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投資產品總匯

目前在上海就職於某三方財富公司,近幾年接觸了國內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入行尚淺,寫的也都是基礎,大家可以隨意提意見相互交流學習。本文探討的都是購買後不需要自己運作的結構化的投資產品標的,像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方式有時間另開坑討論,知乎上也到處都是此類討論的帖子,那又是另一番廣闊的天地了。

—————————————————————————————————————————

個人投資理念:我一直遵循不同的資產規模,人生階段,投資能力決定了該投資什麼產品。悲哀的是,在中國的金融從業人員,都只會推薦自己所在機構的產品,只要客戶買得起,就會死命推銷,全然不顧客戶是否合適這些產品。所以我看好三方,雖然目前的三方也是營銷自己的產品,但多少會給客戶一些資產配置的機會。但個人所推崇的,這一行的銷售應該是全產品的資產配置諮詢師,而不是單一產品的推銷員。

1.銀行理財

適合人群:年級偏大,完全沒有投資概念的人

年化收益2~6% (本文提到的收益都是年化,而且是現行市場利率水平)

推薦:稍微大一點的商業銀行產品會比四大行略高一些,像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等,但農村商業銀行級別的產品個人持保留意見,雖然中國的銀行目前不存在破產風險,但在金融市場不斷成熟的今天,不得不提前提防此類系統性風險。

注意點:一定要看清產品說明!!!已經遇到大量的客戶完全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理財產品,結果最後拿給我看的合同都是什麼保險(買保險理財除非你要避稅,或者有法律風險等特殊情況,不然都是傻金主,不信你算算你的真實收益),或者基金(銀行的基金一般都是超大規模,年化收益很低,但管理費和贖回費都比較高),最後不但沒收益還倒虧本金的不在少數。銀行里理財經理介紹一年一定有10%以上的產品,一定一定指的是基金的過往業績,牛市中的基金再傻也有20%,過往業績絕對不代表你的收益。所以千萬不要輕信銀行櫃員的說辭,一定要看合同!!!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不是所有銀行產品都保本保息!!!!!基本上只有定期存款能做到,大部分銀行理財都不保本保息!!!!我已經遇到無數的人開口第一句就是,你產品保本保息嗎?此類客戶80%都會被我直接放棄,幾乎無法溝通。而且銀行很多產品只是代銷的,所以銀行不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合同上寫的很清楚卻幾乎沒多少人去看,最後出了事去銀行鬧也沒用。還一直相信只要是銀行的理財就一定是安全的的投資者,市場終會給出一個教訓。

總結,銀行不是萬能的,只能說整體風控較好,但不排除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只推薦超高年齡,退休的保命錢之類的,可以考慮買銀行理財。

2.P2P理財

目前站在風口浪尖的行業,一個在其他國家盛行的明星行業在中國卻成了眾矢之的。從泛亞,到E租寶,從快鹿集團到中晉(有些賣的不是完全的P2P產品,暫時歸到這裡),那麼多行內大佬紛紛倒台,行業風險和危機已經相當嚴重。

適合人群:風險承受度高的,有自主判斷能力的人

收益:6~20%???(標榜20以上的也不在少數)

推薦:P2P很認平台,因為幾乎沒有監管,企業自身的風控能力就決定了產品的安全性。宜信和陸金所可以說開創了2種P2P模式,而且目前運營的也較為良好。個人對陸金所比較熟,所以簡單說兩句。陸金所背靠平安,馬上要在香港獨立上市,規模已宣稱全球最大,產品類型豐富。已接入基金,保險,私募等產品成為全產品的金融平台。專享理財區產品收益在4.5-7%之間,稍比銀行高一點,期限比較靈活,很多產品購買後還可以轉讓,在PC和手機上都能靈活購買和贖回,較為方便。但不得不提出幾點問題,首先是產品投向,很多產品投向不明,有點資金池的味道,部分有投資標的的產品標的的質量實在一般,如果不是有平安2個字做背靠,本人不會放心去投資。第二是壞賬率,雖然沒有對外公布,但業內很多人都知道陸金所壞賬率不低。目前還處於虧損階段,還在不斷燒投資人和平安集團的錢,未來三年能否實現盈利,不僅僅是陸金所的存亡關鍵,也是中國P2P行業能否持續經營最好的驗證。

總結:目前行業風險偏高,不建議購買長期的產品,更不推薦把大部分資產都投入進去,一定要分散投資,選好平台,保證定期都會有良好的現金流迴流。抗風險能力不高的還是別去碰,路邊的XX財富基本都是騙錢的,一天到晚請你吃飯,免費旅遊,送你東西,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你看中別人高收益,別人死盯著你的本金。就算年化給你20%,運營個2年盤子大了跑路,刨去成本20%,老闆還賺著你本金的40%逍遙法外去了。一年跑路的的多少家請看新聞,基本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期間就有一家跑路的。

3.寶寶類產品

收益2~5%

特點:金額小,資金流轉需求高的人

自從餘額寶火遍全中國之後,各家都爭先推出了自己的XX寶產品,基本都是活期,當天或者T+1就能贖回。個人用的比較多的是平安財富寶里的活期盈,去年年底最高達到過5%,現在降了一些,小額贖回2小時到賬,用著比較方便,而且有平安信託做背書不怕跑路。市面上還有很多活期能達到7,8%的,個人不太敢嘗試,懂行的可以來介紹一下。

總結:零錢放進去玩玩,主要就是看個開心,每天看著幾塊錢的收益爽一爽。雖然見過幾百萬放寶寶類產品里的, 但個人不太推崇,太浪費了。

4.信託(100萬起投)

收益:6-8%(個別產品會高於8)

適合人群:高凈值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低

簡介:從我近幾年接觸客戶的經驗來看,雖然信託行業規模已經超過保險和證券,成為金融第二大支柱。但很多客戶還是沒聽說過,或者聽說過完全不了解。只說幾點:1.全國一共只發放了68塊信託牌照,比銀行都少的多,信託牌照是最貴的金融牌照。 2.直屬銀監會監管,銀監會就管銀行和信託。 3.很多信託公司背景強大,不是什麼四大行,平安,中信,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大財團例如中融信託。4.很多人只認銀行,那你是否知道很多銀行就是拿著你的錢去買信託,賺個差價,而且不承擔任何風險。除了資金量小於100萬的小額資金,大額客戶去銀行買個理財結果定向投資於XXX信託計劃,這種行為真是LOW爆啦,雖然你跟我說多一層銀行,有銀行的信用背書在,但詳情請搜新聞,銀行代銷產品出問題的時候看看銀行是怎麼處理的。 5.風控強大到可以認為是剛性兌付。詳細了解過信託產品的都會了解到信託產品強大的風控能力,總體而言,徵信類項目》房地產項目》企業流動性貸款,但也要看具體項目。瞎扯個例子,比如萬達要在上海市中心買了塊地,拿100個億的土地做抵押只要融30個億,然後拿萬達公司凈資產可能值100個億來股權質押,再找馬雲做無限連帶責任擔保。萬一項目壞了還不上30億本金加利息咋辦?好辦呀,先賣地,隨便賣賣都不止這個價。不行咋辦?賣萬達啊,隨便賣賣都不止這個價。還不行咋辦啊?找馬雲還啊,他擔保了啊,他有錢。萬一上海地價大跌100億隻能賣10億,萬達破產只能還5億,馬雲破產只能還5億咋辦呀。好辦,信託公司兜底,自有資金還。信託公司幾十個億的自有資金就是拿來還壞賬的。全中國目前據我所知出現最大的一筆壞賬就是中融的青島凱悅,最後中融自己掏錢給投資者還上了。怕信託公司還不起?信託公司那麼多股東個個都身價不菲。怕他們全破產?國家四大壞賬公司接盤。還怕?那你還是買好黃金存家裡吧,到信託公司都還不上那一步基本已經是全球金融危機,國內金融市場崩潰的地步了。起碼目前做了那麼多年,十幾萬億的信託規模,還沒有一個產品本金損失,延期兌付的是不少,但有罰息啊,只要不急著用錢那就不虧!你說你的產品提前兌付?也不虧啊, 本來1年期7%,2年期8%,你買了2年期的一年提早到,你還是8%一年的,比1年期的人賺啊!所以除了一部分流動性風險之外,個人覺得信託幾乎可以認定為一種無風險投資行為,但還是要看項目啦。你問我是不是只要是信託,因為剛性兌付所以只要挑收益最高的那個就可以了?那當然不是啦,萬一發生系統性風險,某些風控不夠好的產品還是會出問題的。江浙滬的徵信類項目安全性絕對杠杠的。但目前信託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好的標的越來越少,信託高額的通道費讓越來越多的優質標的選擇資管或契約型基金來發行。差的政信類信託現在收益也只有6%了。收益低,好的標的少,是2016年乃至2017年信託行業亟待解決的兩大難關。

5.資產管理計劃

收益7-12%

簡介:其實資管就是類信託啦,很多產品發不出信託,只能退而求其次發成資管。一般都是銀行或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發行的產品。這就看各家風控能力咋樣了,什麼樣的產品都有,請自己把握或請專業人士參謀。項目基本風控套路和信託都一模一樣。唯一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券商的很多資管都是二級市場產品,就是傳統意義上人們認為的私募基金,就是投股票的。這種資管計劃券商和銀行都在賣。但一定要知道資管也是有固定收益的債權類產品的。

總結:收益略高於信託,但風控需要自己去把握。特別是銀行代銷的資管,一定要自己詳細看產品詳情,不要傻乎乎的覺得銀行賣的產品就安全。請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投資。

6.私募基金(100萬起)(契約型基金)

收益8~12,或浮動收益

簡介:很多人概念里的私募都是風險很高,騙人的,投股票等概念,其實私募基金是個很大的概念。信託的別名也叫陽光私募。私募只是一種募集方式的名稱而已,不用過度去糾結這個辭彙。私募基金的投資範圍很廣,各家實力也不一,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產品分析能力。而這兩年契約型基金越來越火,越來越多的優質產品不願意付給信託公司高昂的通道費選擇發契約型基金。這就跟我前面所說的,雖然行業風險來講信託最為安全。但萬達非要把上文提到的項目發成契約型基金,風控措施就跟上文描述的一樣,同時市面上還有別家的信託產品同時供我選擇,那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去買萬達的契約型基金,只要項目夠優秀,有時候發行通道也不是問題。有樓盤,有萬達公司股權質押,有馬雲爸爸擔保,這樣的契約型基金的風控也遠遠高於一般信託產品了。而且很多項目也無法發成信託,資管,像文化產業,影業娛樂產業等新興行業的項目,都會通過契約型基金來募集。比如最近接觸了一個北京大學的文化產業基金,各種風控嚴的不要不要的,就是發成了契約型基金,而且收益也比信託高,何樂而不投呢?當年信託一法兩規頒布以後,信託迎來黃金十年。資管也是一紙批文下來,引來的一波大發展。而2016年下半年以來,針對私募基金髮了一大堆新規和指導意見,可以預見這新的「兩法六規」,將會讓契約型基金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下一個投資界的黃金十年,可能都會由私募基金來主導,這也是將是市場的選擇。畢竟信託在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已經讓很多優質企業詬病許久。私募基金迎來的融資成本市場化時代,將會使越來越多的優質標的選擇這個發行方式。同時,對合格投資者的嚴格把關,和對產品的審查選擇能力,也會讓越來越多優質的,有實力的投資者選擇這個投資方式。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和經驗,篩選出優質的標的,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而不是像信託一樣,所有人都享受信託公司的信用背書拿相同的收益。個人感言,未來,一定是私募基金的時代。會重新再寫一篇契約型基金的文章,大家有空可以關注一下。

總結:看清項目標的,理清投資結構,防範資金盜用風險,其實會選擇去投這一塊的人也不需要看我的簡介啦,直接來跟我探討產品就好了。因為契約型基金的產品差別大,風格各異,每家的產品天差地別,說實話研究起來也很有意思。很多耳目一新的產品結構,會讓人感慨金融產品設計者的腦洞逆天。

7.股權類投資

收益:浮動收益,給你一個夢想

簡介:當前PE類產品越來越流行,特別是一些熱門企業如滴滴打車,愛奇藝,樂視,博納影業等等,不是中概股回歸就是國內IPO上市或者借殼,雖然目前借殼收到證監會的一些限制,但也不妨這些企業給我們描繪美好的夢想。

總結:直投這些企業,購買他們的股權,等上市之後高價退出就是股權類項目的盈利模式。按中國對新股的狂熱程度,只要上市成功翻幾倍應該都不成問題。項目方許諾的年化40%,50%甚至100%完全有可能實現。但也必須做好上市不成功的準備,最後如何脫手變現就得考驗標的企業資質和基金公司的能力了。詳細去研究企業的狀況,從各個層面去分析上市的可能性,看看項目是否有保底回購,理清資金結構也很重要。但在此提一個小點,如果看到市面上股權產品寫著最後上市退出,募集是是契約型基金,資管啥的,都會有一個投向有限合夥的過程。因為上市的時候此類基金必須全部清退,只有有限合夥的結構可以投資股權。此類項目較為複雜,每個項目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年限也較長,適合大資金,風險偏好者投資 。想搏一搏高收益的投資者有興趣可以跟我探討一下,正好最近在研究這一塊拿了幾個不錯的標的在手上。

暫時寫這麼多,以後慢慢補。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最後推銷一下自己,有投資意向的投資者歡迎私信,主做信託,資管,私募基金,股權,應該市面上你能找到的優質產品我都能幫你找到最合適的購買渠道(你懂得)

當然也歡迎同行交流。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國家貨幣面值那麼大?
如果你看不出誰是虧貨,你就是那隻虧貨
乾的好不如徒弟師父好——我是特雷諾,我為自己代言
萬達金融集團布局全解析
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到底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TAG:投資 | 金融 | 理財 |