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殘酷——《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好像一直都沒有找到這部電影暗線的主題。電影裡面有不少場景的銜接和切換,當時很疑惑李安導演想表達的是什麼。

比如重點刻畫的那場B班與敵人的槍戰對峙,看的時候總感覺畫風不對,一個個隊員頭腦發熱似的開槍,沒有戰術和紀律可言。

比如那場奏國歌敬禮的戲,流著淚的林恩,腦海里想的卻是跟一面之緣的拉拉隊隊長上床的畫面。

細膩的李安,在這部戲裡用了大量的人物內心戲,把整個故事串起來。同樣大量的人物特寫鏡頭,突顯的是人物內心與現實對比強烈的畫面感。有那麼一刻,我甚至感到很滑稽。後來我發現,無論是聯想、回憶,角色之間的對話,反映的都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理解上的落差。諷刺的是,這種落差,只反映了現實,卻反映不了真實。

我們以為參戰的士兵都是因為愛國和正義,以為戰場上的他們就一定訓練有素,以為身處伊拉克的都是恐怖分子,以為拉拉隊就為了表演,以為家人真的在乎你的生命安全......

在@動機在杭州 的影評里看到了一個詞,叫故事的刻板印象。

「它把能連通講述者和聽眾的情節和情緒都封裝好,裝進一個故事膠囊里。但這些故事範本都會無可避免地扭曲和壓縮現實,那個故事背後複雜、多樣、具體、真實的人,都容易被忽略。」

人們都希望從自己的角度去塑造一個符合自己認知的故事,他們構築了故事的外殼,納入那些「屬於」自己的事物,把自己包囊在裡面。但這兩個小時,李安從外面一點一點地撕扯著故事的外殼,直至露出縫隙,把裡面的人拉回真實。

電影里有兩句台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句來自林恩第一次和拉拉隊隊長聊天時,向她傾訴道:「這本來是我人生中過得最糟糕的一刻,但你們卻把我當作英雄。」

第二句來自林恩與電影投資人的對話,他拒絕拍攝電影的時候說道:「我們是士兵,這不是關於電影和故事,這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

在我看來,大概這就是李安想表達的主題吧。真實的一面,是難以被理解的。

最後,我想摘錄《怎麼講好一個故事》這本書里的一段話:

「對記者來說,很容易在自己的故事中描繪出一個單向度的人物,特別是當記者們只關注他們的官方身份如士兵,市長,受害人,強盜時。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我會想到自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會努力讓自己記住別人也同樣如此。這使得我避免了情緒化和簡單化。」

————托馬斯·亞力克斯·蒂松

生活中,我們經常被說抓重點,捨棄那些不重要的分支。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捨棄的是真實本身。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李安導演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