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重磅來襲,家長如何自處?

開學前兩天剛好是情人節,然而與往年不同,我們這些當媽的顧不上去吐槽孩子他爹一以貫之的沒情趣,反而奮不顧身在微信群里熱烈討論教委的「減負」組合拳以及奧數杯賽停賽的重磅新聞。

反響最熱烈的自然是奧數四大杯賽中亞太、中環、小機靈或停辦或改名的消息。一開始,深為奧數壓力所苦的家長們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看樣子教委是要動真格的了,可憐的孩子們再也不用刷題-考試-刷題-考試了。可歡樂的氣氛沒持續多久,家長們又開始憂心忡忡了:

  • 教委的「減負」政策能落實嗎,會不會越減負擔越重?

  • 奧數杯賽能禁得了嗎,是否只是暫避風頭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 沒有了奧數、英語這樣的獲獎證書,小升初到底拼什麼?

  • 只有一輪面試的民辦初中招生是否會淪為權貴的比拼,寒門子弟徹底喪失上升通道?

在仔細研讀了教委的各項「減負」政策以及各奧數杯賽主辦方的公告後,也許我們可以理性中稍帶樂觀地看待這些問題。

一、真的能減負嗎?

市教委出台的「減負增效」大招主要包括:

1.針對中小學的,開學後兩周內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學科測試,學校和老師不得有償補課的「六條禁令」,實施「「三個最嚴」(最嚴規範、最嚴檢查、最嚴懲戒)的督導檢查。

2.針對民辦招生的,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民辦中小學招生9大規範。重點內容包括:不提前開展報名及面試、不收取學生簡歷及證書、招生錄取不與培訓機構掛鉤、不得利用面談進行任何形式的紙筆測試或學科考試、面談僅限一輪、面談全程錄音錄像、不得提前到幼兒園、小學作招生宣講、遴選學生等。

3.針對培訓機構的,開展教育培訓市場集中整治工作。

4、服務學生和家長的,試點小學「快樂活動日」拓展。包括兩個措施,一是增加周一至周四放學後的「快樂30分」綜合活動(不列入課程計劃,不強制要求每個學生參加,不上新課或全班性補課)。另一個是每天放學後4:00至5:00,為家庭確有接送困難的學生提供看護服務,逐步覆蓋到所有小學。本學期開始試點;秋季開學後所有公辦小學都全面實施。

前面三條難免老生常談,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第四點「快樂活動日」。從字面意思來看,一是讓小學生在放學後 「快樂地活動30分鐘」,另一個是學校提供晚托服務至5:00。

真是重大福音啊!

現在的孩子們真心苦,放了學就是回家做作業,根本沒有玩的時間。即便有時間,也很難找到一起玩的小夥伴。(自家孩子可以不雞血,可不敢耽誤別人家孩子上進啊!)可是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群體性地自由嬉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是多麼重要啊!其實我們80後讀小學那會兒就是這樣的。每次我提到我們小時候課間和放學後在學校里玩的情景,我家女兒就是滿臉的羨慕嫉妒恨!要是真能恢復這樣的綜合活動時間,娃娃們肯定要樂瘋了!怕就怕學校擔心活動時孩子受傷引起糾紛,仍然把孩子關在教室里。這方面也許可以借鑒某些民辦學校的做法,家長們如果願意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簽訂適當的免責條款,讓學校和老師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展 「快樂30分」活動。

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

另一條政策,為有接送困難的家庭提供晚托,那真是實實在在地替家長減了負。雙職工家庭又沒有老人幫忙的,要3點多去接孩子簡直是不可能啊!於是社會上的晚托機構應運而生,只是到學校去接一下孩子並輔導完成作業,每個月也需要上千的費用,如果是送去各種課外培訓班,費用自然更高。如果學校有了晚托,這筆費用就節省了下來。更美妙的是,在學校的晚托時間段大家都在做作業的氛圍下,孩子也許在學校就可以完成作業。那我們這些陪娃做作業的父母絕對是感激涕零!因為哪個陪娃做作業的沒感受過「不做作業父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崩潰經歷。想想心裡就樂開了花。

感謝政府!感謝老師!

僅僅只落實辦好了這一點,教委的這次減負就算得上是卓有成效的。而敢於提出這樣真金白銀地給學校增負、為家長減負的政策,已經值得稱頌!

市教委這次對於教育培訓市場的整頓力度也不可謂不大。某些學校的小五班應聲叫停,連一些書法考級都暫停了。猛葯去痾、重典治亂,這也算得上無可厚非。有些教育培訓機構無品質無資質,純屬騙錢,的確需要好好整治。然而治標還需治本,有些頑疾很難根除也是有原因的。

二、奧數杯賽真的不辦了?

咱們先看看各競賽主辦方的公告吧。

  • 小機靈:現決定,2017年不再舉辦「小機靈」 杯數學競賽活動。

那麼家長們一定跟我一樣很想知道2018、2019年還辦不辦呢?

  • 亞太:不再協辦上海地區2017年第28屆亞太杯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並且改名為52數學能力測評。

這個根本就是換個名頭接著辦的意思嘛!

  • 中環:不再舉辦2017年第18屆「中環杯」思維能力訓練活動。3月11日的本屆後續活動將更名為「思維100評測(中環杯)。

那麼19屆辦不辦呢?人家改名你也改名,而且還都在改的名字里放上數字,就不能有點創意嗎?

從以上公告中可以看出奧賽主辦方在被約談後,表達了對有關部門的充分尊重,但是似乎並沒有從此關門歇業的意思表示。

而群眾們的眼睛也都是雪亮的,已經在上奧數的孩子父母大部分都表示不受影響,繼續上課。沒有出現想像中的退費退課狂潮,某些奧數培訓機構報名仍然火爆。還有一些尚未投入奧數雞血大軍的家長則持觀望態度。奧數真的「沒用」了嗎?

歷史總是驚人的重複。想當初自己還沒娃的時候,就常常聽到新聞里說禁止奧數叫停競賽,可當時是身邊的同事居然還半夜排隊去某奧數機構報名,真是大惑不解。自己讀小學的90年代初就有奧數比賽,但只有數學特別好的極小一部分孩子會參加,為什麼現在人人都要去學奧數,政府又為什麼要叫停呢?同事則是一副「跟你說不清楚,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的表情。到如今自己的孩子入學後,終於體會到了全民奧數的無奈。想要孩子升學順利又不捲入奧數的洪流,真的很難。時隔多年,知名奧數機構更加火爆,變化的只是報名方式由人肉排隊進化到了app秒殺。

從歷年的官方文件中,也許更能看出奧數的頑強。

  • 2000年1月,教育部《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要求「任何初中入學、招生不得舉行或變相舉行選拔性的書面考試。」 北京市教委隨即轉發教育部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一切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面向中小學生的各種競賽活動……任何初中入學、招生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書面考試。」

  • 2005年,教育部下令公辦學校不得舉辦奧數班,義務教育招生不得參考奧數證書。當年,北京市教委叫停了「迎春杯」數學競賽。6年後,北京市教委又叫停另一數學競賽「希望杯」。

  • 2009年4月,教育部《關於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違規提前招生和舉行任何形式的選拔性考試。制止各種學科競賽、特長評級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錄取相掛鉤。」

……

屢禁而不止!按照歷史發展規律來看,此次整頓亦難例外。

奧數的頑強生命力究竟來自何方?

小升初擇校!

1997年,為響應當時的減負呼聲,上海取消了小升初統考,全市執行免試就近入學。1998年,北京市執行免試就近入學。2006年,新版《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全國廢除小升初考試,實施免試就近入學。奧數競賽的好時光就這麼一步步來臨,直至如今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三、小升初到底拼什麼?

沒了統考的小升初,怎一個亂字了得。

照理來說,大家都免試就近入學,無非就是帶動起傳統好初中的學區房房價,學生們升學根本都不需要考試,又哪來的負擔可減。可問題在於全面實施免試就近入學的同時,民辦初中開始嶄露頭角。一批重點高中的初中部獨立出來,成立了民辦初中。復旦附中的蘭生建立於1994年,華師大二附的進華和大同的立達建立於1995年,華師大一附的新華初建立於1997年,上海中學的華育建立於1999、張江集團建立於2000年。與取消小升初統考的1997年無縫對接。

不同於公辦的就近入學,民辦初中是可以自主招生的。超強的師資背景和優質的生源帶來的就是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而對學生來說,進入這些好初中意味著考入重點高中、名牌大學的更大幾率。誰不想去呢?於是,負擔鏈就此產生。

有擇生就有擇校,有擇校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負擔。

有自主招生的民辦初中,小學生開始增負;有自主招生的民辦小學,幼兒園開始增負。

沒有了小升初的統考,家長們想要摸清這些好學校各自的入學規則可不容易!除了民辦名校外,還有教委特許的一些公辦名校如上外附中、上實、市北理、上中東、閔行華二、浦外、上外東、復旦二附中等也有自招權。各種明規則、暗規則、潛規則,在各大升學論壇潛水好久才能稍稍摸到一點門道。什麼小五班、占坑班、千人考、神秘考、開放日,家長們能及時趕上趟兒已經需要極強的情報能力,而為了能獲取參加「面試」的資格,需要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成績。而奧數、英語獲獎證書正是眾多享有自招權的或民辦或公辦名校較為認可的一項成績。

奧數競賽成了小升初考試的替代品。然而中國人從來都是吃得起苦的,再苦再難,只要能在奧數上熬出成績來,就能順利通往名校。這起碼是近些年來大家公認的一條道。

奧數停辦了,沒什麼不好。本來並不是人人都擅長數學,全民奧數委實瘋狂。

可是堵不如疏,家長和學生們太需要一個明確的小升初規則了。

僅有一場面試,而且還不許考學科內容,學生們到底拼什麼呢?學校又到底怎麼選呢?

拼爹,拼條子,拼氣質?選家庭,選口才,選顏值?

沒有遊戲規則只會演變成教育軍備競賽,學生們的負擔會越來越重。為了在僅有的一次面試中鶴立雞群,也許就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古今,博覽中外,背得出古詩,跑得了全馬,能說會道,能唱能跳……

有些不太相信民辦招生能嚴格執行教委要求的家長提醒,你不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嗎?上外面試都是口奧,就是不用紙筆5分鐘答出5道奧數題。高考不變、中考不變,小升初又能有什麼變化,只要一門心思雞血下去就對了,如果具備直接參加高考的實力那搞定初中面試肯定就沒問題了……

軍事上起碼還有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呢。來一個明朗的小升初規則就那麼難嗎?

上海取消小升初正好滿20周年,既然能恢復晚托,也許不久也能恢復統考。免試就近入學的大基調不變,凡是具有自主招生權的初中建立聯考制度。這樣,自願負重前行的可以參與公開公平的競爭,不用在各校之間疲於奔命難以抉擇,崇尚快樂教育的仍有對口的初中免試入學。建立聯考的錄取標準,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等。因為錄取標準才是最有用的指揮棒,這樣千軍萬馬不用只追求奧數英語了。

四、減負是否會加劇教育不公平?

對於教委這次的減負組合拳,人們最大的憂慮在於會加劇教育的不公平。民辦招生僅靠一次沒有公開標準的面試,這科學嗎?面試相對於筆試,更容易暗箱操作,為權力尋租和條子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而斷絕了某些公立名校私下裡進行的自招考試,寒門子弟的可選擇路徑就更窄了。名校學區房價格進一步飛漲,能佔據優質教育資源的非富即貴。

毋庸置疑,優質的教育是一種稀缺資源。而稀缺資源的分配規則無非就是幾種:競爭機制(價高者得)、配給機制、排隊機制、抽籤機制。越是必需品,分配的公平感越重要。就教育資源而言,抽籤機制是一種表面上最公平的機制,上海某些區縣如徐匯區的公辦初中就是採用電腦派位。如果所有的初中包括民辦初中在內都能採用電腦派位的話,那就是徹底的公平,孩子們也能真的減負。然而可能帶來的問題是,有天分的人沒有受到優質的教育,優秀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產出。因此,採用考試這種競爭制度還是最公平最有效。能者得之。

面試也算是考試的一種。如果真的能做到公開透明,落實減負政策中要求的面談方案報備、面談全程錄音錄像、監督有力、違規必究,那也不失為一種公平的考試製度。問題就在於群眾們都有路徑依賴,覺得筆試好歹有個標準,好歹有個客觀的分數,面試實在是太沒譜了。要是學校能把所錄取的處局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子女面試錄像報備甚至公開,那麼群眾們大概就可以閉嘴了。

對於資源稀缺的現象,最佳的辦法就是增加這些稀缺資源的數量。大力提升教師收入待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像芬蘭那樣嚴格錄取老師,或者像日本那樣師資標準化,把整個小初教育的質量都提升上去,減小各個學校之間硬體和軟體的差距。也許這樣可以改善教育的不公平。

五、面對減負,家長們如何自處?

民辦學校只面試不筆試的消息一出,很多家長們又開始焦慮了:我家孩子特別內向怎麼辦?我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行,有沒有這方面的培訓班?我家是男孩子心智成熟慢特別幼稚,是不是沒戲了?……

社會轉型時期,一切都在快速地變化。貧富差距的增大,階層固化的擔憂,自身競爭能力的懷疑,安全感的缺失……家長們所有的焦慮最後都匯聚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如果我們能躬身反思,就會發現讓孩子背負起重擔的,不是教育體制,不是學校作業,甚至不是課外培訓班,而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和焦慮。給孩子報這班那班的是家長,逼孩子學這學那的是家長,把考上名校作為目標的還是我們。如果不以名校為目標,哪來的什麼負擔?

不加思考地追波逐流,把大家公認的名校作為目標就是對孩子負責嗎?

人類社會已經進步到了普通人餓不死凍不死,只要不作死就不必擔心生存問題的地步。上不了名校,只要願意付出勞動也能活得好好的。如果專註於一個感興趣的領域,其價值甚至還能獲得廣泛認可。日本女生近藤麻理惠就憑藉其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收納法」紅遍全球——沒錯,就是我們家庭主婦每天都在做的整理房間。

社會在發展,價值多元化的種子已經在萌芽,二十年後中國人也許還是喜歡攀比,然而比的也許不再是賺取財富的能力,而是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構建幸福家庭的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將要生活、工作和老去的未來世界,或許是人工智慧的天下,或許是一個我們現在想也想不出的樣子。到底什麼樣的知識、什麼樣的技能才是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天知道呢!

歸根究底,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曾經在還在為擇校而焦慮嗎?請服下這碗解藥一文中說過,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能自力更生、自得其樂、與人和諧相處的人。這將是一個漫長的培養過程。雖然我也讓我的孩子去參加了這個班那個班,學學這個學學那個。但越是陪伴著孩子成長,越是體會到品質性格才是最重要的,知識技能只是細枝末節。即便是從「成功」的角度來講,意志力、自控力這樣的品格才是關鍵,而不是學會了什麼,拿了什麼獎,讀了什麼名校。

子曾經曰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可見幼小階段品行教育才是關鍵,管他考什麼、怎麼考,考得上、考不上!

面對減負,我們家長也許可以酷酷滴拽一句詩: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

推薦閱讀:

2018幸福宣言 丨【門門100分No,會學習的大腦Yes!】
「我只是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
二胎媽媽帶娃出門,遭遇的真實騙局
如何上好一節美術課
習慣決定命運:3~15歲家長看過來!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