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圖告訴你,和珅是如何發家的?(財富能抵好幾個王健林)

提起和珅,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中,王剛老師扮演的那個又黑又胖、圓滑世故、貪婪狡猾的大貪官形象。事實上是真的如此嗎?慢條斯理的梁叔帶你一起挖掘歷史真相~~~

~~~~~~~~~~~~~~~~~~~~~~~~~~~~來一條優雅的分割線~~~~~~~~~~~~~~~~~~~~~~~~~~~~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被稱為「千古第一貪」,和珅到底多有錢?

據野史記載,和珅財產包括房屋3000間,田地8000頃,銀鋪42處,當鋪75處,赤金60000兩,大金元寶100個(1000兩一個),小銀元寶56600個(100兩一個),銀錠9000000個,洋錢58000元……合計約值11億又6百萬兩白銀,相當於清朝15年至20年的財政收入!

清朝末年所有重大的對外戰爭賠款(包括兩次鴉片張政、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總計約6.6億兩白銀。這些壓垮清政府的天價賠償,用和珅一個人的錢還清,還綽綽有餘!

也就是說,和珅一個人的家產,比《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中王健林和李彥宏、馬東敏夫婦的資產之和,還多5個億!

難怪都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那麼問題來了,和珅的巨額財富都是貪污的嗎?

梁叔一直覺得,應該不是。因為這不合理,也說不過去。如何和珅光靠貪污就能樓那麼多錢,那大清朝早就統治不下去了,乾隆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明知道他是大「碩鼠」,還容忍他那麼久?

果然,近日研究估計發現,和珅的巨額財富居然是他靠自己的天才大腦賺來的!同內務所得僅是他賺錢的原始資本罷了,有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梁叔總結了下,和珅的投資法則至少有下面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雖說和珅生活在18世紀,但他的投資理念與孤身巴菲特驚人的一致,200多年前他就身心「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道理。

中國人對土地和房屋的熱愛,是根深蒂固的。從古至今,但凡有錢,中國人就一定是買房置地。這一點在清朝也不例外。

不過,在社會穩定,大家都在買房置地的時候,和珅卻首選保留流動資金用來投資,因為那比買房置地更能賺錢。

據記載,乾隆五十七年,庄頭許五德與他人發生矛盾,找和珅幫忙打官司,並承諾「時候或送地六十頃,或銀一萬兩」。和珅明確表示「不要地畝,要銀一萬兩」。

不過,和珅並不是不買房置地,只是他認為時機不對而已。一旦他發現合適機會,就瞄準商機,大賺其財。

比如,乾隆五十二年(1878年)台灣和湖南數地發生了起義和叛亂,很多地主為了安全起見,紛紛拋售房產土地,使得土地價格大跌。。和珅趁機低價購買了大量的土地,然後出租或者等地價上漲後出售。

著名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認為:「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對資產和負債的觀念不同。」

他認為,所謂資產,就是買了之後,還可以幫你生財,能把錢持續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用了就沒了,只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如果想變富有,就一定要購買資產,而避免買入負債。

梁叔發現,和珅對不動產的做法與羅伯特·清崎的這一觀點非常一致。

據故宮博物院《史料旬刊》記載,和珅僅在北京的出租房就有35處,合計「一千零一間半」,「每年共取租銀一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取租錢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據記載,和珅的投資遍布金融、地產、醫藥、商業、物流、礦業等多個行業,甚至還跟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建立了商業來往。

比如,他在北京城開了12家當鋪,其中永慶當、慶余當、恆興當、恆聚當等,都是典當業巨頭。此外,和珅還專門購置80輛大馬車,從事運輸業。

這些行業的收益率,遠遠高於地租。而且合理分散到各行各業的資產配置,有效地降低了投資風險,達到了資產在保值增值基礎上的收益最大化。

和珅之能還變現在,他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善於從宏觀上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發覺朝陽行業。

在與國外官吏的交往中,和珅意識到,煤礦業作為新興行業,將是下一個風口。於是不顧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投資風險,斥巨資積極投入一般人不敢嘗試的煤炭業,在北京門頭溝和香山開辦了兩處煤礦。

小結:

古人常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和珅能擁有巨額財富,顯然有他獨到的才能和能力。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薦閱讀:

銀行櫃員最怕什麼事?
如何看待2016年末推出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經濟金融系列學習:社會財富的產生與增長
如何解讀「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同業借款納入存貸比,但是存款準備金初步定為零」,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都有哪些經營優勢?對現有銀行以及證券理財公司等會有怎樣的影響?

TAG:金融 | 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