩意和禪機。
儘管蔣勛在學術方面的確存在一些錯誤,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他對美學的感悟和研究。與其揪住錯誤紕漏不放,不如寬容地思考他所傳遞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詩人席慕容贊他「是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何不將他當做一位促膝長談的朋友,一位精神導師呢。
生活已經有如此多的苦悶、現實、殘酷、不幸,希望我們還能找到生活中的藝術與美,向美靠近、向美致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