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你欠父母一個嘮叨。
錢穆在《人生十論》講了一個簡單的道理。
中國人做人與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在唯心哲學和唯物哲學裡兜兜轉轉,中國人比較簡單,認為每人總必有一身,所以中國人講做人就要講修身,修身才能齊家,才能治國。
「人生便在此身上做起,沒有這個身,怎麼有這個人呢?」
身從何來呢?身從父母來。
因此,錢穆認為,中國人修身第一要緊的是,敬孝父母。
為何是敬孝父母,不是孝敬父母?
《孟子》書里說:「仁者,以愛存心,以敬存心。」 孔子在《論語》重點也是講的這個」仁「字,但說的更清楚了,不相愛,也要相敬的,例如賓主,主人可以對客人沒有很大的愛,然而他一定要有一份敬意。孔子是特別重視「敬」的。
《論語》上又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你可以養狗養貓養馬,對它們都有一份愛。人與人,愛必加上敬,尤其敬父母,而後才談孝。
中國古人反覆強調的這個道理是,必須敬孝父母,否則不能齊家、治業、治國。
懂這個道理的人太多了。連孩子「百善孝為先」都是郎朗上口。但做的好的人便是太少了。在敬孝父母這個事兒上,可以改善的空間太多。
改善的起點是發現矛盾。三十多歲,而立之年,子幼父老,大多數人物質生活趨於穩定,奔赴在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和初起步的精神生活的道路上。大多數人,這個時候,心無法聚焦在父母身上。這是個矛盾,敬孝父母的第一要義是用心,以愛存心,以敬存心。無心則無溝通交流,則不表達愛,所以,這個時代,我們孝敬父母做的最糟糕。
錢先生在書中苛責當時的台灣人,說你們快沒有家了,學習美國人那一套,把子女送出國,跟父母分開住。中國人一直都要有個可親可敬之人的,這種分裂主義讓中國人無法敬孝道了。1980年,錢先生罵的台灣人,現在中國遍地都是。
為何今日感慨敬孝父母之事?
明日便是中秋節。老家的規矩,中秋是大節,必要回娘家,還要帶上孝敬父母的禮品。這個事情像個烙印一樣,是刻在腦子裡的,行動起來也很自然,無須記錄在任何處,回娘家前便開始準備禮物。這便是有心了。有心便是在敬孝。
中秋節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瑰寶,像跟皮筋兒一樣,把無心的子女們拉回來,提醒子女,你的心飛了多遠去了,該回來了,回來跟父母交心。
現在,我們不愛跟父母交心了。我們越來越年長,汲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父母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了。因此,我們常常很自然的「這件事說了你也不清楚」「你不用管了,都是老一套」。二十多歲時,還愛嘮叨的父母,伴隨著子女建立了另一個家庭,逐漸開始緘口不語,逐漸離我們的心越來越遠了。
這不是父母的錯,這是我們的錯。古時,舜帝,父母頑劣,但是舜還是尊他們親他們,終於完成了大孝。所以中國人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修身只是修你自己,你不能去修你父母。
中秋節,這個時刻提醒我們以孝存心的節日,我們應當守在父母身邊,把欠了半年的嘮叨還上,把存了大半年的養生知識教給父母,這便是比兩盒包裝精美的月餅還要高級的禮物了。
天氣轉涼,給父母捎上兩雙襪子,腳涼身涼,腳暖身暖。
家裡的桌子板凳椅子,檢查修理,防止老人發生意外,降低中風風險。躺在父母的床上,試試床墊,過硬睡了不舒服,過軟對骨節不好。
關注老人的飲食,提醒父母晨起一杯水,清除體內代謝物,激活身體能量,每月給父母買好水,濃度不高不低,鈉含量低,含一定量的鈣鎂離子。腎臟負擔不重,長期喝好水還能保養身體。
睡前不應飲用牛奶,易引髮結石病,睡前喝上半杯水,降低心血管疾病突發的風險。給父母買兩個保溫杯,出門行動帶上一杯溫水,水能潤滑身體,小口慢飲,減低胃腸和腎臟負擔。
家中的凈水器和空氣凈化器,檢查濾網是否要更新。霧霾季即將到來,提醒父母霧霾天少開窗戶,多吃清肺食物。
食物宜清淡,少鹽少油,每周老人應吃上兩頓水煮菜。父母中患有慢性病者,需每日啖葯,要多喝水,緩解肝臟和腎臟的壓力。
……
李榮浩的《爸爸媽媽》里有一句歌詞:我曾經很想知道,同樣的話要說多少次才好,那些再三強調的老套,長大了才知道是不是需要。
我們小的時候,都被父母嘮叨過。現在,我們強大了,抽空多跟爸爸媽媽嘮叨吧,像我們小時候,他們做的那樣。
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
一棵桉樹,在「最後一滴水」科學而理性地分享水和空氣知識,偶爾嚴肅認真,時常幽默憤青的原創女青年。
歡迎原創地「最後一滴水」做客,這裡有你需要的乾貨。
推薦閱讀:
※卧床的老人七天了不吃不喝,去世的先兆是什麼?
※「坑爹」的保健品泥潭如何圈死老人?
※爺爺膝蓋覺得冷而且有疼痛感,不捂著睡覺都不舒服。想買個好的護膝給爺爺戴上,請問有什麼推薦嗎?
※關鍵字:天曲益脂康片、航天片 ,待我絮叨絮叨。
※轉:聽專家談: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