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出的題這麼的難,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公眾號後台已經躺了很多篇稿子,寫完了的或者寫到一半不想再寫下去的。好幾次,我覺得可以就某個主題寫點什麼,提前構思好文章結構,真到敲下那些字,懷疑開始滋長。不如乾脆放棄,索性空著這一天不發。

到現在,我一直在避免的是提供觀點。天都知道觀點是微信文章的法寶,因為只有提供一個明確的觀點,並把它濃縮在標題里,你才能給選擇分享轉發的人一個表達自己正確觀點的機會。

哪裡來那麼多的觀點?不過是將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包裝一番,套上一句看上去很有道理,卻經不起推敲的話。不過大可放心,沒有人會去推敲。

一個人能有多少觀點?情感類的寫手,每星期至少要拋出兩三句一語道破愛情友情本質的話;而眼光更高的號主,則每天或每周要提出一個震聾發聵的觀點,無不是對人類社會最深刻的理解。

前者無關緊要。人和人相處中總有成千上萬件小事,對這些小事總能有成千上萬種解讀;何況她們還有那麼多朋友,這些朋友總會有各種精彩的故事,隨意挑3個串一塊就足以支撐一篇文章了。

後者才讓我疑惑。真能有這麼多大觀點嗎?就算頻率降低到每周一個,一年下來總數也已十分龐大,遠超出一個人研究和思考能力的極限了。

我想到大學時的一位老師。他來自歷史系,是圈內公認最博聞強識的學者,研究範圍包括秦漢史、古代思想史、土地制度、農民運動、近現代史、西方思想史、東歐和南非等地的歷史等等。總之,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研究領域如此廣泛,他的觀點一定很豐富吧?大學時我聽過他兩學期課,讀過他好幾本書。他的觀點總結起來無非就一個:為自由而限權,為福利而問責。

他研究思想史,研究古代土地制度,研究古代社會史,從豐富的史料中看到的是大共同體對個人的侵蝕。從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歷史,他看到的是建立清晰的群己權界的必要性。

作為一名自由主義者,他並不反對左派關於社會福利的觀點,而是提倡建立共同的底線,即確立群體與個人的界限。

他在課堂上說得最多的是,一種社會制度,無論是出讓更多個人自由獲得社會福利,是出讓福利保障獲得個人自由,都是可以的選擇,關鍵在於政府要麼為個人自由限制自己的權利,要麼為社會福利承擔責任:既無自由也無福利是最壞的狀態。

我看過他與其它學者進行公開討論的文字記錄。與他旗鼓相當的論者,往往最後能達成共識;而更多的論者,常常在他面前變得千瘡百孔。

他的觀點還是那些觀點。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那一兩個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論和知識體系。這樣的人,先不論他觀點對錯,你是很難駁倒他的。

雖然他的觀點對我影響很大,但我在這裡不想再討論他觀點的內容。我想說的是,建立起自己的思考體系,比每天針對某個事件想出一個正確且引人注目的觀點,要重要得多。

我們這代,以及比我們早出生的幾代,大概都會知道90年代早期被稱為「魔岩三傑」的三位搖滾歌手,都看過他們1994年在紅磡演唱會的視頻。

大學時我看過幾遍,清楚地記得竇唯一身黑衣表情冷酷念叨《高級動物》,張楚坐在高腳椅子上,全過程手不知往哪兒擱;還記得何勇,在他唱《鐘鼓樓》時,他父親上台了,竇唯在身後吹笛,所有的所有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唱的那一句「誰出的題這麼難,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比起二十多年前,如今的正確答案,何止多了成千上萬倍。某個話題一出來,就像一條商業街新開張,所有人都要在街道兩旁開一家門面,兜售自己的觀點:來我家吧,保證你能獲得對這件事情唯一的正確答案。

正確答案玲琅滿目,陳列在街道兩旁光線明亮的櫥窗里。有時候,你不得不避開它們,甚至避開這條街道,才能走上一條通往自己答案的路。

-------------------------------------------------------------------------------------------

原文首發於談俊新的微信公眾號:遠在群山之外。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推薦閱讀:

雜訊--伴著我們入眠。(33)
小黃文界的寫作教科書
《想你到世界盡頭》這部小說具體說啥?
如何評價莫言的小說?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