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分分鐘了解海水稻的來龍去脈!

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本圖片由—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

第一篇:創世

湛江農業科學家陳日勝,據其自己宣稱——早在1986年,他和他的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虎頭坡海灘,去普查紅樹林資源;其間,發現一株高過人頭、看似蘆葦、但結著稻穗的水稻; 在羅教授提醒下,陳日勝收了522顆稻種,經過30年培育選種,產生了海水稻種 「 海稻86 」。

2

第二篇:質疑

2013年10月20日,農業部海水稻專家現場考察會在湛江舉行。會後開始了廣泛宣傳,將陳日勝宣傳定位於實現了 「 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 。之後隨即有遂溪當地農民 「 舉報 」 稱所謂海水稻,就是當地的 「 長毛谷 」 ( 又名 「 海割 」 ) ,是祖輩就流傳下來的稻種,被稱為 「 遂溪三寶 」 ,並非陳日勝發現。廣東省某媒體報道 「 陳日勝更在乎海水稻商業開發 」 ;考察會上,也有專家對海水稻耐鹽鹼程度、是否為野生稻表示質疑。

淘寶 「 遂溪三寶 」,其中就有海水稻

3

第三篇:混沌

2014年10月18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等農業部專家,前往 " 海稻86 " 種植地廣東省遂溪縣,進行現場考察,初步認定該品種具備耐鹽鹼性,但對其是否為野生稻、能否在海水中生長結實等問題,表示需進一步驗證。

4

第四篇:雲散

2014年10月27日,長期進行農業野生植物保護的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楊慶文,來到 " 海稻86 " 種植場。在仔細觀察品種的植株、葉片、葉舌、葉耳,穀粒等性狀後,他得出了 " 從形態學上來講,不像野生稻 " 的初步結論,但表示仍需進行細胞學鑒定。臨走前,楊慶文在陳日勝陪同下,在海灘上找到並挖走兩株野生海稻植株,帶往北京鑒定,之後據陳稱楊慶文打電話給陳日勝,說那兩株桿株通過分子分析,鑒定為水稻新品種。

5

第五篇:立項

陳日勝的海水稻引起了 「 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的關注,前面所述的2014年10月18日的現場考察會,出席的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即受袁隆平委派,專程參加了會議。會上,以中科院院士謝華安為組長、馬國輝為副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海水稻是一種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建議國家加強全面保護。專家組聯合簽名,將此提議上呈農業部,申請海水稻項目國家立項。

6

第六篇:王者榮耀

海水稻在武漢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等地,並據報道在多地進行了試點種植。2016年11月初舉行的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正在探索種植的 「 海水稻 」 。他表示,將在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試種、推廣成功後,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特別聲明,海水稻不是袁隆平發明的,也不是袁隆平發現的,袁隆平只是海水稻研究的參與者。海水稻是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陳日勝發現的,並經過自己多年的培育。

武漢光谷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是由「海稻86」品種資源擁有方——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起,國內相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加盟組建的「海水稻」研究與應用的創新合作研究平台。

研究院以「海水稻」資源為載體,市場需求為導向,技術為支撐、項目為紐帶,集聚創新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圍繞「海稻86」抗鹽等優良功能基因組的鑒定、分離、構建與轉化以及鹽鹼地的生物改良、相關產品的創新性研發和推廣等開展深度攻關合作。通過建立「資源分享、成果共享、平台共用、合作共贏」的「科企協作攻關」新模式,提高「海水稻」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讓「海稻86」這一寶貴生物資源儘快造福人類!

研究院建設遵循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實行企業化運作、專業化管理,通過建立完善治理結構,運用利益驅動機制,探索「平等合作、產權明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研究院管理體制長效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釋放各創新主體和要素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活力,以實現研究院的規範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關注微信公眾號:海水稻營養網( ID: haishuidao ) 獲取更多海水稻相關資訊!

更多海水稻解讀,請關注海水稻營養網(海水稻營養網-海水稻酵素-海水稻胚芽粉-海水稻發芽糙米-海稻86-武漢海稻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我國海水稻試種成功對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白薯紅薯紫薯,誰的營養更好?
海水稻的研發對海南農業的影響有哪些?

TAG:水稻 | 海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