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我,憑什麼說我內向!

-1-

似乎從小,我就是一個內向的孩子。

我不喜歡說話。跟同齡小孩一起玩,我總是安靜地坐在某個角落裡自顧自地玩兒。我不會和任何一個人特別的親近,在大夥面前總是一副很拘謹的樣子。

媽媽對這樣的我很是焦慮。每次我沒有表現出符合大人們想像的孩子應該有的活潑天真時,媽媽都會略顯尷尬地向別人解釋道:「這孩子有點害羞哈,別介意。」

我也不止一次在深夜裡聽到媽媽的嘆息。

「你說,這孩子這麼內向,以後該如何是好……」

媽媽濃重的惆悵像黏糊糊的淤泥,一下下地拉扯著我的心。於是我也跌進了惆悵的泥潭裡。那時候不是很了解「內向」的具體含義,只是隱約覺得,這應該是不好的東西,是不討人喜歡的東西。

但即使當時意識到「內向」似乎是不好的傢伙這個事實,我對它還是沒有太在意。它確實讓我在集體活動中沒有什麼存在感,也沒有交到什麼很要好的朋友,甚至總是被別人用「害羞」來評價。但那時候的世界是如此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家有布娃娃,就已經足夠了,我不用自己去面對外界的一切嘆息,家人會替我解釋。

慢慢地,我長大了,世界也變大了。我逐漸感受到,由「內向」這個壞傢伙惹來的來自外界的種種惡意。

比如室友因為我不喜歡說話,很少參與到她們的話題中而疏離孤立我。比如老師布置的小組作業我總是找不到小夥伴跟我組隊。比如因為我在聚會上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同學開始不叫我參加聚會。

於是我更加肯定,內向是我一切痛苦的來源。我痛恨自己內向的性格並且一直焦慮著,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2-

我真正理解內向的含義,是在一次活動上。那次活動,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大家面前做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叫強仔,我來自XXX,我的性格比較內向。」

我抬起頭打量這位如此大膽地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是內向者的人。那是一位高高瘦瘦的男孩子,戴著呆板的黑粗框眼鏡。我看見,他發言時攥緊褲邊的手指,如此白凈修長,在微微顫抖著。

他接著說:「我說的內向,不是大家理解中的內向,而是指我比較習慣從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獲取生活的精力。我喜歡獨處,喜歡自己一個人,是因為我需要時間靜靜地思考,整理思緒和恢復能量。」

他的聲音細細軟軟的,使他說話的內容聽上去特別沒有說服力,但我卻豁然開朗了——

原來「內向」可以這樣解讀。不是緘默、孤僻、不愛交際這些略帶負面情緒的詞語,而是冥思、專註、關注自我等偏向正面的詞語。

我一直認為,「內向」是不好的東西,它讓我成為遊離於社會主流之外的孤獨的魚,每天都備受煎熬地接受內心的質疑,在迎合與堅守間痛苦地徘徊。我想起曾經做過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嘗試:我努力成為別人口中外向愛交際的人;成為那些聚會的角兒;成為那些可以侃侃而談的人,但每次的嘗試改變都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那次活動的其中一個環節,是一個關於昆蟲標本製作的小視頻的觀看。我看見,那男孩子全程都在跟坐在他隔壁的人說著什麼,一臉的神采飛揚。

我突然想起了他之前的自我介紹——他對昆蟲標本製作有著極大的興趣。

我又想起了他說的一句話:「我也不是不喜歡說話,只是我對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不想參與。我更專註於自己喜歡的領域。」

-3-

前段時間,有位師妹在微信上跟我吐槽了她的煩惱。

「我性格內向,又有點孤僻,不喜歡和人特別親近。在宿舍里我不怎麼說話,漸漸地我被孤立了,就是沒有一個人理你。即使我主動搭話,室友也不搭理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即使隔著個手機屏幕,我也能感受到師妹沉甸甸的的焦慮感。還有,對內向的的否認與排斥。

瑪蒂·萊利在《內向者優勢——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獲得成功》里說,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並沒有正確認識性格內向的人,因為大家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的。但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也不理解自己的個性,因為他們是伴隨著對性格內向的錯誤觀念而長大的。

每位排斥自己內向的性格屬性的人,一是因為太在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把過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別人身上;二是因為對內向的真正含義不理解,甚至一開始就認為它是不好的,所以不能悅納自己。

其實,作為內向者,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糟糕。因為內向者更加關注內在世界,願意騰出一段靜謐的時光與自己對話,所以更加清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該怎樣去實現。也因為他們不喜歡參加毫無意義的社交活動,他們便有更多的專註力去做一件事情。而從內在世界獲取精力的習慣,讓他們擁有更加強大的自我驅動機制,他們便更容易成就自己。

在青春期,我曾仰慕過一個男孩子。他沒什麼朋友,平時總是獨來獨往,也不怎麼喜歡說話,在班級里,可以說是存在感接近0的人。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在教室門前的那棵木棉花樹下讀詩。

無數個午後,我就趴在教室陽台的欄杆上,看他讀詩的樣子。有陽光,有微風,有綠葉,有白襯衫,還有他好聽的嗓音。班上的男孩子們在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各種遊戲攻略,而他則在木棉花樹下靜靜地讀詩。

那時班上的男生們都不喜歡這個不善言辭的男孩子,他們說他孤傲清高,註定孤身一人。男孩子也沒在意,在只有詩詞的世界裡,他過得坦然且富足。

「我喜歡詩詞,我也想寫出這樣美好的詩詞。」

他眸子亮晶晶的,裝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後來,他真的如願以償了。

當大家翻看著他那本厚厚的筆記本,讀著那些如夢般美好的詩句時,都被他細膩的文筆暖了心。

-4-

據說,性格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在數量上大約是一比三。如此看來,無論從數量的角度出發還是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社會,無疑是外向者主導的社會。

對於非主流的小群體,來自外界的偏見與壓力總是少不了的,但他們的不理解不包容,不是內向者們認為自己是異類的理由。沒有哪一種性格比另一種性格更好或者更應該成為學習的榜樣,內向者們也有自己的天賦與才能。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外向者們對內向者們能有多點了解,少點指責。同時也希望因為自己是內向者而感到自卑的人,能夠悅納自己。像瑪蒂·萊利說的那樣,我們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性格內向而已

於是,我給那位向我吐槽的師妹回復道——

外向者,腎為先;內向者,心為先。

心之所向,才能做到素履以往。

如若此,又何必在意那麼多呢。

-end-

圖 | 花瓣網


推薦閱讀:

性格倔強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21個跡象表明,你可能事實上是個中向性格者 | 多圖預警
為什麼我會喜歡獨來獨往?
為什麼人們的性格會隨著地位的變化而改變?

TAG:性格 | 性格分析 | 性格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