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程序化廣告投放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不當之處煩請指出。期待與朋友們交流】
入行一年,首先是對程序化廣告投放的整體思考
- Strength
display價值,與SEM相比雖然缺失了對當下行為場景的精準定位,但提供了更多的display價值,諸如富媒體、視頻貼片等。廣告主能在豐富的展現形式上表達更多。
媒體資源接入更快速大量,降低了以往對接媒體資源的門檻。
傳播速率提升,能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範圍觸達指定用戶,相對於H5病毒營銷、線下推廣等其他營銷手段可控性更強。
得賴於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實現以人為標的物,為營銷提供了一種新的場景。任何一類企業C端單品,隨著時間的遷移用戶也會對應產生年齡遷移。用戶老了,以前的小孩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消費了,就像加多寶和王老吉,90後的群體,相較於00後喝這兩類飲料的佔比還會比較多一點,可00後會選擇哪款涼茶飲料?該如何持續曝光影響他們?所以企業在針對新晉消費年齡群推出創新單品時,也渴望能儘快覆蓋到目標客群。
- Weekness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影子。為了KPI,作弊流量盛行。RTB模式對流量的處理說白了就是長尾擇優,但是哪怕同樣一個受眾,你在一個三流網站和在某點擊過百萬的電視劇投貼片,還是很有區別的吧,所以KPI是有極限的。點擊註冊率平均維持在2%左右。
2、概念吹噓,很多東西不切實際,靠炒作;
3、廣告的泛濫行為,嚴重影響C端用戶體驗,損害廣告投放的長遠利益;
4、TA定向,但我理解TA定向可能並不算問題,或者說是一個永遠無解的問題。
下面從品牌廣告主角度進一步分析 幫品牌廣告主(以下簡稱品牌)做廣告投放,我們經常需要向客戶提交一份proposal,基礎內容大概會是這樣的:對於XXX汽車品牌在今年的投放中,我們選擇了10個媒體,定向投放30~40歲的年輕男性,興趣定向為喜歡了解汽車資訊。 品牌的問題來了:
1、 選擇這10個媒體的原因是什麼?
2、 你們是怎麼確定這些用戶的性別、年齡、興趣?
3、 成本是多少?我真的有必要花這麼多成本嗎?
三個問題,向我們折射了一個結論:品牌既關注TA(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也關注媒體,在意成本,渴望用更少的錢來獲取更多有效的曝光。
TA定向
一般有以下方式:三方人群定向和DMP。三方人群定向,即使用其他數據廠商的人群數據。例如我是品牌要投移動端廣告,我跟某廠商買了一群設備ID,這群設備ID的標籤是30~40歲的年輕男性,興趣是喜歡了解汽車資訊,量級有1000多萬。我找到了一家DSP跟他說我要照著這群人去某些媒體投放。DSP會通過pre-bid對接人群數據的方式去投,即在競價時媒體會發給DSP一個設備ID,DSP會先去詢問該廠商說我這個要競價的設備ID是不是在你的人群列表裡,是的話我就出價。這個是移動端的,移動端的安卓用IMEI標識用戶,iOS用IDFA,當然IMEI是不穩定也存在臟數據的,IDFA是蘋果規定的,數據規範不會改變。那麼PC端呢?PC是通過cookie來標識用戶,但是cookie不可跨域名不可跨客戶端,所以需要先進行cookie mapping處理。但是,mapping存在不穩定性,並不是每次種cookie都會成功,而且用戶會採取清理cookie的操作。因此PC的人群數據,掌控權主要在流量巨大、具備自有數據體系的數據商手裡。比如你註冊了一個百度賬號,你到哪裡都用這個賬號搜索、上網,類似身份證,用這個身份證來標識你就足夠了。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