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課程之六】愛的課程

大家好,我是夢外的歌者。今天是年三十,首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裡一切順心,離夢想更近一步。其次,感謝大家一年來的支持與認可,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可以在心靈成長的道途中繼續以愛為導向,相攜並進,共同提升!

今天的課程主題是愛。這是我在之前課程中一直有提到的重點與關鍵,但是一直都沒有具體明了的解釋過它。今天我們將詳盡的探討一下這個主題,深入了解一下愛與情的區別差異,以及如何將愛融入到每個當下之中。

  1. 只有一種愛

  2. 不可量化的無條件之愛
  3. 生命建基於愛
  4. 愛即永恆
  5. 愛無止境

一,只有一種愛

愛是一種給予時沒有一絲想得到任何回饋的念頭的感受;

愛就是接受;

愛就是容許對方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即使那是你無法提供給對方的;

愛就是沒有附加條件的付出;

真正的愛是能愛對方是的任何樣子;

一個人需要另一個人,誤以為那就是愛;事實上當一個人真正在愛時,絕不會執著或捆綁住另一個人;

幾乎每個人都誤把虛幻我(ego)得到的認可當成愛,也因為那並不是真正的愛,所以無法帶來滿足,結果一直需要或要求得到認可,如此只會帶來更多挫折。

——《零阻力的黃金人生》

在人們一般的認知里,愛有許多種。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手足弟兄的愛,親密戀人的愛,朋友夥伴的愛等等不一而足。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人們把感情(喜歡)混淆為了愛。

所謂感情(喜歡),是個人情感的一種表達。而情感建立在一套心智程序之上,當有符合這程序啟動的情景發生時,感情(喜歡)就會出現。舉個例子,一個女生,心儀男人的配置是高個,膚白,瀟洒英俊,霸道總裁。當她遇到與她心智配置相同的男人時,她就會經驗到一種非常喜歡的感受。而如果對方對她也很好,她就會經驗到愛。而這種愛,只是喜歡罷了。對方符合了她的期望標準而出現的感受,它跟真正的愛是無關的。但人的心智是複雜的,喜歡與愛經常結伴而出,所以剛才那個例子並不會因為她出於一系列外在配置喜歡一個男人就能下結論說她只是喜歡那個人,裡面不存在愛。

我經常看到有人說,只有父母真的愛你。先不論這個人內在多麼匱乏才會經驗到只有父母愛他的實相。單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其實裡面愛的含量也並不多,大部分是責任/義務。在父母的認知中,他們是有必要對孩子好的,這是很自然,不可推卸的事。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現出耐心,包容,付出等品質。也就是說,本來,他們並不是出於愛所以對孩子好,他們是出於責任。而這個責任在他們的心智中紮根越深,那麼他們的表現就越慈祥。雖然他們本意不是出於愛,但還是會在這一系列模式催化下連接到愛,但這愛無根,因此不會牢固。所以父母的自私行為也是隨處可見的,比如把個人意志加於孩子之上——我這是為你好。我並不是在批判父母不應該這麼做,這麼做是錯的。只是通過描述他們的行為性質,讓大家了解身為父母的心智狀態。況且我也沒資格批判他們,因為我也做不到。

說了這麼多不是愛的表現,那什麼是愛呢?讓我們繼續。

二,不可量化的無條件之愛

只有一種愛,那就是無條件的愛。這個愛,就是我一直在談並且會永遠談的愛。無條件的愛,顧名思義,沒有條件。沒有「你要做xx,我才愛你」一說。沒有「你是xx,我才愛你」一說。因此,它是整體性的,針對所有人的,包括你自己。它不像喜歡是個人性的,只針對某一人或某一類人,愛,必然是全體。我愛你時,必然也會愛你的仇人,因為愛只可能針對所有存在,沒有例外。如果你愛一個人時卻不愛另一個人,不用懷疑,你並不是在愛。我經常說,當你學會愛自己時,你就會愛所有人了。正因愛是整體的。你愛你自己時,你就在愛所有人。我了解情侶間那種你只能愛我一個的那種思維,他們的理解有兩個錯誤點,一個是愛可以被量化,另一個是把喜歡當成了愛。

愛不能被量化。愛就是愛,我們要麼在愛,要麼沒在,不存在中間點。「我愛你」「我愛你更多」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說法,你不可能愛的更多,也不可能愛的更少。因為愛是無法量化的。但是喜歡可以。「我喜歡你」「我喜歡你更多」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喜歡是個人化的,是這個二元世界的一部分。愛則超越二元,在合一之中。因此,正如《一的法則》中RA說的,愛(理解)不屬於這個世界(密度)。愛正是超越這個世界的關鍵所在。

三,生命建基於愛

愛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但無處不在,我們的整個生命更是基於此上的。因著對這個世界的愛,我們來到這裡。因著我們在此學習到了愛,我們離開這裡。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愛而降生,終生都在尋求著愛。你以為人們學技術,爬高位,努力賺錢是為了什麼?你以為人們從事探險,極限運動,藝術活動是為了什麼?你以為人們偷竊,搶劫,發動戰爭又是為了什麼?全部,都是對愛的尋求啊!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對愛的尋求/探索。這些活動,可以讓他感覺「好」。或讓他確立自我價值,或讓他感到喜悅與滿足,即便一個人什麼都不做,也是因為他覺得這樣讓他感受好或感到安全……而這一切底下,皆為對愛的渴望。有愛,就有喜悅,就有滿足,就有自信,就有心靈的平安。

開悟者幾乎沒有任何慾望,沒有任何興趣,因為他們已經達成了對愛的尋求,他們找到了愛——在他們內在。因此,外在的一切表達活動都變得無關緊要,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內在本自具足,那裡擁有他們需要的一切,外面沒有事需要做,需要完成。因為所有事都是已經被完成的——因著他們內在的圓滿。不過,通過選擇,他們也可以去做任何事,而不會覺得煩躁與厭惡,或者恐懼與不安。就好像我師父奧修,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關進美國監獄時,他內在如平常一般平安,平靜,充滿愛。監獄生活讓他經驗到極端的不舒適,但是他並不會因為不舒適而變得心情不好,因為不舒適是身體上的,但他知曉他不是他的身體;而他心靈上又接受一切,故不會產生抗拒,讓他心裡不適。

那麼愛有保質期嗎?愛不在了怎麼辦?且聽下面分解。

四,愛即永恆

愛是永恆不變的,是絕對有序有常的。但是如果我們連接不到它,那麼我們就會失去愛。愛本身是不會失去的,它一直在那裡,等著我們連接。這就好像耶穌兄講過的浪子回家的故事——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他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錢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

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僱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么。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罷。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親著他。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地慶祝起來。(路加福音15:11-24)

愛沒有保質期,但你可能有。愛不會離開你,但你可能離開愛。如果我們離開了愛,或者從未連接過愛該怎麼做?就在這個當下,把你的注意力由外轉向內,去覺察你內在每一個細微感受,腦子裡每一個浮動的思想,身體每一部分的感受知覺,覺察它們,會幫助我們與它們保持距離,不再受它們掌控。久而久之,我們將逐漸把自己的覺知向內紮根,越來越深,直到連接到愛的土壤。另外,保持善心,放掉自我,多為他人考慮,為他人服務(不只是「人民」),也會催化你更深的向愛之所在連接。有了愛,你就有了一切。真實不虛。

五,愛無止境

在愛中,沒有有限,沒耐心,足夠一說。愛會永恆的給予自己,愛可以無限次的重複任何事,愛給出自己,永遠不滿足。當我們在愛時,我們就是愛。當我們在愛時,愛通過我們顯化了自己。我們化身為它,我們成為了它,我們與它合而為一。

讓我們最後以一篇漫畫結束本期課程。這是愛與光研究中心出版的漫畫,這漫畫本意是以孩子為訴求, 以孩子為主角, 來探詢什麼是愛,屬於家長教育手冊。但其實,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學習意義。

p.s.原創文章,轉發請註明出處。祝大家歡喜過年,平安生活,升華生命!首發於微信公眾平台「youareim」.封面圖片選自網路,侵權請私我處理。

推薦閱讀:

小時候常常被父母騙的小孩,你們現在有什麼心理問題嗎?
為什麼長得丑的女人一般胸都比較大,長得好看一點的胸都普遍比較小???
青春期的女生主動想要從事性工作是思想的誤區嗎?
男朋友得了氣胸,體質很弱很弱,怕拖累我想跟我分手,我不想放棄他。?
趕作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 | 心靈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