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寶寶不好好吃飯或者是不自己吃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背後的東西,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

一、吃飯的敏感期?

聽到這個題目,很多父母都很詫異,吃飯有敏感期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是的,而且你們的寶寶大都已經經歷過了,但是否順利的度過,這個我並不樂觀。

請大白髮幾張圖片出來,大家看看,這種情景有沒有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大家看一下這幾張圖片中的孩子,他們的眼裡有什麼:有陶醉、有欣喜、有驕傲、有愉悅,我分明看到了最後一張圖片中的那個寶寶像在指揮自己的樂團,掌握自己生命的節奏。

很多家長形容這個場景是一場災難、是一個噩夢,但是對於寶寶來說,吃飯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如果沒有,那麼可以斷定,你的寶寶一定不會愛上吃飯這件事。

首先我們來講敏感期,敏感期是由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她根據觀察,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的「敏感期」,主要是指:由於兒童在這一階段的發育特徵,而產生的一段對環境,秩序,感官,動作,社會規範等一系列的敏感情況。根據大家的備註,我們群里寶貝目前所處的敏感期主要包括:模仿、語言、音樂、秩序等的敏感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如果父母意識到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他們就能適時地從相應方面促進兒童的成長。

而寶寶自己學吃飯的敏感期,在12-18個月。這個時期,對於家長而言,是寶寶自己吃飯的黃金誘導期,寶寶此時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對於自己拿勺子吃飯這件事情非常感興趣,也最容易學會自己吃飯。這個時期的典型表現是:寶寶出現和大人搶勺子的行為,並試圖把食物向嘴裡送。但是由於缺乏練習,食物可能會弄得到處都是。

過了敏感期,寶寶將失去自己吃飯的興趣,只等待著讓成人喂。

我記得一個畫面,那是我家1歲半的晨晨在吃飯的時候和她外婆搶勺子,那時的她明顯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而她的外婆也不示弱,兩人一直在僵持。晨晨認真且拚命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也深深感動於成長本身的力量。

正如蒙台梭利所說的「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

聽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有些小失落,不過不用擔心,我後面會告訴大家補救的方法。我也會在後面的微課堂中,給大家講述其他相關敏感期的知識,請大家關注。

二、家庭結構的關係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中成員的構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以及由這種狀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聯繫模式。

在沒有寶寶以前,大家一般生活在夫妻家庭里,即二人世界。

等到寶寶出生,就可能有兩種家庭結構。

第一種是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也就是爸爸、媽媽帶著寶寶生活在一起,這時也許是全職媽媽在照顧寶寶,也可能有保姆幫忙照顧寶寶。

第二種是主幹家庭,由兩代或者兩代以上夫妻組成,說通俗點就是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加上一個核心家庭。這種家庭目前更為常見。

而根據我的經驗,不好好吃飯的寶寶大多數來自於主幹家庭,這和教養的態度和理念有關,也和家庭成員溝通的質量有關。

所以說,如果寶寶不好好吃飯,我們需要反思的反而是家庭目前的狀態,作為媽媽或爸爸,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和長輩的溝通時是平心靜氣的,而不是命令;溝通是否是交互的,而不是單向的;雙方是否已經就教養的態度和理念達成了共識

我們需要重視長輩對寶寶成長的影響,而不是僅僅託付了事。在父母幫助我們時,我們是否承擔了該承擔的大部分責任,並心懷感激。

三、界限感是根源

「界限感」常常是指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如「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託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對於心理層面上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空間,中國人的界限感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引發了家庭關係中的諸多問題。 ?

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麼主幹家庭中,有更多的寶寶不喜歡吃飯呢?

因為很多老人常常在寶寶自己進食敏感期的時候說:寶寶弄得太臟,他自己吃不進去多少,飯會涼……總之,他們會用各種理由說服父母,並粗暴的搶走孩子手裡的勺子,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而實際上,有可能他們就是想往孩子嘴裡塞東西,看著孩子傻傻地吃東西、變胖、就很開心。

根據武志紅老師的說法,老人的這種行為,可能是他們童年時太飢餓,因此自己心裡住著一個口欲嚴重沒得到滿足的內在小孩,而逼孩子吃東西,只是這個內在小孩的投射,即:他的內在小孩很渴望吃太多,但這不是外在的真實孩子的真實需求。也可能是,他們想愛孩子,但其他方面,不知道怎麼做,而覺得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餵飽孩子。

而此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做什麼呢?我們接受了我們父母的做法,我們甚至還認同了父母的做法。我們會隱約覺得這種越俎代庖的事情哪裡不對,但是我們接納了。

有長輩的照顧,我們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閑,去加個小班,去看場電影,去享受難得的二人世界。可是,同時,在養育任務被接管的同時,我們的責任和權力也被接管了。我們可以去重申自己的養育觀念,告訴父母要尊重孩子,要讓他有足夠的自主行為。但是,到了長輩這裡,他們只會執行自己認同的部分,這個認同部分的正確程度只和他們自我的修為有關。

因此,我們需要承認,我們常常是缺乏界限感的,把養育孩子的事情全權的託付給父母,邀請他們跨入自己的界限;而同時,我們的父母常常也是缺乏界限感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我們的寶寶,比如喂寶寶吃飯,在強行跨入寶寶的界限。

在很小的時候,寶寶尚不懂得也沒有能力維護自己的界限,每天對於食物飯來張口,但是我們會深切的感受,寶寶對於食物全無熱愛。記得有一句話:世上唯獨愛和美食不可辜負。試想對於我們的寶寶,世界將會少掉一半的樂趣。

這點,如果我們不試著去彌補,它終將變成遺憾。

而勇敢承擔我們作為父母的部分,一方面捍衛了我們自己的界限,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寶寶的界限,這隻會讓寶寶的成長之路更加順遂。

四、自由選擇的機會

吃,對寶寶來說意味著心智的發展,意味著通過口對事物進行認識,意味著自尊、意味著選擇、意味著意志力的形成。所以吃和玩,是孩子的兩大任務。

餐桌上,孩子的吃和成人的吃是不同的,成人喜歡每樣菜都吃一點,認為這樣膳食比較均衡,但孩子不同,他們有時只吃一樣,吃過之後就不吃了。這時的我們會比較糾結,會勸說寶寶多吃幾樣,素不知這樣只會造成他們腸胃上的負擔。

實際上,兒童的身體是知道饑飽的,而且能夠自我調節,他們通過自身的感覺來調整飲食結構。

寶寶依靠內在力量的幫助,其實是具備可以獲得成為自己主人的自由的。

在這時,我們需要拷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信任寶寶內在的智慧,給予他自由選擇的機會。我們有沒有把食物擺在桌子上,讓寶寶自己選擇,我們絕不干涉,不去幫助、不去建議、不去評判。而這就是自由的選擇機會。

這裡面除了尊重、信任,還有滿滿的愛,而獲得充分的愛的孩子,除去強健的身體外,還會有最堅定的的信心面對整個世界。

在這裡補充一句,被喂飯長大的寶寶,很少見到很健壯的;而被愛的很足夠的寶寶常常都是看起來身體很好的。

因此,不管我們是誰,都需要學習尊重別人的自由意志,這裡當然包括我們的孩子。

尊重、信任和愛也是我們可以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五、我們該怎麼做?

珍惜彌補的機會。儘管像前面所說的,寶寶自主吃飯的敏感期已經度過,但是,幸運的是,兒童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如果前面的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12歲之前我們還是有彌補的機會。這裡,不要以為12歲很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希望大家從當下開始,行動力強也是一個好品質哦。

但同時我們也知道清醒的知道,要彌補錯過的黃金時間需要我們投入數倍於以前的時間和精力,我們需要以極大的耐心面對我們的孩子,給予孩子一個充滿尊重、信任和愛的成長環境。雖然,這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是相比於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身體,這些將都是值得的。

飯前的感恩儀式。在基督教中、寺廟中、很多古老的民族、甚至是華德福教育中,都提倡飯前的靜默與感恩。通過這個儀式,我們回歸到吃飯就是吃飯本來的狀態,回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魯道夫斯坦納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他說人類若不能對由外而來的東西心存感謝、尊敬,便無法真正使外來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感謝或敬畏,是人類與外界取得關聯的重要感情。

把吃飯的責任還給孩子。進食,本應該是生物的本能,因此,它從始至終都應該是寶寶一個人的事情,我們可以提供安全、食物和舒適的環境給寶寶,但吃飯這件事情的責任應該放到寶寶肩上。

如何還呢?首先,和家人做好溝通,所有人都同意放棄對寶寶吃飯這件事情的主導權和評價權。必須強調:主導權和評價權。就是不管寶寶吃飯與否、不對寶寶吃飯的事情發表任何意見。

其次,到了吃飯的時間,只通知寶寶可以吃飯了不去關注他是否來,什麼時候來。大家家人吃飯的時候,可以表現得很好吃,吃得很開心的樣子。

再次,如果寶寶沒有來,允許他不吃一次。

如果寶寶來了,平和的對待,給他擺好碗筷就好,不對他吃飯的行為給予過多的關注

最後,允許寶寶吃很久,吃很慢。很多家長嫌寶寶吃飯慢,這應該是家長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寶寶吃飯都慢,為什麼我會更焦慮,這反而是我自己需要提升的部分,需要自我成長的部分。

等他吃完了,就收餐具。在這期間,一定要淡定的面對,就像對待一個大人一樣對待寶寶。寶寶會讀懂你的尊重和信任,他也會慢慢享受吃飯這件事情,但是請大家帶著耐心做這件事情,因為,要等到寶寶主動吃飯,也許我們需要等上幾個月的時間。

為什麼說養育寶寶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寶寶是一面乾淨的鏡子,它的存在折射了我們自己的問題:我的焦慮、我的恐懼、我的擔心、我的期待……折射了我們家庭的問題:我們的溝通方式、我們的內心態度、我們的觀點碰撞、我們的權力爭奪。

我們需要感謝寶寶,讓我們看見自己,也感謝寶寶帶來自我成長的契機,也讓你們遇見我,我因此而遇見你們。

感謝相遇。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得出類拔萃?這篇文章告訴你
如何讓寶寶擁有超強記憶力?
寶寶總吃手指怎麼辦?
媽媽三十歲時寫給二十歲女兒的信
帶孩子旅行對孩子來說有何意義?

TAG:吃飯 | 育兒 | 育兒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