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別急著抱怨中國材料產業不重研發!
國內新材料不重研發、不重技術,想必很多人說過或者聽過。就像誰都可以張口指責國內科研、工業這個不是那個不是一樣,指責材料企業不重研發、不重技術是安全的,因為我國材料的水平的確談不上多好,問題太多。指責完畢,還可以順便開出一個所謂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的藥方。坐在一起胡侃吹牛、發發牢騷,這些話都沒有錯,說不定還可以騙騙涉世未深的小女孩。不過,這不是真相。
現在創業很火,作為一個最為創新的群體,如果大學生創業,是不是應該創新水平很高呢?實際上他們的項目大多也主要集中在餐飲、電商、教育等之類,多年以前上海交大幾個人出來做餓了么,後面又有什麼西少爺、伏牛堂之類。倒不是說這些項目low,吃飯也是大事。但就像百度經常被與谷歌比,後者探索未來,搞出圍棋世界第一的阿爾法狗,而百度還在為白領中午吃飯操碎了心。百度被罵成什麼樣?
這是為什麼?
再看看從過去到現在不少新聞,同質化競爭這個詞經常出現,翻來覆去就是價格戰。難道企業老闆一點眼光、一點志氣也沒有?
心可以比天高,但是真到做事還是要腳踏實地。要差異化、要研發,你得有研發團隊吧、資金投入吧?即便是不缺錢,把十年的研發經費一年投下去,那也做不到十年的效果。不僅是資金問題,還有時間。尤其新材料跟互聯網創業不一樣,做出個網站、編出個軟體可能2-3個月就好。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要經過大量的實驗、試錯優化,研發周期短不了。
以航空材料研發周期為例。航空業對新材料所帶來的性能提升非常渴求,同時又對價格不是很敏感。但即使是這樣一個行業,其新材料開發周期仍然是很長的。即使是最簡單的對現有材料進行改進用於非關鍵零部件,也需要2-3年的開發時間。但是如果要引入已經取得經驗的新材料,這就要10年,完全開發新材料至少20年。
還記得手機上的康寧玻璃嗎?別看現在康寧現在一年多就迭代一次康寧玻璃。要知道它的前身微晶玻璃可是被康寧雪藏了30多年。最開始是被開發做擋風玻璃,效果不理想,項目下馬。2005年再度試圖將其用於手機屏幕,一開始也不理想。要不是喬幫主慧眼識珠,估計大猩猩玻璃要想成名還得好幾年。康寧這種事幹得不少,投入巨資然後甘願等待十幾年才獲得回報。康寧80年代就研發LCD玻璃界面,90年代開始建廠,直到1999年才開始盈利,這時候已經過去十五年,投資上億美元了。
還有,研發出的全新的基礎新材料很多並不是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因此這種企業對應用結果並沒有很大的決定權,還得看產業鏈下游企業的意見。對於終端產品生產企業來說,換原材料可不是換一個APP那麼簡單。福特把它的皮卡由鋼製車身換成全鋁,換生產線就是數億美元,這還不算鋁車身維修與鋼車身維修的差異帶來的投入。
研發產品前期要調研,但是等到產品真正出來,結果可能並不是那麼回事。可能開發出很多新產品,最終也只有一兩件能夠獲得市場認可。
即使是做得很大的企業,很多也是在同質化,也擺脫不了簡單的價格競爭。即使有時候他們並不承認這一點。
要知道我們改革開放僅僅30多年,小企業平均壽命2-3年,大型企業7-8年而已。有幾家企業有那麼雄厚的資金和技術積累,幹得了這個事。
是不是我們就不創新了呢?這個事還真不需要操心,只要市場需要。
回溯到改革開放之時,幾個人、一兩台破設備就可以拉起一個小廠子。那個時候,有技術嗎?沒有!有研發嗎?沒有。雖然沒有技術、沒有研發,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便宜,雖然質量差一點。但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不高,只要價格夠低就行。
那麼到現在,大家出國買奶粉、電飯煲、馬桶,甚至在日本成為一種景觀。因為大家對產品質量要求已經提高,甚至對外觀、品牌都有要求。這個時候,繼續玩低質低價就玩不下去了,要麼倒閉,要麼你技術水平達到了,滿足市場需求。
智能手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數年以前,智能手機剛出來那會,滿大街都是山寨機。他們為什麼不追求原創?不追求研發?大家想用智能手機,但是又買不起那麼貴的高端機。山寨機的價格比蘋果低10倍,同樣能夠提供相應的服務,怎麼不買,只要有便宜的智能手機用。這個時候,手機製造商就是躺著也能賺錢,要搞研發做什麼,要辛辛苦苦申請專利做什麼。蘋果重研發、專利多,產品好,但是買不起。
過了一兩年,山寨機性能還不能忍了,大家開始追求外觀、設計、性能,也願意多花幾百一千買個好點的。有的山寨機廠商光顧著掙錢,沒有技術積累,也沒有品牌,慢慢地這個錢掙不到了。這個時候,就有一批新的智能手機出來,質量比粗糙的山寨機好,雖然比蘋果要差一些,但價錢也低很多。這批手機就開始佔據市場的中低端。
再往後,一些廠商的品牌、技術積累都達到了一定層次,不但低端機做得很好,高端機也開始分蘋果的蛋糕。別說山寨機,就是銷量小一點的、沒什麼名氣的、玩互聯網手機概念的等等都不行了,即使是賣情懷也不行。你看現在600-2000的智能手機,是不是只剩下幾個廠商在玩了。
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過程。一開始,市場空白,可能只有國外少量高價產品。接著一批低價低質的產品迅速擴大市場,讓大家首先有了這種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者對低質的東西忍不了,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個好點的。而行業初期,技術更新迭代也快,有部分掌握技術的企業發展到可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生產出原先高價高質的產品,佔據了市場主要份額。而原先高質高價的企業,要麼降價,要麼生產更好產品和更好的品牌。而原先低質低價的廠商,也只有儘力去提高產品質量,才能生存下來,否則關門走人。
重不重研發這個事情根本不需要局外人操心。在市場上只要你有就行,研發、技術積累不顯得那麼重要。當市場發展到需要更高水平的產品才能站得住腳的時候,需要有技術實力才能生存下去的時候,那些之前有研發、技術積累的活下來希望就大。
再比如鋼鐵。曾經我們有過一段癲狂的大鍊鋼鐵的階段,當然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到了21世紀,國內粗鋼產量飛漲,2002年才1點幾億噸,2012年就7億噸了。江湖人稱「黃金十年」。
這跟幾十年前的鬧劇可不一樣,國家層面上可沒有動員大家大鍊鋼鐵。為什麼鋼鐵還是火箭般的往上竄?還不是市場需要。在這段時間,基建等下遊行業對鋼鐵需求旺盛,鋼鐵出現供不應求。利潤高、低端產品技術門檻低,自然民間資本紛紛進入撈這筆金。那個時候,噸鋼利潤上千,一座鋼廠就是一台印鈔機,日進斗金。
不過門檻不高的錢賺不了太久,粗鋼不可避免地產能過剩,再加上下游需求萎縮,以前賺得high的企業自然大片虧損。倒閉、下崗,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儘管上上下下都不太願意看到這一點。
靠低端產品日進斗金,研發、技術升級自然凸顯不出重要。而現在,低端產品嚴重過剩,高端產品依賴進口。要想盈利,要麼壓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別人在低端產品上賠錢,你還能賺點;要麼加大研發高端產品力度,爭奪高端市場。目前能盈利的往往只有生產成本比較低和能夠生產高品質鋼的企業。只要不來什麼刺激計劃,鋼鐵業再經過十數年的調整,應該會好起來。
因此,所謂新材料產業升級、轉型不是靠喊出來,不是靠扶持出來的,更不是廣大企業主為國爭光的覺悟。我們在這裡痛心疾首沒有用。產業升級應該是市場獎賞的結果。
雖然低質、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只能產大路貨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技術不是天上掉下來,只能靠一步一個腳印摸索出來,更何況之前的幾次工業革命我們都打了醬油,又沒有什麼資本積累,這個階段就更不可能跳過去了。
至於譏諷企業短視不重研發,這個事也要站在企業的角度去考慮。說到底,這都是生意。沒技術含量,生產大路貨是賺錢,搞研發生產高端產品也是賺錢。
看準門檻還低的時候進入,待到門檻高了、低質低價賺不了錢的時候退出,賺一筆就走。不能要求每一個企業老闆都冒著大風險,搞研發、沖高端。這既不現實,也很愚蠢。
轉載自《材料人》微信公眾號,作者雨桐
推薦閱讀:
※釹鐵硼材料從發明到應用已經超過三十年,在目前的實驗和模擬中有可能找到磁性能更優異的磁性材料么?
※要裝修的你,購買材料的複雜循序懂嗎?
※line-x塗料真的可以讓東西不碎嗎?
※崩壞3rd武器進化材料獲取途徑有介紹?
※如何選擇裝修中使用的粘貼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