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排隊搶到「維密」的內褲,也不過一身肉包著塊布
你知道嗎?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在上海開了家4層樓的旗艦店,整個上海的女人都炸了。
這幾天,談話里不夾雜幾句對這件事的興奮,好像你就是個不精緻、不愛美的女人。
然後女人一窩蜂都去排隊,門口水泄不通,年長者是想不通,還以為又回到那個買什麼都要憑票的緊張年代。
往裡面瞅一瞅,皆是羽毛和透著光的布,裹不住假模特的胸。
新落戶上海的維密旗艦店門口
▼
火爆程度已經突破想像,店裡還搞了活動,消費滿299送維密logo帆布包。
299是輕輕鬆鬆就能滿額的,所以這款包以迅雷不及掩耳,即將成為上海街頭的街包。
精明之人,還擔負起將維密帆布包刮向全國的己任。
閑置二手交易APP閑魚搜索結果
▼
維密店裡什麼賣得最好?
除了68元的唇膏、78元的香體膏、248元的兩瓶香氛以外,搶購最激烈的莫過於328元5條內褲。
內褲是日常用品,且能反覆使用,算下來才花60多塊錢,就能滿足心中的維密天使夢,無疑成了最低廉的圓夢成本。
維密上海店裡被搶購者翻亂的內褲
▼
維密的成功是因為它將普通的內衣褲變成了時尚,兼顧流行、傳承的意味,性感被編織成每一個愛美女人的追求,它被幻化成一種情調階層的象徵。
所以當維密的旗艦店坐落於上海,女人趨之若鶩,生怕自己來不及擠進高貴身份的殿堂。
可你搶購的是維密328元5條的內褲,還要去240幾兩件文胸專區淘貨,並且不一定能匹配得上你買的內褲。
穿這一身「維密內衣褲」出門,你是取悅了自己,且不討好任何人。
即使你褪去衣衫繾綣之時,內衣內褲百花齊放也確實討好不了任何人。
可惜了,花極低成本邁進「穿維密內衣的女人」行列,依舊是一身肉包著塊布,你與高級之間的距離,真的不是穿「維密」還是「愛慕」。
從眾並不入流
這個時代的女人,解放了雙手和舊時思想的禁錮,靠努力可以掙得屬於自己的收入。再加上輿論總是在強化女人就要獨立自主的思想,女權的呼聲空前高漲。
在我看來,過分強調男女平等本身就是矯枉過正,男女有各自性別所長,身為女人何必要做男人所能做的,來彰顯女人也有能力。
男士站著解手,女人也站著解手以示平等?真是啼笑皆非。
「悅己」這個詞在女權的呼聲下被炒作起來。
怎麼悅己?在物慾橫飛的年代,用手裡可以支配的金錢和時間來取悅自己,似乎已被教育成唯一的選擇。
所以女人開始從眾,在每一個領域尋找旗幟標杆,以「變成她」、「擁有它」作為不懈奮鬥的目標,我覺得是混淆了「得到」和「成為」。
你可以整容成范冰冰的容貌,擁有她所有的身外之物,但無論你怎樣都不可能成為她,因為復刻不了另一個人的審美、品味、情趣、知識積累、獨立思考,你只能成就你自己。
那麼從眾是什麼?
是盲目地跟著別人的審美、品味、情趣行事,因為知識累積有限,欠缺獨立思考的判斷力,隨波逐流。
一個新事物的發展初期對舊事物的從眾心理會阻礙事物的發展,而發展中期從眾會促進事物的發展,停滯期末期從眾會阻礙事物的變革和新事物替代。
文胸源自歐美,歐美版型的文胸歷經百年後,已經有固定針對歐美女性胸部的版型,在這個基礎上,維密才能夠以售賣「性感」為主題。
中國女性被輿論教育得審美只剩下審視胸前的溝有多深,絲毫不關注胸型、位置、副乳等問題,壓迫乳房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也被忽視。
維密的文化輸出和品牌理念的灌輸,是女性追逐時尚性感的標杆,但從眾並不入流,適合歐美女性的文胸不適合東方女性,還是從形體審美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適合自己的文胸吧。
輕奢是偽概念
時代賦予女人更多可以支配的金錢和時間,女人依舊夠不到那個奢靡無度的世界,商人們就創造了另一個世界,叫做「輕奢」。
輕奢的產品定價往往低於入門級奢侈品,單價在1000元至5000元之間。
因為有較好的質量和品牌識別度,不少的輕奢品牌已經聚攏了龐大的消費群體。
比如Coach、MichaelKors、ToryBurch、KateSpade、MCM等。
奢侈品牌也窺覷市場這塊「蛋糕」,紛紛打造「輕奢」副線。
比如Miu Miu之於Prada,Emporio Armani之於Giorgio Armani,D&G之於 Dolce & Gabbana等。
參見「奢侈品」的定義,有人認為所謂「輕奢」是一個偽概念。
奢侈品,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求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
而輕奢不算便宜,但往往也不昂貴;輕奢品貨量充足,大量銷售,很容易就能買到;品類多為服飾包履,全是生活必需品。
以上任何一個條件,輕奢都沒有滿足。
又有一種聲音認為「輕奢」只是銷售的噱頭,可以輕度奢侈一把,相當於在無法享受起奢侈品的過渡品。
而這裡對「輕度奢侈」又有兩個不同的理解。
一是從意義上來說,參照奢侈品的概念,是輕度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物品。
另一種理解是純粹從字面上理解「奢侈」,指價格並不是大眾可以輕易消費的,普通白領買一件Emporio Armani也要三思而行。
但無論是不是偽命題,輕奢的風靡體現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在不斷增長,是中產階級隊伍壯大的表現。
同時不可否認,有不少人是為了裝逼和面子,而擠破頭加入輕奢品消費的行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pple手機,被國人以腎4、腎5、腎6來調侃價格輕奢,極好體現主力消費群為「屌絲拿中產階級的消費裝一把高富帥」的扭曲心態。
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也許我還消費不起,但咬咬牙、攢攢錢,能夠得上入門級「輕奢品」,也算是登上了生活品質新高度。
你身邊一定也不乏有人苛刻自己的荷包,過著別人跟前體面的人生。輕奢本不是個問題,但偽裝成輕奢人群一定有心理問題。
小資講情調輕奢談物質
小資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經濟收入、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文藝青年,但又和中產階級在經濟方面存在差距,所以他們只能沉溺在自我的心緒中,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小資也具備起經濟實力,他們開始消費輕度奢侈品,以實現嚮往已久的生活。
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事實上從小資走向輕奢,似乎丟了對精神層面的追求。
就說人人都傾慕的奢侈品,多數人只想佔為己有,以提升自身的檔次,簡單說就是為面子,極少者是認同奢侈品品牌的文化內涵,過上了相匹配的品質生活,給予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二次生命的延續。
在那個小資盛行的年代,還有人批判相親節目拜金女「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后座笑」,設想擺在當下輿論又會給出怎麼樣的評判?
摩拜單車沒有后座,電瓶車后座不能帶12周歲以上的人,得了,坐四個輪子的車裡去哭吧。
如今打開某寶,輕輕鬆鬆可以買到明星同款,從此街頭撞衫再也不丟人。反過來明星自己利用明星效應尋得商機,和品牌聯手炒作商品,從中獲利。
一個韓國大叔花120萬韓元買了件BOSS西裝後已身無分文,就靠這套體面的西裝,在街頭意外拉到了不少生意。等離開捷克的時候,他已經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使用電子產品、識別品牌logo的能力,要比識字還早。
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變得只認logo不認人。
如果說「小資」還是對情調的追求,那所謂「輕奢」就是對品牌效應的盲目崇拜,用logo標榜身家地位,優越於人。
在這每個角落都充斥著浮躁的時代,物質的追想要和成功的嚮往被提到從未有過的高度。
從營銷角度來看,這是品牌理念的成功洗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物慾熏心無疑是文化的停滯。
中國發展的幾十年濃縮了歐洲發展的百年進程,因而造就了時代與時代之間的「物極必反」。
前一個是社會開放初期,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內心渴求的時代;後一個是高速發展當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
九十年代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好比是歐洲的中世紀和歐洲的現在。
但中國還有一個成語叫「否極泰來」,我寧願相信文化內涵及藝術審美,當下之所以在逐漸消失,是被沉澱了下來,而不是淘汰。
-以上-
謝謝你看到最後。
聽陌生人講故事,用快門寫意人生
公眾號:NvRenMi945一直播ID:82183136Weibo:@醚meStudio:@深度回憶攝影工作室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